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息博弈:用好你手中最有价值的筹码(1 / 1)

博弈智胜 赵飞 4303 字 2天前

信息是博弈的筹码。有信息共享时,我们要善于利用;没有信息时,我们要静观其变,以待时机。用得好,信息往往就会成为在博弈中制胜的法宝。

信息是博弈的筹码

在博弈中,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有个做古董生意的人,他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很喜爱这只猫,要从主人手里买下。古董商出了很大的价钱买了猫,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儿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古董商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就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那么怎么解决?首先,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你将来用得着的“信息库”。

华尔街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海蒂·格林是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财奴。她曾为遗失了一张几分钱的邮票而疯狂地寻找数小时,而在这段时间里,她的财富所产生的利息足够同时代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一年。为了财富,她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所有的亲情和友谊。无疑,在她身上有许多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资本市场中出色的投资者。她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决定任何投资前,我会努力去寻找有关这项投资的任何一点信息。赚钱其实没有多大的窍门,你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要节俭,要精明,还要持之以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问题,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就越大。在人生博弈的平台上,你掌握的信息的优劣和多寡,决定了你的胜算。

有了信息,行为就不会盲目,这一点在商业争斗、军事战争、政治角逐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掌握足够的信息对战斗的好处是很大的。在生活的“游戏”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一般是会有好处的。比如恋爱,你得明白他(她)有何所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不至于吃闭门羹。又比如猜拳行令,如果你了解对方的规律,那你的胜算就会比较大。

信息是否完全会给博弈带来不同的结果,举一个劫机事件的例子可以说明。假定劫机者的目的是逃走,而有两种可能的政府类型:人道型和非人道型。人道型政府出于对人道的考虑,为了解救人质,同意放走劫机者;非人道型政府在任何时候总是选择把飞机击落。如果是完全信息,非人道型政府统治下将不会有劫机者。这与现实是相符的,在汉武帝时期,法令规定对劫人质者一律格杀勿论,有一次一个劫匪绑架了小公主,武帝依然下令将劫匪射杀,公主也死于非命,但此后国内一直不再有劫持人质者。人道型政府统治下将会有劫机者。但是,如果想劫机的人不知道政府的类型,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劫机。所以,一个国家要防止犯罪的发生,仅有严厉的刑罚是不够的,还要让人民了解那些刑罚(进行普法教育)。因为,一个人不知道会面临哪些刑罚,他就不会用那些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在我国,有许多悲剧也正是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酿成的。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影响,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信息如此繁多,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及时掌握各方信息,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是博弈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博弈过程中,不但要发出一些影响对方决策的信号,还要尽量获取对方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

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恰好说明了这点。

所罗门王曾断过一个妇女争孩子的案子。有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当地官员无法判断,只好将妇女带到所罗门那里。所罗门稍想了一下,就对手下人说,既然无法判定谁是孩子的母亲,那就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

这时,其中的一个妇女大哭起来,向所罗门请求,她不要孩子了,只求不要伤害孩子,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哈哈一笑,对那个官员说:“现在你该知道,谁是那个孩子真正的母亲了吧。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让别人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在这个故事里,所罗门并没有把这件事看作一个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恐吓性的试探,提取到了情感和心理深处的信息。

所罗门通过挖掘深层信息对事件有了更全面的把握,而有的信息则不需挖掘,事件本身就在向人们传达着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需要人们对信息进行甄别。当然凭常识判断,可以看出一些信息的真假,比如市场上许多良品的商誉都是花不小的代价建立的,有的甚至经过几十年才打造了一个品牌,而消费者对它们也格外信赖。相反,如果建立商誉的成本很小,那么大家都会建立“商誉”,结果等于谁也没建立商誉,消费者也不领情。在大街上,我们看惯了“跳楼价”“放血大甩卖”“清仓还债,价格特惠”等招牌,这也是信息,不过,谁相信它是真的呢?但有的信息是可以以假乱真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仔细甄别以选出真正的有利信息,就像所罗门那样挖掘深层次的信息用于事件的判断。商战中,信息战是一种常用的伎俩。重庆通信市场曾发生过一起案例,就说明了隐瞒信息的重要性。前几年,中国联通重庆公司在报上突然发布广告:次日手机降价。中国电信重庆公司随即获悉这一消息,当天下午即商讨对策,晚上将电信手机降价方案送往报社立即发排。第二天清早,电信一些员工和雇佣的临时的广告派发员便将电信手机即日降价的广告发给过往的行人。结果,电信打了一个漂亮的“后发制人”的仗。联通的失败在于,他们没有把谋划已久的降价的商业秘密保守到真正的最后时刻,从而为电信采取行动留下了空隙。

公共信息下的锦囊妙策

在信息是公开的情况下,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情况和虚实,这就需要一些设局之策来达到博弈胜利的目的。所谓兵不厌诈,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就更需要一些计谋来取得胜利。

1934年,蒋介石为消灭孙殿英军阀势力所谋划的计策,就是想力图收到这样的功效。

在被蒋介石打败的军阀中,孙殿英实力并不强,但是他像一块牛皮糖,很难啃。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孙殿英起先犹豫不定,后来发现蒋介石只有40万军队,而冯阎加起来有70万之众,以为蒋介石会失败,就热心投奔了冯玉祥,冯玉祥封他为安徽省主席。蒋介石为了拉拢孙殿英,特地委派当时任河南省建设厅长的张钫带着手谕和40万大洋巨款到孙殿英处游说。结果,孙殿英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收下巨款,另一方面,拒绝投靠蒋介石。但为了留下后路,他将张钫礼送出境。孙殿英阳奉阴违,深为蒋介石所痛恨,蒋介石开始等待时机收拾他。

1933年,蒋介石突然对孙殿英下发了一纸委任状,任命他为青海省屯垦督办,开始执行针对孙殿英的计策,当时,西北地区由三马控制,马步芳控制青海,马鸿奎和马鸿宾控制甘肃、宁夏。三马在当地势力极大,对蒋也是阳奉阴违,蒋同样颇为头疼,派孙在西北正好可以牵制三马。

何应钦在向蒋献策时,陈述了此计至少有3种好处:一是防止孙殿英与冯玉祥合作,削弱冯玉祥的势力;二是通过三马改打孙殿英,瓦解孙殿英这个非嫡系部队;三是通过孙殿英去攻击三马,即使消灭不了三马,也会给其造成重大的打击。

孙殿英得到蒋介石的任命后,十分高兴,以为这次有归属了。尽管有人对他说蒋某人送的这份礼不好收,会冒很大风险,但孙殿英以一个赌徒的心理,就此一博。

当孙殿英准备向西北进军的时候,蒋又突然发令阻其前进。

蒋介石再次出尔反尔,进一步运筹他的计策。他料到,西北三马绝对不会允许外人来抢占他们的地盘,肯定要反击,同时对蒋介石也心存不满。蒋介石要稳住西北“三马”,为了安抚“三马”,他才命令孙殿英停止前进,给“三马”先吃一颗定心丸。而他也预料到孙殿英一定会拼命地要抢这块地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他的命令,而是继续进攻“三马”,这样既能够使孙殿英和“三马”开战,又能将自己置于局外。

果不其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孙殿英明白了蒋介石的诡计,但事已至此,不打是不行了。1934年1月,他下了攻击令。

而另一边,蒋承诺给“三马”钱财,叫三马攻击孙殿英。

同年2月,孙殿英攻击“三马”的进程十分不顺利,随即亲自组织人马进攻,但仍然失败,3万人死伤很多,不得不转入防守。为了防止孙殿英部队兵败到处流窜,蒋介石命令阎锡山的王靖国部驻扎在临河,堵住孙逃往山西的退路,这又给了阎锡山一个人情。同时命令胡宗南部到达中卫,准备一旦“三马”抵挡不住,他们就继续攻击。面对三路大军的同时进攻,孙殿英惊恐万分,他深知已经上了蒋介石的当,但悔之晚矣。这时蒋介石抢先公布孙殿英的罪状,停发了他的军饷,然后派人劝孙殿英投降。走投无路的孙,只好缴枪投降了,自己宣布下野,到山西隐居。

蒋介石施计解决西北地方军阀问题,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从此计谋设计、实施过程看,蒋介石考察得比较周全。用此计解决孙殿英,顺带解决西北“三马”问题的计策是何应钦献的。蒋介石能接纳部属的进言,实为难得。孙殿英的弱点是没有固定的地盘,如同流寇,要地盘心切,就会缺乏对“诈”术的防范。蒋介石借此挑起地方军阀的争斗,坐山观虎斗,得渔翁之利,用“缺德”二字贬损此计并不过分。但是,就蒋介石要实现的目标而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一石三鸟的机会。在实施上,蒋介石做了多种防范,比如调动阎锡山部阻塞孙殿英的退路,给阎以利益;命令胡宗南集合重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在蒋与军阀斗法中,大家的实力互相都了解,属于公共信息环境。这样,如果强攻硬战的话必定会两败俱伤,所以要想一个周全之策,即用一石三鸟、借刀杀人之计。在解决孙殿英的过程中,蒋介石没有花费一枪一弹,就把这个心腹之患除掉了。他充分利用了孙殿英的虚荣心,使之对抗自己的心腹大患“三马”,略施小计,便获得一石三鸟之奇效,在与地方军阀斗法中获得胜利。

这种利用公共信息环境,利用计谋,借力使力的招数在三国时期比比皆是。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号称的83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而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帐而眠,并且故意在桌上留了一封信。蒋干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装睡。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故意装作看看蒋干是否睡熟了。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隐约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从这个计谋不仅可以看出周瑜的聪明之处,还有周瑜的设局之策。如果他不采取这个策略,那么蒋干就会处于主动的地位,即使不被蒋干说服,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然而,他采用了这个反间之计,不仅没有给蒋干做说客的机会,还除掉了蔡瑁、张允两个心腹大患,可谓是一举两得。曹操派蒋干来刺探军情,是想充分了解敌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将计就计无疑是最佳策略,因为表面上虽然曹操掌握了对方的信息,而实质上正中了周瑜的计中计,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公共信息环境。

除了赤壁之战里周瑜的将计就计外,曹操“隔岸观火”除掉袁绍儿子也属于这种情况。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氏兄弟迫不得已投奔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却安抚众将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曹操转回许昌,静观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实力强大的曹操。但如果曹操进攻辽东,他只能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解决二袁并把首级送到曹营。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遭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难以结盟。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所料。

从曹操和袁氏兄弟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就是一种博弈关系。曹操根据公孙康与二袁的利益冲突采取了转回许昌的策略;而公孙康在得知曹操转回许昌,不进攻辽东的时候,便采取了杀死二袁的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故事中,袁氏兄弟和公孙康的矛盾众所周知,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公共信息,而曹操对此加以利用,不用出兵,坐山观虎斗,却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信息不对称下的制胜之道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假信息迷惑对方,取得自己的有利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是在非公共信息环境下发生的。比如,人寿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求职者的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

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件,这种情况就属于信息不对称。之所以有这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因为存在“私有信息”。所谓“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某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简单地说,如商家的产品是否有严重缺陷,这样的信息往往只被能接近和熟悉这种产品的人观察到,那些不熟悉这种产品的人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假信息迷惑对方,比如战场上以弱示强。贾似道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官运亨通的。

宋理宗过世后,度宗即位。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子而即位,时年25岁。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大奸臣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贾似道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贾似道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贾似道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先弃官隐居,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告急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来袭,看样子势不可挡,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来了这么当头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出兵抗击蒙军之事。宋度宗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这时,贾似道却隐居林下,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士生活。

前线战报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都城临安急需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度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唯一的一位能抗击蒙军取得“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这么一来,贾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说,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加封赏。度宗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尊为太师,加封他为魏国公。这样,贾似道才懒洋洋地出来“为国视事”。

贾似道知道警报是他令人假传的,当然要做出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向度宗要了节钺仪仗,即日出征,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不己。天子的节钺仪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这代表了皇帝的尊严。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令节钺仪仗返回。这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度宗的志气。等贾似道到“前线”逛了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称庆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还是实报呢。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次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佞,但困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

度宗被瞒,不知不觉地坠入了贾似道的奸计之中。从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贾似道再一次“肃清”朝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朝廷上下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守门的小吏也要查询一遍。这样,赵宋王朝实际上变成了贾氏天下。

贾似道从头到尾的信息都是假的,他利用朝廷与战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制造假信息,迷惑对方,达到了自己控制朝廷的目的。

没有信息时善于等待时机

在很多情况下,实力和地位与发展都不呈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静观其变,等待机会。

虽然信息之于博弈很重要,但没有信息的情况也是常有的。有道是: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时是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潜伏着,等待猎物出现;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完全彻底地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数,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给以致命打击,让他领略后发制人的厉害。

在很多情况下,实力和地位与发展都不呈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蔽起来,静观其变,等待机会。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用假象迷惑敌人,待其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地将自己的一切暴露无遗,使自己毫无还手余地。

所以,善良诚可爱,善于在险恶世道中保存这份善良,则更为可贵。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留下来单独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他的意图。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份奏折,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抓住时机,最终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

善于等待机会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等待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机会是制胜的关键

信息就是机会,有机会、有信息才会在人生的博弈舞台上获得成功。

机会是博弈制胜的关键,但机会都是随机的,它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于机会,我们不仅要善于等待,更要善于抓住机会,成就自己的人生。

纽约的基姆·瑞德先生原先从事过沉船寻宝工作,在遭遇那只高尔夫球前,他的日子过得很平凡。

一天,他偶然看到一颗高尔夫球因为打球者动作的失误而掉进湖水中,霎时,他仿佛看到一个机会。他穿戴好潜水工具,跳进了朗伍德“洛岭”高尔夫球场的湖中。在湖底,他惊讶地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足足散落堆积了成千上万只高尔夫球。这些球大部分都跟新的没什么差别。球场经理知道后,答应以10美分一颗的价钱收购。他这一天捞了2000多颗,得到的钱相当于他一周的薪水。后来,他每天把球捞出湖面,带回家让雇工洗净、重新喷漆,然后包装,按新球价格的一半出售。后来,其他的潜水员闻风而动,从事这项工作的潜水员多了起来,瑞德干脆从他们手中收购这些旧球,每颗8美分。每天都有8万~10万颗这样的旧高尔夫球送到他设在奥兰多的公司,现在,他的总收入已达800多万美元。对于掉入湖中的高尔夫球,别人看到的是失败和沮丧,而瑞德说:“我主要是从别人的失误中获得机遇的。”瑞德对机会的把握是很准确的,打高尔夫球的失误在所难免,而瑞德却把这看成自己的机会,用来赚钱。当别人都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瑞德又另辟蹊径,从潜水员手里收购高尔夫球,终于成了一代富翁。很多人都跟瑞德一样发现了高尔夫球落水的情况,却没有人把这当作一个机会去把握,因为他们缺少发现机会的头脑。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等待,要积极寻找并抓住机会,一时的等待可能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要掌握主动,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美好。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生命中有意义的事情,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