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善于博弈、深谙人心者,从来都是一个问话高手。无论是生活中与人交往,还是工作中与人洽谈,这样的人总会给人一种善解人意的亲和感。当他们与对方立场不同、产生分歧的时候,也能用引导的方式,在博弈中胜出,让对方心甘情愿说“是”;待对方回答的次数变多了,再回到主题上,对方也会下意识地回答“是”。这种博弈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他经常在公众场合传授自己的思想。不过,他从来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总是说自己什么也不了解,借此向对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有一回,他跟一位年轻人讨论“什么是道德”的问题。
苏格拉底:“人人都说做人要有道德,你能否告诉我什么是道德?”
年轻人:“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他人。这就是大家说的道德的行为。”
苏格拉底:“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他人,那在和敌人作战时,我国的军人为了击退敌人,想办法欺骗、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
年轻人:“欺骗敌人当然符合道德,但是欺骗国人就不是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当我方军人和敌人交战时被敌军包围了,士气低落。我方将领为了提升士气进行突围,欺骗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要组织突围。结果士气大振,我方突围成功。那你说这位将领是个不道德的人吗?”
年轻人:“在战争中一切都是合理的,所以这位将领是道德的,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欺骗人。”
苏格拉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来取药,儿子却不愿意吃。为了让儿子乖乖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个东西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食物。儿子相信父亲,就把药吃了,第二天病好了,你说这位父亲是个不道德的人吗?”
年轻人:“这种欺骗是道德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到底什么样才是不道德的呢?”
年轻人:“我现在都糊涂了,以前我还能分辨出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现在却分不清了。您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的吗?”
苏格拉底:“其实,道德就是道德。”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道德因情势而改变、因人而异。在跟年轻人讨论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陷入了自我矛盾中,直至自己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的。事实上,在说服他人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细心留意,你就会发现:运用疑问句总是比陈述句更具说服力。
有个妈妈和儿子一起逛商场,儿子很想让妈妈给自己再买一条牛仔裤,可又担心妈妈不同意,因为前些天妈妈刚给他买过一条。他很聪明,没有直接说“我就想买”,而是板着脸,用严肃的语气跟妈妈说:“您见过哪个孩子只有一条牛仔裤的?”
就这么一句话,妈妈就笑了,即刻给他买了一条。在跟朋友说起这件事时,妈妈讲道:“如果这孩子撒泼耍小性让我给他买,我肯定不同意。可他这么一问,我倒觉得孩子也得注意自己的形象,哪能让孩子总是穿同一条牛仔裤呢?我就给他买了。”
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可一句巧妙的提问却引得听者反思,让对方自己主动说“是”。今后,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不妨也试试苏格拉底式提问。有时候,一句有力的问句,胜过十句滔滔不绝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