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责难,区别对待(1 / 1)

责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谈的问题有疑问或提出不同意见。一般来说,这是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恶意的,故意刁难,搞恶作剧,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

面对责难也有不同的应对之法,也要区别对待。

1.对善意的责难要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要有问必答,不能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辞令搪塞。如果确实回答不了,要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前文的案例中,宣传部长到分厂宣讲时事政策,一女工站起来问道:“你总讲形势好,为什么全国到处都在下岗?”部长说:“下岗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恰恰说明形势好。现在一些地方、部门人浮于事,没事做,而一些地方、部门又事多等人做,这正常吗?

“一个工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没市场,大家都发不出工资,还不如让一些人下岗转行,去干社会需要的事。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大家又都有钱可挣,不比要死不活地吊着好?”

2.对恶意的责难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予以驳斥或揭露。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其企图得逞。在这种情况下,不予理睬、拒绝回答,或者发火、生气,或者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既会助长其气焰,混淆其他听众的视听,又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据传,美国总统布什一次在演说时,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写的是“傻瓜”。他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落姓名;而这张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

巧妙地将本想辱骂他的恶语,转移到辱骂者身上。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特别是处境尴尬时,将错就错地巧妙开脱,通常比一味地解释更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机智应变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清代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来到军机处。而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几个当值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乾隆就快到了。

纪晓岚心想: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别人不注意钻到桌子底下躲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

乾隆在椅子上坐定,示意其他人都不许出声。过了很长时间,纪晓岚在桌子底下待不住了,心中纳闷:怎么进来之后就没动静了?这么长时间了,早该走了,该不是已经走了吧。想到这里,纪晓岚压低了嗓门,喊道:“喂,有人吗?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听得真真切切,板起脸,厉声喝道:“纪晓岚,出来吧。”纪晓岚一听是乾隆的声音,心想:完了,完了,这回可完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从桌子下钻出来见驾。

乾隆一看纪晓岚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说道:“纪晓岚人称大清第一才子,居然这般模样。”接着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大声喝道:“大胆的纪晓岚,你不见驾也就罢了,居然还敢说朕是‘老头子’,你什么意思?今天你要讲不清楚,要了你的脑袋!”

到了这种境地,纪晓岚反倒镇静了许多,一边擦汗,一边苦思对策。忽然他灵机一动,心想:反正错了,错了就错说呗。于是不紧不慢地说道: “万岁爷请息怒,刚才奴才称您为‘老头子’,只是出于对您老人家的尊敬,别无他意。”

乾隆一听更来气了:“尊敬?好,你给朕说说怎么个尊敬法。”纪晓岚慢慢说道:“先说这‘老’字,天下臣民每天皆呼皇上万岁,万万岁,您说这万岁、万万岁算不算‘老’啊?”乾隆没作声,只是点点头。

纪晓岚见乾隆有所应允,接着说:“再说这‘头’字,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如今皇上便是我大清国的主事之人,是天下万民之首,“首’者,‘头’也。故此称您为‘头’。”

乾隆边听边眯着眼睛笑,很是满意。

“至于这‘子’嘛,意义更为明显。皇上您贵为天子,乃紫微星下凡。紫微星,天之子也,因此您为‘子’。这便是我称您老人家为‘老头子’的原因。”纪晓岚说完,轻轻舒了口气。

乾隆听完拍掌大笑:“好一个‘老头子’,纪晓岚你果然是个才子。”在上述案例中,纪晓岚将错就错,使皇上龙颜大悦,也巧妙地为自己化解了一次险情。由此可见,掌握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还是在商业谈判、发表演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