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的话,人总是想得到更多,拥有更好的。在博弈论中,理性的人都很精于算计,但聪明过了头往往什么也得不到。一个人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忽视其他构成利益的因素;当其他必要条件不具备时,再好的想法和计划也会化为泡影。
这就是经济学家希克·巴苏教授提出的“旅行者困境”,它讲的是一种零和博弈:博弈双方都是为了让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对方的收益。我们不妨一起看看这个经典案例。
在某航空公司,两位旅客丢了自己的旅行包,两人互不相识,但丢失的包一样,且里面都装有价值相同的花瓶。两位乘客向航空公司索赔,要求他们赔偿1000美元。
为了评估花瓶的真实价格,航空公司的负责人将两位旅客分开,让他们写下花瓶的价值,其金额不高于1000美元,同时,还告诉两位旅客:如果两个数字是一样的,会被认定为花瓶真实的价值,他们也将获得相应的赔偿;如果数字不同,写下较小金额者会获得200美元的额外奖励。这样一来,就存在四种情况。
◎双方都写1000美元,航空公司支付2000美元的赔偿。
◎一人申报1000美元,另一人申报1000美元以下,航空公司支付2200美元的赔偿。
◎一人申报1000美元,另一人申报1000美元以上,航空公司支付2200美元的赔偿。
◎两人都申报1000元以下,且相同,航空公司将支付小于2000美元的赔偿。
综合四种情况来说,航空公司最多只需支付2200美元的赔偿。可对于两位旅行者来说,问题就变得复杂了。他们在琢磨一个问题:谁报价低,谁就能得到200美元的奖励。
A决定报价879美元,虽然这个价格比购买价888美元要低,可若加上200美元的奖励,就是1079美元,还是有的赚。在出招之前,他又开始琢磨对方的心理:万一他知道了我的想法,那怎么办呢?越想越谨慎,申报的价格也越来越低。
此时此刻,B的想法和A一样。最终,他们两人都把价格定在了689美元,想着申报这个价格,能得到200美元奖励,刚好是889美元,比购买时多1美元。两人都以为自己想得够周全,可没料到,对方也是如此。
当航空公司负责人公开两人的申报价格时,A和B都蒙了。最终,航空公司只支付了1378美元的赔偿,远远低于最初预计的2200美元的赔偿,精明的A和B每人损失了199美元。
事实上,A和B本可以共同申报最高限额1000美元,这样两人就能各赚112美元,可惜他们都想成为“得赔偿金最多的人”,相互算计着对方,结果把自己也算计进去了。
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其实过度的理性和犯傻也只有一步之遥。过度的理性不符合现实,谁也不能算计出对手会在几十步之后走哪一步棋。如果你根据自以为是的理性去算计出对手下面的每一步棋将如何走,并倒推现在自己该走哪一步棋,结局肯定是错误的。
旅行者困境告诫我们:聪明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做人不要太精明、太过于算计,将自己完全凌驾于他人之上,或是完全漠视他人的利益,只顾着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当你把人逼得无利可图的时候,你也将一无所有。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一位老人因车祸住院,很想借机敲诈肇事司机,就在医院里开了很多与车祸创伤无关的营养药,花了许多额外的钱。他觉得,这些钱就该肇事司机掏。肇事司机起初并无异议,愿意承担医药费,可老人没完没了地找借口想要得到更多的赔偿。
肇事司机能力有限,被逼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交通队,彻底排查事故原因。最终,交通队判定,老人应承担70%的责任。也就是说,他花的钱越多,自己承担的越多。得知这一消息后,老人悔不当初地说:“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开这么多营养药了,医院的药多贵啊!我也不该得寸进尺,向人家乱要钱。”
瞧,这就是摆在现实中的鲜活例子。在为自己的私利考虑时,切不可表现得太“精明”了。精明不是高明,精明过头的结果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懂得这个道理,就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