该忙就忙,该闲也要闲人生路难行,所以才有“苦旅”一说,当然也有人把它称作“乐途”的,不过苦也好,乐也罢,走得远了,肯定会疲倦。倦了累了,就要歇一下,这是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更多的人却宁愿相信什么“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管理学上有这么一课:
一位讲师手持一杯水,问众学员:这杯水有多重?学员们纷纷回答:20克、50克、80克、100克……最后讲师摇摇头说,实际上这杯水现在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端多长时间。端一分钟,没问题。十分钟,也没问题。但一个小时,手臂就会疼痛。一天呢?估计在座的就得给我叫救护车了。大家知道,无论我端多长时间,这杯水的重量都是一样的,但端得越久,它就显得越沉重。这就好比生活中的压力,如果我们总是扛着沉重的负担,压力就会与日俱增,总有一天会让人崩溃。所以,今晚大家听完这堂课以后,就像我放下这杯水一样,暂时放下所有的负担,不要像往常一样,把它们带回家,要好好睡一觉,休息好了才能走得更远,暂时忘记它们你才能更好地拥有它们。
我们无数次地讲,我们并不否认坚持,更不否认成功。人在坚持、成功之前,首先应该弄明白自己的终极追求是什么。如果坚持和成功不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反而令人不堪重负、欲罢不能,直至陷入“上半生用命赚钱,下半生用钱保命”的怪圈,相信这不是人们坚持的初衷。
不管你成功与否,人生的路都得走下去。你可以像要求百米运动员一样要求自己,也可以不快不慢地悠然前行。你可以披星戴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也可以按照正常的生活规律生活。不虚度光阴,也不与时间赛跑,而是与光阴同行,与时间同乐。
《四十二章经》中有一个典故:
佛祖有一个名叫四十亿耳的弟子,他原本是个富豪之子,从小生活优裕,生下来就没有踩过地皮,因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事先铺好了地毯。但是后来他皈依了佛教,用功非常刻苦。当时有一门功课叫“经行”,简单来说就是光着脚在室外行走,四十亿耳由于没有踩过地,因此走了没多久就把脚磨破了,以至于路上都是鲜血。佛祖知道后就对他说:“你可以例外,穿着鞋走。”四十亿耳却坚持和大家一样苦修,只是这样坚持了很久,他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进步,以致打起了退堂鼓,想还俗回家。
这时,佛祖也心知他产生了悔意,于是问他:“你出家前最喜欢什么?”
四十亿耳:“弹琴。”
佛祖又问:“琴弦如果太松了,弹起来会怎样?”
“要么发不出声音,要么声音不纯正。”
“琴弦太紧了又怎样?”
“弄不好就会弦断声绝。”
“如果弦不松不紧正适合怎样?”
“那就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了。”四十亿耳顿时开悟,此后,他把握“不松不紧”的修行原则精进用功,很快便证道了。
不松不紧——看似很容易懂,做起来实在太难。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是要么过紧,要么过松,难以奏出生活的协奏曲。有些人明明不应该松,不应该闲,但他不但闲得自己发慌,还影响社会和谐。有些人明明应该松松了,却犹如上了发条的时钟,终日在惯性的推动下,坚持、坚持,直到坚持不住的那一天。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份触目惊心的名单吧:
2002年7月31日,56岁的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在没有丝毫察觉的情况下,游泳时突发心肌梗死去世;
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很疲劳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健身房,结果导致心跳骤停,突然辞世,时年54岁;
2004年11月7日,以“胆大包天”著称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劳累过度,患肠癌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年仅38岁;
2006年1月21日,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撒手人寰,年仅37岁……
毋庸置疑,每个成功者都需要为成功付出相应的努力。正是靠着那种“拼命三郎”式的精神和工作方式,他们才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人生路上一马当先。然而,做“拼命三郎”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他们的成功,几乎都伴随着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直至崩溃、垮掉。
没垮掉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人们往往用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来形容那些身居高位、事业有成者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当领导的、做富翁的,真的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辛苦,但勤奋不是像机器那样没日没夜地转个不停。更何况,机器还有个大修的时候,人也必须做到劳逸结合。该拼一把的时候,必须拼一把;该休息的时候,也必须休息。否则,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未必能出效率、出成绩。而休息,与成功也不矛盾。“不务正业”的王石不是爬山,就是滑雪,要么就是旅游,但这影响了万科的发展了吗?张朝阳经常一连几个星期躺在游艇上晒太阳、钓鱼,但却是昔日网络五大剑客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史玉柱喜欢玩游戏,非但没有玩物丧志,却玩出来个《征途》……
总之,一味 “紧”上加“紧”,脚步匆匆,三步并作两步行,只能使你精疲力竭。适当休息才能放松自己、释放压力,继而以充沛的精力走好接下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