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他人,见仁见智(1 / 1)

善于拒绝,也是一门艺术。当有人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一时办不到,或时机不成熟,或悖理违章时,该拒绝的,还得拒绝。

人都是有自尊的,当别人有求于你时,千万不能过于生硬地拒绝,不能伤了他人的面子,要使对方心理保持平衡,才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我们能在拒绝别人的同时,尊重他们的愿望,也就能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对方会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也不会再纠缠不休。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违背自己的心意和原则,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或感情呢?可以尝试一下下面这几种方法。

1.巧妙地运用谎言

谎言是人们所谴责的,但有时恰当地说一点谎,也能很委婉地拒绝他人的好意。

据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曾担任过海军部的某个要职。有一次一个跟他关系密切的部下,向他打听海军部在加勒比海建潜艇基地的计划。

这个部下的要求或许只是出于好奇,但还是让罗斯福感到为难,告诉他,就违反了工作原则;不告诉他,又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罗斯福不愧是罗斯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来,我告诉你!”罗斯福故作神秘地向周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对方见状,连忙把头凑了过来。

“你能保密吗?”罗斯福好像不放心地问。“当然能!”部下急忙回答。 “那我也能。”罗斯福笑着轻声地对他说。

对方愣了一下,接着与罗斯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爽快地大笑起来。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直言代谎言更好。例如,一个喜欢到处借钱而又不还的人来找你借钱,该怎么办?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碰到这种只借不还的人,你就能客气地拒绝他:“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了你这个忙。”明确表示无意借给他钱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讲。如果他继续缠住你,你就把已经讲过的话再客气地重复一遍,他若明事,也就知难而退了。

如果你解释说:“实在对不起,这个月的工资都用完了。”那么他可能问:“怎么用得这么快?工资才发了一个星期呀!”这样,你就不得不解释你买了什么东西,反倒使自己陷入被动的、说不清的境地。所以,无需解释理由的时候,不如一口拒绝的好。

2.耐心倾听

作为对拒绝者的基本尊重,首先要先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在对方述说中途就已经知道必须加以拒绝,也要他们把话说完,既表达对其尊重,也能更加确切地了解其请求的主要含义。然后,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要考虑的时间。

我们经常以“需要考虑考虑”为托词而不愿意当面拒绝他们的请求。内心希望通过拖延时间使对方知难而退,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愿意,立刻当面拒绝;或者明确告知对方自己需要考虑的时间,表示自己的诚信。

拒绝的话不要脱口而出,要站在对方立场上严肃地思考,一定要显示出你明白这个请求对其的重要性。拒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首先感谢对方在需要帮助时,想到了你,并且略表歉意。注意,过分的歉意会造成不诚实的印象。因为如果你真的感到非常抱歉,就要接受对方的请求。

3.态度坚决,理由明确

对一些不适宜,明显应该拒绝的事,在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拒绝。这种拒绝一定要明确、坚定,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但同时,语气又一定要诚恳、含有歉意,要耐心解释你的处境,这样更能得到对方谅解。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则是敢于向皇帝说“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责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说,‘朕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但陛下言而无信,自己就失信过好几回了。”魏征对李世民说。

“寡人什么时候失信于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几分不悦。

“且听微臣细细道来。”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旧债,理由是秦王府的债权不属朝廷。陛下过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虽贵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也应该属于官家所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追索呢?”

李世民低头不语,显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见状,接着说:“刚才只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关内外两年之赋税,百姓闻之欢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说今年照常征收赋税。朝令夕改,只会失人心于天下。臣以为,若想以诚信御天下,当从陛下始。”

面对这种触犯龙颜的行为,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魏征,还高兴地说:“爱卿说得好。寡人确实言而无信,幸好让卿家给点了出来,否则失信于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隐瞒、一针见血地对李世民失信于民的行为说“不”。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对他大加赞赏,并且心存感激地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贞观以来,尽心于主,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匡朕之违,以唯见魏征一人。”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识到魏征虽然对自己说“不”,其实是从反面激励自己当一个明君。因为只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子的诤谏。同时,李世民明白魏征是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君王的过失,臣子及时指出来,有利于治理国家。

作为一个管理者,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最好要讲清楚拒绝的理由。能说出真诚的并且符合逻辑的拒绝理由最好,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拒绝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直接拒绝,不说明理由。千万不能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当你说明理由后,对方试图反驳,你千万不能与之争辩,只要重申拒绝就行了,争辩会把理性转化为感性。

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表明一个思想,那就是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绝之后,最好能为对方指出处理其请求的其他可行办法。千万不能通过第三方加以拒绝。通过第三方拒绝,足以显示你懦弱的心态,并且非常缺乏诚意。

4.考虑对方的利益

成功地拒绝他人的不实之请能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免除由不情愿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关键在于拒绝前,必须将对方的利益放在考虑之内,才能做到两全。

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一般来说,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是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提高对方的期望,增大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些自己的短处,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能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而减少了失望感。

总之,学会说“不”,实质也就是学会自如地表达否定的、不愿意的感受,以直率、诚实和恰当的方式表达你此刻的感觉。学会合理的拒绝,你就掌握了工作生活的主动权,你就会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如。既不担心与他人接近,又不害怕与他人争辩,你的行为完全出于自然,有多少能力就表现多少。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样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自己该做的事,也使他人意识到你的权利,真正理解并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