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别人能够给自己留面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你懂得维护别人的面子,那么你将会处处受人欢迎。相反,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得罪了别人,那么你将会因此而承受不友好的待遇。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参加工作那一年,公司一次性招收了很多大学生,总经理专门抽出时间和我们座谈,并拿着人员名单,说要与大家认识认识,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做自我介绍。
开始的时候进行得很顺利,但点到一个仝晓晔的名字时,总经理停了下来,皱了皱眉头,然后念出了“工晓华”,但没有人站起来。我立马明白了——总经理不认识“仝”和“晔”这两个字,分别念成了“工”和“华”,而这位名叫仝晓晔的就坐在我旁边,我赶紧拍了拍他,让他站起来。不料,他站起来时说:“总经理,我叫仝晓晔,不叫工晓华。”这让总经理感到很尴尬,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即站了起来,大声说:“总经理,对不起,这是我的错。现在我在总经办实习,这份名单是我打的,因为打印机没有油墨了,所以字迹不清晰,有些字打得不清楚。”总经理很大度地说:“咱们是一个大企业,以后不能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了,如果上报材料出现这种事情就麻烦了,记着散了会就把新墨盒换上。”其实,我压根就没有见过这份名单,只是灵机一动,替人解围。当时只是觉得总经理在那种情况下太尴尬,自己出于同情想照顾一下领导的面子而已。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是我们那批员工中第一个转正的,工资比别人高一级,两年后就成了总经办副主任。更没想到的是,就在我被任命为总经办副主任之后没几天,那个叫仝晓晔的同事来找我签字办理辞职手续,理由是感到压抑。没想到一件很小的事情竟然造成了我们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境遇。
故事中的主人公很理解他人的心理,他知道总经理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就及时地给他了一个台阶下。后来,总经理出于感激自然也给足了这个临时帮自己解围的“我”的面子,让他一下子就平步青云。而那个名叫仝晓晔的同事由于不懂得维护他人的面子,最后不得不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一个让别人失了面子,一个及时地挽回了他人的面子,结果自然也完全不同。就是这么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导致了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命运,这一切都是“面子”的作用。
人人都爱面子,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弱势群体或者失败者,由于自身的优越感,或有意或无意地损害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和尊严,却还扬扬得意、自以为是。殊不知,今天你在这件事情上丢了别人的面子,来日别人一定会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为难你。你没有给别人留面子,别人自然也不会给你面子了。所以,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一点,一定要记得适时地给他人留一点面子!哲学67以德报怨: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友谊哲学67
以德报怨: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友谊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出现矛盾。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是对手,很多人都抱以敌对的态度,常常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能够非常宽容大度地以德报怨,从而既化解了矛盾,又赢得了友谊。
梁国和楚国相邻,这两国都出产瓜。梁国人很勤奋地浇灌瓜田,所以瓜都长得又大又甜。楚国人却十分懒惰,很少去浇灌瓜田,所以瓜都既不好看也不好吃。
然而,楚国的人嫉妒梁国的瓜种得好,常在夜里去破坏梁国的瓜田,给对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梁国人气不过,请求当地的县令宋就准许他们也过去破坏对方的瓜田。
宋就说:“彼此结怨如何了得。何必心胸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他反而命令士兵每晚都偷偷地去浇灌楚国的瓜田。
楚国人十分惊讶有人浇灌了他们的瓜田,加以追查才知道是梁国人所为。楚地的县令把此事告诉了楚王。楚王一方面很惭愧国人的表现,一方面也很称道梁国人的做法。从此两国结下了很好的邦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宋就出人意料地浇灌对方的瓜田,感动了楚人,于是就收获了两国友好的邦谊。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宋就采纳本地百姓的建议,也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两国百姓只会因此结下深仇大恨,冤冤相报无穷尽,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战争,到那时,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剧将不可避免。宋就的以德报怨结出了甘甜的外交之果。
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不是针锋相对地回击,而是以友善来浇灌对方的“瓜田”,双方的矛盾必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人世间也会因此少去很多人为的灾难与不幸。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学学古人宋就,为对方的瓜田浇浇水吧,浇下宽容,必将长出理解;浇下善良,必将长出友爱。
罗斯福当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很精彩的事,就是他和各党派的首领们合作,完成了他们最不赞成的改革行动。且看他的做法:
当他要分配一些重要的职务时,就请大家推举候选人。最初他们所提的人选,大都是各党派中令人瞩目的人物,但是他知道他们很难得到议会的同意。
于是他们第二次推举,选上的人在各党派中各有其地位。他仍然请他们考虑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免得送到议会时被打回票。
第三次他们推出比较合适的人时,他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感谢他们的协助,但请他们再仔细地考虑一下。
第四次的人选和他心目中所预期的名单非常接近,他再一次向他们道谢后,就发表候选名单,请议会行使同意权。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把功劳都归于他们。他对他们说:“因为你们的缘故,我决定让这几位担此重任,我希望你们能对我有所交代。”
罗斯福所使用的方法是不理会对方的攻击,真诚地请教对方,尽量采取对方的意见。实际上,政客们也为罗斯福以德报怨的胸怀所感动,他们为了感谢罗斯福,对于政府所提出的法案都表示支持。
罗斯福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是因为他具有宽广的心胸。试想一下,倘若他面对政敌的攻击也愤然出手相迎,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显而易见,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