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1 / 1)

生命只有一次,成长只有一次,许多时候,奋斗的机会,也只有一次。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一番事业,不仅是对能力与态度的挑战,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梅花经过寒冬的历练,花朵傲然怒放;彩虹经过风雨的洗礼,才显得特别明艳美丽。

越是精彩的人生,越需要走过崎岖的道路。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吧!去追逐心中最美的梦吧!趁着年轻赶紧付出行动吧!

人的一生可燃烧也可腐朽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这段话来自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作品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生活的磨难与命运的打击,但他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同时代人真诚而热烈的称赞,也作为经典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而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保尔?柯察金完全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塑造的。

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参加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斗。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时在战斗中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年仅3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去世。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里的最后几年,健康情形急剧恶化的时候,他一度绝望,但身陷绝境的他,最终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拿起了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进行创作。到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只能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文中主人公一样命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用本人的终生过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他的精神被所有人歌颂。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的毕生可能熄灭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败,我乐意燃烧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庸庸碌碌地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燃烧每分每秒痛痛快快大干一番。

死亡谁都将面对,提前认输、逃离,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真正的人应该拿出生命的热情与暴风雨作搏斗。燃烧**的过程也是浴火重生的过程,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只有与这些困难搏斗起来,才能燃烧得最为热烈,而那些在命运的打击下望而却步者,无疑是懦夫行为。

人失去了热情,会伤害到灵魂,行尸走肉般活在世上是没有意思的。希望生命多点儿乐趣就不能放弃希望。有所追求,敢于行动,在做奉献的进程中燃烧起来,这样的日子是不会空虚的。

诚然,燃烧要付出代价,在别人躺着睡大觉的时候你得冥思苦想,在别人吃吃喝喝的时候你得加班工作,别人都轻轻松松,能偷懒就偷点懒,活得舒适自在,你为了燃烧却得绷着心里那根弦,孤独地走在寻梦的道路上,还要不时地担心如此烧疼心脏,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该怎么办。

可是,年轻人,你何畏烧疼自己的心脏?

全世界都在告诉你们——年轻,有机会犯错!因为你有机会修正而从头再来,可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就再也不可能了!

年少的时候,父母、老师总是给我们指出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我们一路被引导,从不敢轻易走偏,到了自己该独当一面的时候,不敢尝试,试图放弃,心里却念念难忘,最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叛逆。

也有人一路闷闷地顺从到底,在父母和老师不再引导的那天,就慌张地看大众如何做,处处顺从大众……其实,这时候只是因为人渐渐长大,想走不一样的路,又害怕犯错,怕一切变得更糟糕而已。但属于青春的生命原动力却在灵魂里、身体内不停地燃烧,总要发泄出来,于是产生了矛盾冲突。

年轻人,为什么要怕疼痛呢?凡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者,谁不是在探索中付出了错误的代价?谁不是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教训进步?否则,古人怎么会总结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至理?

总之,趁着还有机会,年轻人是应该放手大胆试一试的。人生是自己的,别人无法代替你走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真正的价值还是要燃烧而非虚度。燃烧能让青春更加绚丽,能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尊重。特立独行也许要吃一些苦,那么盲目顺从、随波逐流就真的那么好受吗?不要抱怨手脚被捆绑得厉害,毕竟是自己的人生,脚也长在自己身上,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别人是无法左右的,也不要怕说错话就不说话,怕做错事就不做事。

谁都会犯错误,走过万山千水的人有后悔去过的地儿,说过千言万语的人有后悔说出口的话……这不就是人生吗?

在年华最灿烂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甘于平凡,没有理由沉浸在无所事事的安逸里,没有理由将脚步越放越慢甚至停滞不前。路很远很远,可看的风景很多很多,你执意只欣赏眼前这一段,做一只井底之蛙,便将错过前头更远更美的景象。每个人都是不愿意放弃美好的想象力的,当你有一天想象远方的时候,你要知道,在你年轻气盛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奋斗,有机会走向更远的旅途,只是被你放弃了。

即使这旅程中充满**,即便脚下满布荆棘……但在踏上荆棘的那一刻,燃烧就开始了!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无聊的。你为什么心甘情愿羡慕别人,而不自己伸手够一够呢?行动起来,燃烧起来,挥洒汗水,去不畏疼痛与失败,只有这样,才不愧对自己也曾青春蓬勃过。

这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不要怕疼,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如果你一味浑浑噩噩,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那将永远难以明白青春的真谛。

青春只有一次,岁月一去不复返。年轻人,承认腐朽无能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你唯有珍惜眼前宝贵的时光,用流淌的汗水洗净生命的夜空,才不枉来到这个世界,不枉做过一回梦,灿烂过一回青春。

唯有燃烧,你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该有定力

现在的神话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荒郊野地,千里无鸡鸣,却出现了一桌诱人的好酒好菜,饥肠辘辘的旅客要是不管不顾地吃了下去,很快就会毒发身亡或晕过去被妖怪拖下水,而道法高明的主人公就一眼识破,将桌子掀翻,吓一跳,原来盘中香喷喷的馒头与饭菜竟然是些用障眼法变过的毒蛇、毒蜘蛛、毒药……

《西游记》《聊斋》等作品里都有这样的镜头,这告诉我们,许多表面**人的美好事物,其实是十分危险的。诱饵表面上特别吸引人,但里面包裹的是致命的钩子,重者能把命勾了去,轻者也会让人伤筋动骨。猪八戒见了美女就色心大起,而孙悟空就是变成高家的千金高翠兰小姐的模样才将神通广大的天蓬元帅轻松拿下的。

**,有时候看上去那么美丽动人。有人说,不见得所有的**都是可怕的陷阱。有时候毫不犹豫地拒绝,似乎显得过于不近人情。比如,唐僧师徒路过女儿国,娇滴滴的美艳国王一心爱慕东土大唐来的唐僧,求他留下做一对神仙眷侣,愿把整个王国都交给唐僧,夫唱妇随,不也很好吗?当唐僧铁了心绝尘离去,女国王在背后满眼含泪地凝视着他的时候,观众觉得这唐僧也太冷漠无情、太不可爱了!甚至有人说,什么西天取经造福于小国家?夫妻情投意合、白头偕老也是为人类作贡献,这天下是唐僧一个人救得来的吗?他怎么就那么迂腐呢?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可唐僧如果真的留在了女儿国,《西游记》就不是原来的《西游记》了,整个故事就没有意义了:玄奘作为大唐高僧失去了高僧的形象,西方极乐世界依旧停留在遥远不能至的远方……虽然事实上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于故事里,那是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可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信仰殿堂。信仰是需要定力来支撑的。唐僧用定力克服种种**,一心向佛,怀有大爱大造化,而不止安于一土一国一乡。

**,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奇怪的东西,你会为之疯狂而不能自已,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一生不断地被欲念剌激,所以也为**折磨一生。人存于世上,首要面对的是物质上的**,然后才是精神上的**。精神**,或浮名,或色相,或权势、地位、名利、金钱。

人,总是有七情六欲的。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没有那么多清高达人,如今几个男人能如柳下惠般美人在侧而坐怀不乱呢?几个小孩见了漂亮的玩具不想占为己有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没有好坏之分,但需要处之有度。我们大抵都是平凡之身平凡心,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出身背景、成长环境或职业、经历……最终,需要面对的却是一些相似的东西,几乎每个人都想有舒适的住所,吃美味的食物,找漂亮的女朋友,享受人世间的种种快乐逍遥……

无数面对**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处之有度,社会才能稳定有序地发展。如果放纵欲望,面对**从不罢手,最终害的也多是自己。所以,小至家庭个人,大至社会发展,有责任感的人知道在外面酒不能贪杯、美色不能随意亲近,身居要职者知道有的巨额财富不能随意接纳塞进腰包,放纵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面对**毫无节制的后果就是灵魂被掏空。

灵魂若被掏空,还有什么资格谈梦想?

作为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的**与考验也就更多了。很多志向远大、目标坚定或者只是想踏实过幸福日子的年轻人,因心性不定,面对**难以拒绝,最终导致生活一塌糊涂、前途尽毁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不计其数……

比如最常见的,某人想考博,复习了一半,看到某个工作机会不错,学习又实在太辛苦,还不知道考不考得上,干脆就放弃不考而去工作了。等到工作,再也没了时间,又始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努力,自己今生一直有读博这个心愿未了啊!与其一直活在遗憾里,为什么当初不管成功不成功都去试一试呢?可是他又说,天天闷在屋子里看书,看到别人吃好吃的、出去逛街,实在待不住,只好在心里想想了。这就是典型的经不住一点点**的年轻人。

或者,有的人感情融洽,是打算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下去的,可男的有一天遇到了另一个女的,一时糊涂发生了关系,即使深爱原来那一个,背叛行为也已经产生,女方往往越爱一个男人就越难以原谅男方的出轨,于是分手。天底下又有多少对彼此深爱的情侣只因一方一时没有受得住**而分手了呢?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在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了!循规蹈矩的现实社会有时难以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当一直很想要的东西突然光芒闪烁地出现在眼前时,多少人脑袋一热直接就上去拿了,但是拿的人,你想过你配得到吗?你的能力配吗?智慧配吗?付出配吗?

如果不配,请放回去。因为那个你渴望已久的美好东西,即使近在眼前,也是可怕的**。拿了它,你不仅会随时失去它,还将失去更多,甚至倾家**产直至丢失身家性命。

欲望就这么可怕,它是一个无底洞。**比欲望更可怕,**是美丽的洞口,你胆敢踏上去,就会立即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所以,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要在各方面均衡发展,顺利成长。要想到达想要去的终极目的地,就不能随心所欲。定力是前进的指南针,是向上升的垫脚石,是带领你走出迷途的唯一通道。一个有定力的人,往往眼神坚定,心态沉着,脊梁笔直,肩膀有力。因为他是有信仰的,可以被依赖的,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有安全感,人们也往往会主动和这样的人合作,愿意给他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从群体上来说。

而从个人来说,定力其实是一种基本素质,只是有大定力与小定力之分。大的定力是人面对大**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小定力是人面对小**时目不斜视勇往直前。世上的许多人在小**面前能坚守原则,可一旦看到大**就经不住考验了。

一个真有定力的人,便要时时警惕,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孤独,对庸俗的排挤和闪光的**保持足够的警惕。一个人的定力越强大,表现就会越出类拔萃。人生说短也不短,设定一个目标,哪怕没有那么快就能实现,但定力能给予人类力量,帮人类削平坎坷、驱散迷雾,使人越走越远……

有一位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他要求店主在他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回公司报销后,两个人好分成,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又不死心地介绍自己,说他生意做得很大,两个人一起加入能赚来许多钱。可店主无论如何也不答应。顾客说:“我这是给你机会,是谁都愿意有钱就赚的,你这个人怎么就说不通,这么傻呢?!”

店主非常生气,命令顾客赶紧离开自己的店。

谁知,这位顾客竟然换了张笑脸,紧紧握住店主的手,告诉他:“我就是这家运输公司的老板,现在要找一家信得过的维修店真的不容易啊!您面对**如此有定力,实在是让我相当满意,请理解刚刚我对您的测试,并请原谅我刚刚对您的无礼,我们一起来合作一单大生意吧。”

店主这才恍然大悟。

如这位店主一样面对**不动心,固守道德底线,有自己的原则,绝不赚昧心钱,就是心灵有定力。这份定力能使你不被**的陷阱轻易坑进去,能使你生活得自在,也能走得更远。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事业上功成名就,是行业龙头老大,他来自一个军人家庭,当过兵、工人、工程技术员、外贸翻译。有人说,王石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类”,好出惊人之语、脾气直率、做事直来直去。并且,在他身上有两个重要“标签”,一个是“万科不行贿”,一个是“企业家中的登山家”。对于这两个标签,王石曾经这样解释:“对于万科来讲,它是制度上不允许行贿,尽管到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但是还没有一个案例说万科在行贿。”后者说的是,他是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大年龄纪录的创造者,曾登顶过全球7大洲的最高峰,到达过南北两极,是个极限运动的爱好者。

事业取得傲人成就的王石曾经这样阐述“定力”,他说:“就像美丽的罂粟花,在你面前洋溢着芬芳……即使是毒药,你也想拥有,而不能自拔地堕入陷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尺度,不仅在于他/她的能力,更在于不为**所动的定力。”

要配得上你所吃过的苦

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座驾是一条白龙变成的。事实上,哪儿是什么龙太子啊,西天取经所骑的白马,只不过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一匹普通白马,这匹马跟别的马比也没什么神通广大的地方,既不会变人也不能日行万里,无非是兢兢业业地在磨坊里工作了许多年,看上去身强体壮,老实听话,很能吃苦。

玄奘大师当时有心选一匹忠实可靠的马,因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这一路要经历千辛万苦,性子太野的马自己是驾驭不好的。一定要一匹身体强健的好马,去时可以当坐骑,来时可以背经书。在长安城内选了半天,最后选了磨坊里的这匹白马。

白马随着唐僧远赴异国他乡,离开故土十七年。十七年后,马驼经而回,唐僧已是名扬四海的传奇人物了。而白马作为取经功臣,被唐朝皇帝誉为“大唐第一名马”。

“大唐第一名马”光荣还乡,昔日磨坊里的老友都来看望。驴群马群团团围住白马,听白马讲西方路上的趣闻以及今时今日的种种荣耀,一边羡慕称赞一边感慨这十七年的长途跋涉实在是太辛苦太辛苦了。

谁知,白马谦虚地说:“各位伙计,其实我没你们想的那么了不起,我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的马,只是运气好,被玄奘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十七年间,我勤勤恳恳每天都在赶路,一刻不停地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力量。大家每天也都没有闲着,都在赶路,只不过是在家门口来回地打转罢了。大家每走一步,我也在走一步,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走过的路一样多,大家都一样的辛苦。”

众马沉默了。

多么发人深省!无数人也许要借白马的伙伴问一问上天,别人也在付出自己也在付出,为什么别人就能出类拔萃而自己还是老样子呢?

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无数的人,从出生到老去,每天都在过日子,同样会吃喝拉撒、同样会喜怒哀乐,甚至有人有同样的生存环境,毕业后走了同样的路,为什么最后每个人的成绩与人生答卷还是不一样呢?

最可悲的是自己并没有偷懒,日复一日地挥洒汗水,却仍旧在原地打转转。

也许有人愤愤不平,认为白马是有伯乐相中,运气好所以才能功成名就。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伯乐吗?几乎每个时代的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都在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就连诗仙李白,也常常悲叹不被当朝者赏识,他甚至大胆地给韩荆州写信推荐自己,可是韩荆州引荐了许多人偏偏没有引荐他!

可我们还是看到了李白的诗歌,还从他诗歌里看到了一代诗豪云游天下走四方的气度。因为李白,即使没人引荐,即使闷闷不乐,可是诗怀自然,无法被束缚,脚在他自己身上,他必须越走越远,看到不一样的名山、古寺、青山、流水,并因此收获了不一样的飘逸与苦难并重的诗意人生。

如果李白每天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走,也可以走上几百公里的路,但不管走多少年,还是无法从房间走出去,还是无法见到真正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很多人,其实并不懒惰,每天都勤勤勉勉,每天都小心翼翼,却一生都不见起色。他们感到委屈,人家隔壁老王也是这样过日子,早就青云直上升迁无数次了!挥洒了汗水还不见起色的你,有没有想过,方向找对了吗?心门打开了吗?每天都有进步吗?如果十个月如一日你毫无感觉,也毫无危机感,那么很可能十年如一日,甚至可能一生都在绕圈子。就像那些驴子和马,即使每天也没有闲着,可是到头来得到的却完全不一样。

心理学家法兰克尔说过:“活着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什么是受苦的意义呢?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做成一件事,吃了许多苦,最后事情成功了,这个苦是有意义的,是有用功。还有很多人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有天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根本不成正比。有的人更是在奋斗的征途中一直在流汗劳碌,然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吃再多苦人生也不见丝毫起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在大海里航行,突然狂风大作,迷失了方向,所有人的生命随时可能葬身海底,只有两个人知道正确的方向是西方。

第一个人说:“我们必须马上向西航行,这样才能尽快到岸获救。”大家集体攻击他,情绪非常激烈。虽然另一个人知道第一个人是对的,可是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竟然不敢开口。风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险,第一个人大吵大闹起来,整个船上都乱了套,所有误认为正确方向应该是东方的船员认为再这样耗下去所有人必死无疑,竟坚决将船往东方开。第一个人失去理智地冲上去与之扭打,最后,这个明明掌握了真理的人被众人丢入了大海。

急红了眼睛的船员冲着大家喊:“还有谁说是西方的?是西方的一起下去喂鱼!”另一个人不敢吭声,只好默默地附和着大家的意见。可是跟着走下去也必死无疑,所以他提出由他来掌舵,理由是他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水手,有过在风浪中开船的丰富经验。大家同意了。

船缓缓向东航行,但是,这个人暗中动了手脚,当船每行一段时就把方向稍微调向西一点,谁也没有觉察出来。直到绕了一大圈,不知不觉到达了西方的陆地,这个人才站出来讲了实话,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误会了前面第一个人。可是后悔也没用了,在生死关头,大家都失去了理智。第一个人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要让大家相信自己是正确的,第二个人也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和智慧让大家相信是正确的。

可第一个人的付出结果归于零,自己也被丢入大海,而第二个人被大家称为救命恩人。

这就是“有用功”和“无用功”的区别。人生吃苦也是这样的,无数人在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年轻人是应该有不怕吃苦和吃得了苦的精神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年轻人什么苦都要去吃。人生在世,吃没有意义的苦,就是在做无用功。耗费那么多精力、浪费那么多时间,折腾得自己筋疲力尽却一点儿用也没有,还不如冷静下来好好找对方法。

正如两个看书的人,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心看。用心看的人看一遍就领会了书中主旨,而只用眼睛看的人看了无数遍也吸收不进去,同样花费了时间、精力,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只知道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此一来,你就看不到前方到底是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山路,或者万丈深渊。无论做什么事情,请大家千万记得不要光埋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

对此,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若要配得上自己所吃的苦,唯有多做“有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