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72生活再艰辛,精神也不能垮掉哲学72(1 / 1)

生活再艰辛,精神也不能垮掉 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生活异常的艰辛,但是她凭着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了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奇迹一:体弱多病的养母高寿而终

现在生活在新城街道亚都社区的郑燕(化名),4岁时被宁波的一对中年夫妇收为养女,因此这对夫妇的养育之恩一直铭记在她的心头。1966年,养母突患骨痨,当时年仅16岁的郑燕勇敢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执意要带养母去上海治病。当别人劝阻她时,她总是说:“这是我的娘,我和父母亲三个人缺一不可啊!”

由于病情严重,养母经常会流脓,郑燕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是在为养母垫纱布、换床单中度过的了。骨痨刚刚痊愈,养母又得了癫痫。每当她发病抽筋、口吐白沫时,郑燕就会抱着养母,一次次地用毛巾帮她擦干净。

1988年,养父去世了,年迈的养母中风瘫痪在床,定居嘉兴的郑燕把养母接到自己家中侍奉。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郑燕整整照顾了养母10年,直到老人家89岁高龄去世。“这样的身体状况能长寿,真是奇迹!”认识郑燕的人都这么说。

奇迹二:先天不足的女儿学会自理

“她现在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服了。”望着坐在旁边的女儿,郑燕的话充满欣慰和怜爱。女儿出生5个月时被诊断为“过期早产儿”,先天性发育不全、双侧髋关节脱位、心肺和大小脑仅仅发育到六成。郑燕带女儿到上海儿童医院和新华医院治疗,却一直没有效果。尽管她采纳医生的建议,又生了个健康的儿子,但她并没有放弃这个先天不足的女儿,而是以超出寻常母亲数倍的心血来抚养女儿。

婴儿时期的女儿不会吸奶瓶,郑燕就用滴管一滴滴地喂她。稍大些则改用勺子喂,每顿饭都要喂上1个多小时。由于心肺发育不完善,哪怕是感冒也会对女儿造成威胁,因此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住院出院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只要一看到探病的牌子就觉得心酸。”郑燕说,“女儿太可怜了,我尽可能地多待在她身边。”

在郑燕看来,女儿跟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上学的权利。于是,她抱着或者背着送女儿读完了幼儿园和小学。每天来回接送,风雨无阻。为让女儿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她常常推着轮椅带女儿去超市、公园。现在,智力发育不够完善的女儿除了能自理生活,还能帮忙做些简单的家务。郑燕用母爱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9岁的女儿如今已经度过了32个春秋!

奇迹三:突然患病的丈夫转危为安

1998年用郑燕的话来说是“最艰难的一年”。养母刚刚去世,儿子面临高考,唯一能依靠的丈夫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查出患有慢性肾炎。郑燕为丈夫煎了4年中药并让他做了1年血透,可丈夫的病情还是恶化了。祸不单行,女儿因感冒引起肺炎,跟丈夫住进同一家医院。郑燕说:“那时候我就每天11楼、13楼来回跑,照顾他们两个人。”当时在秀洲工业区某企业当会计的她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白天看护病人,深夜赶着做账。每当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袭来时,她总是对自己说:“一定要挺住!要是我也垮了,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2003年,郑燕决定支持丈夫换肾。她为凑医药费四处奔波,为等待合适的配型心急如焚,为医生的一句“情况不大好”担惊受怕。也许是她的深情和执着感动了上苍,第三个奇迹出现了,丈夫平安地被推出手术室。如今,换肾已3年多的丈夫靠药物维持,情况良好。

“人活着心态一定要好,生活再艰辛,精神也不能垮掉。”正是她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她克服接二连三的困难,为家人遮风挡雨。她以乐观从容的心态与她深爱的家人一起笑对人生。

望着郑燕脸上的笑容和从容的神情,让人难以想象今年57岁的她曾经经历的艰难岁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妇女,用她的孝心和爱心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