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的观念很死板,认定万事稳为上。他们拈轻怕重,害怕失败,害怕被人嘲笑,常常梦想还没启程就已经夭折在各种畏惧里,稍微遭受点打击就万念俱灰。实际上,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越不可能的事情,表面看上去非常难,一般人都会选择放弃,或者将那事儿不当一回事,也认为这个世界其他人不会将其当做一件事,可就在这忽略与不屑里面,蕴藏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越不可能的事越能成功
哥伦布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道理: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人们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500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绝对不可能。
不过,哥伦布还是成功地进行了他的第一次航行,在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情况下。结果,后来人们都相信哥伦布说的话不是开玩笑了。因为他从东方带回来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毛皮、香料让他比王侯还阔绰。
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这似乎成了一条真理。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漫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人预测,漫图阿不出三个月就会破产。可一个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越是在人们对某一只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越是有可能成为一处出人意料的大金矿。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容易成功。结果,巴菲特在众人都对漫图阿农场失望时,以5美分的价格买入了1万股……接下来不到五年时间,漫图阿的股票不断上涨,巴菲特赚了4700万美元,成为当前仅次于比尔?盖茨之后的大富翁!
法国一位7岁的小男孩,创办了一家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大人们对此不以为然,一个小孩儿能做成什么事情?
没有一家玩具公司将其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行业来找小男孩签订行业约束条约。人们都说,一家小孩子的游戏网站,让他自个儿跟自个儿玩去吧!谁知,男孩居然将网站做大了,三年之后,小家伙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不可能的事情,表面看上去非常难,一般人都会选择放弃,或者不将那事儿当一回事,也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也不会将其当作一回事,可是这忽略与不屑里面,却蕴藏了无限的机会与可能。
在没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发现螃蟹的价值与美味!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要有智慧与远见。他不会被螃蟹复杂的表象吓到,还要明确螃蟹是没有毒的,就算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也要有付诸实践、不计后果的勇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一闪而过的念头,对于这些念头,有的人还没有行动就选择了放弃。他们嘲笑自己说:这辈子只能想想了,看来生吧。
正因为这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念头永远只是念头。只要有毅力、有勇气、有远见,就会在没有人走的路上开辟出一条路,并且看到别人都看不到的奇妙风景。即使谁也不能预料那神秘的未知境地是否真有别样风景,然而心中一团火热的人,他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已享受到了生命的喜悦。有了梦想,并且将这个梦想扎根在心里,勇敢去付出行动,从细节做起,从自己能把握的部分做起,朝着心里的那座美丽灯塔前行,永不放弃、绝不停止,勇敢面对任何挫折及挑战,往往能将那些众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经常听见很多人说:真想回到学校再去读个学位,可是那样的话时间就都浪费了,读完书出来都三十好几了!
也有人说:我真想去另一座城市找找机会,可是当下这份工作来得也不容易,辞掉后万一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呢?虽然枯燥无味,可是起码保险啊!
还有人说:什么啊,我都结婚这么多年了,这个年龄再去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再年轻几岁就好了!现在啊,就是混日子,也没办法,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嘛。
可是,那些因为读完书出来就三十好几了而因此不去尝试的人,几年过去,他念念不忘去读个学位的事情也没有做,难道就能回到二十好几吗?青春与时间,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去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就能留得住。相反,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我们不为梦想付出一次,甘于现状,畏首畏尾,多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也许,就真的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著名作家严歌苓在三十岁的时候,外语零基础,可她拼命努力,最终靠自己考上了美国一所她最想去的学校,读了自己最羡慕的一个专业。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个女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大概就应该留在家里相夫教子,或者安心地做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年纪越来越大,梦想的格局与空间慢慢地被压缩,我们的心高气傲、我们的书生意气,都渐渐被严酷的现实打压。打压我们的人,也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然而也极可能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比如最为关心我们的师长与父母。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来劝说我们,不要瞎折腾,有些事情不可能,不如安安稳稳地生活,听从安排。在一遍又一遍的打压与怀疑下,我们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收敛,越来越不敢表达自我,越来越害怕别人的嘲笑与怀疑。
我们如果可以以赤子之心面对这个世界,不放弃学习,勇于尝试各种可能性,不给自己的生命设置各种局限,那么,往往能将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以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上下摆动,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
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做人,总该有点野心
一个能力平平的员工,如果只以吃饱能过日子就行为人生目标,那他定然一生都在为微薄的工资而奔波劳累;一个成绩不突出的中学生,如果仅以60分作为考试目标,那他的成绩肯定很难升得上去;一个不思进取的国家运动员,如果仅仅以跟在队里有饭吃为目标,那他很难有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运动员的可能。
做人,总该有点野心。
梦想成真者,要有比大部分普通者更高的眼光。大部分人都因为过于安于现状,总觉得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又觉得即使有可能实现,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此,就算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而能将自己潜能挖掘出来的却只有极少数。
想周游世界的人最终可能就去了几个国家,想成为亿万富翁的最终可能是个千万富翁,想考个普通本科的学生很可能分数只能达到大专线……做人,总该有点野心,野心越大,行动越给力,结果才越可能超越一般人。就如勤奋不一定有成绩,但是不勤奋一定没什么成绩一样:有野心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没有野心一定难以成功。因为野心决定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而行动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成绩。俗话说:“人穷烧香,志短算命。”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人,自然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烧香拜佛上。必须有野心这个动力的驱使,才能牵引一个人走得尽可能远。心里的真实想法就像一面大镜子,往往积极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者得到消极的结果。而有野心的人,被一个庞大的远期目标支撑着,即使在人生沿途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他都不会看得太重。相反,没什么野心的人,过于安于现状,往往在生活中容易被挫折击垮,变得畏首畏尾。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心”其实就可以指代“野心”。野心小的人与野心大的人相比,即使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等过十年、二十年再看,也往往会有天壤之别。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沉默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做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后来,陈涉带领大泽乡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从小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打NBA。可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在球员身材高大的NBA了。同样酷爱篮球的小伙伴们,想都不敢想打NBA这件事。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神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不畏惧。人们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的表现不仅安慰了天下身体矮小而又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心的意志。
富勒生活在贫民区,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母亲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于富勒的心中,他开始努力,12年后,他已跻身于富人之列。富勒说:“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如果野心是巨大的,那么行动一定会是卓然有效的。因为这时候的野心,就像绝境求生的欲望一样强烈,人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不努力都难。
人世中的许多事,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在做事之前,都太高估我们的假想敌了。想做的事情,只要坚持去做,用心对待,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跨越障碍,超越自我,获得成功。没有比自己更可怕的敌人,意志与野心往往决定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
野心越大,行动力越强,与目标越接近。
许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时,往往会没完没了地怨叹这个社会多么不公平,这个社会上的人多么自私冷漠,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了多少艰难困苦以及打击。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个社会改变了才会有所行动呢?我们为什么不先从自身出发呢?我们一定要得到全世界的支持才开始迈出小心翼翼的第一步吗?
有野心的人从来不等,也不在乎这个世界支不支持自己。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过于平凡的人都有一套平凡的思想与理念,也许他们确实是发自内心地为你好,但是他们的很多劝告只会牵绊你的脚步,直到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庸,他们才善罢甘休。所以,与其等待别人的支持后才行动,不如率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让自己足够强大、足够自信,足够能抵御外来的侵袭。当一个人强大了,眼前的世界才会明朗可爱许多,因为他不再有心思为生活细节而斤斤计较。心态变好了,更有利于塑造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养成了,就离人生梦想更近一步了。
做人,应该有野心。有野心才能发自内心地投入热情,而热情往往能带来资源、信任以及更多的经验与能力。这样一来,人才会渐渐明白,付出与索取一样重要,甚至比索取更重要。
有野心者都是想做大事、成大器者,而想做大事、成大器就该有大智慧。而与人相处的大智慧就是知道自己能付出什么,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只有热衷于付出,路才会越走越顺畅,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野心不仅靠智慧与勇气支撑,还要靠胆略和行动力支撑。
人生十分有限,我们想要走远,必须先有革新自我的勇气与对未来势在必得的野心。
还是那句老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永不放弃你的希望
她是一个孤独的女孩,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
年龄一天天增长,她越来越自卑,终日沉默不语,敏感地拒绝任何人靠近,除了一个同样孤独的邻居老人。老人乐观友善,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没事就给小女孩讲故事,两个人成了忘年交。
初春的一天,老人推着小女孩出去转转,来到一所幼儿园旁边,操场上欢声笑语,孩子们悦耳的歌声随风飘扬,女孩羡慕地看着那些开朗快乐的孩子。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女孩诧异地望着老人,自己的胳膊动不了,老人也只有一只胳膊,怎么可能为他们鼓掌呢?老人眨眨眼睛,笑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唯一的手掌拍起了胸膛……那天的天气有点冷,可是女孩的内心却涌起一股暖流。老人笑着说:“一个人,只要不放弃,肯努力,就是一个巴掌也能拍响亮!所以,孩子,不要怕,你一样也能站起来的!”
回去以后,女孩让父亲帮自己找来张纸,写下这样一行字:“一个巴掌也能拍响!”然后郑重地将它贴到墙上。
从那以后,女孩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主动做各种原来看上去很难,即使做了也没什么用的运动。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她还会扔了支架,自己试着慢慢走。疼痛钻心蚀骨,可是女孩坚持着。她牢牢记着老人的话,别的孩子能行走,她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无论寒暑,她都咬牙苦苦坚持……11岁时,女孩扔掉了支架。
她决定迈向另一个目标——开始进行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上,她以11.18秒的成绩第一个撞线。之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高呼着这个女孩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在1960年的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了当时全世界跑得最快的女人。她一个人,摘取了三枚金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哪怕只有一只胳膊,哪怕天生条件比许多人差!许多人不知道,希望的力量比其他的力量更加强大!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有人大力推荐自己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将一只大白鼠放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那只大白鼠会拼命挣扎求生,所能维持的时间为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以后,放入一个可以使它爬出来的跳板,结果这只大白鼠得以活了下来。过了一些时间以后,再将这只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到同样的器皿中,结果令人非常吃惊。因为这只大白鼠竟然坚持了24分钟,远远超过了一般情况下一只白鼠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是因为,一般白鼠,当置身于有危险的水中时,靠本能挣扎不到一会儿,就万念俱灰、筋疲力尽了。而有过逃生经验的白鼠多了一些不一样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支撑着它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它不放弃希望,相信在某个时候也许会有一块跳板出现来营救它,这使得它心态非常积极。
心理研究专家说,最后,他将挣扎了24分钟的大白鼠捞了出来,因为他认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更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
人也一样,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与严酷的挑战时,积极心态者的承受能力更强,更能够直面风雨,创造出更多意料不到的价值。一个人,不管面临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有永远不放弃希望的精神便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是一种信念,会成为人的脊梁骨。
信念到底有多重要呢?看下面这个例子就知道了。有一个身患重病的女人,当时她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可是她不相信命运这么残酷,反而变得豁达起来,放下手中一切让她觉得心烦的事情,尽全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一直梦想开个咖啡馆,为了慰藉病中的自己,就真的开了个咖啡馆,并且每天以积极的心态忙碌着,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甚至比以前更爱美、更在乎形象。她享受着生命留给她的每一刻,没有想到,再去复查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癌细胞越来越少……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她依然每年定期检查身体,但是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全都没有了。她从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变成了一个健康快乐、会享受生活的事业型女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千万不能放弃最后的希望。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儿倔强,不因现实中的挫折便跟自己过不去。懂得善待自己的选择,拥有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不遗憾的心态,人才不会终日沉浸在怀疑与忧虑之中,才能获得精神解脱,更从容地走自己选择的路,更有信心坚持自己设定的目标。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谁都遇到过嘲笑与打压,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看法,但至少可以坚定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希望。
当我们实在难过而难以继续走下去时,请静下心来,听一听希望的声音。无论多么困难,也要让心灵相信光明,相信美好总会到来。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朝着这希望不懈地努力。即使再累,也累得有价值,也能在最快的时间里重新积聚一身力气。
人生需要希望。
希望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生命一程一程地向前推进,不断驶向前方。而在这过程中,唯有希望总是指向光明,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让平淡的日子充满幸福。
掌声总会响起来
他是一个自卑的男孩子,家境贫穷,长得又黑又瘦,他父亲在食堂收吃剩下的馒头喂猪,母亲在学校旁边卖水果。他周围的同学,父母全是这个城市里有权有势的,只有他例外,他是父亲花了大价钱托人找关系才上了这个重点中学的。
从来的第一天起,他就备受歧视。
他的名字,他的口音,他的衣服,全部都是这个学校最差的。别的男孩子笑话他的衣裳,学他的口音说话、吹口哨。他因缺乏信心,成绩在学校排名倒数,因而越来越沉默,甚至来了一年从来没有主动跟女生说过一句话。唯有班主任李老师对他特别照顾。
李老师在学生圈里备受好评,大家都喜欢他。教师节到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送礼物。只有他,不忍心开口找父母要钱买,就偷偷地在家里煮了一个鸡蛋。
他十分用心地找了一个漂亮的包装盒,要把鸡蛋放在里面送给老师。同学们说:“你这什么啊,怎么这么小?”
他红着脸小声说:“鸡蛋,送给李老师的。”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嚷着:“我妈妈每天逼着我吃鸡蛋,我看都懒得看一眼,居然还有人专门送一个鸡蛋!”可是,李老师却当宝贝一样收下了,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同学们,这是我从教以来,收到过的最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非常有新意,老师感到非常开心,觉得这样的礼物非常有意义。谢谢这位同学。其实,老师不需要大家的特别贵重的礼物,只要有心,老师就非常感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才是给老师最好的回报。”
男孩感动得直流泪,将自己的心事写在了日记里。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说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小男孩,家里非常穷,在学校备受歧视,老师也从不关心他。家长们一到了节日就抢着给老师送礼。男孩的母亲为了让男孩得到更多的关照,特地将家里的唯一一只老母鸡送给了男孩的班主任。可男孩的班主任看了一眼,不屑地说,‘这东西谁要,吃都吃腻了。你们赶紧拿走,别弄脏了我的办公室’。男孩的自尊心被刺伤了,从此发愤图强,成绩越来越好。后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又上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最后,他毕业了,去了一所小学里教书。”
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禁不住鼓起掌来。有的人抹着眼泪说:“老师,我要以那个男孩子为学习榜样。”
李老师点头笑笑:“其实啊,那个倔强的男孩子就是我。”
大家再次拼命鼓掌,那个自卑的男孩手掌都拍红了,眼泪也冒了出来,咬着嘴唇望着老师。他没有想到李老师也曾经有那样自卑的少年时代,于是开始有了自信心。每当他胆怯的时候,学习不下去的时候,或者不敢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想一想李老师的话。男孩子的性格奇迹般地转变了,似乎成了另一个人,成绩稳步前进,后来在学校的光荣榜上年年有名。
当他作为“学习标兵”站在全校同学面前演讲完毕后,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眶又湿润了。男孩子这才明白,原来,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动力。一个人只要有信心,敢于坚持,活出自己的特色,掌声总有一天会响起来的!
其实,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
中国著名企业家罗忠福,在少年时代就曾为自己的家庭而自卑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罗忠福因为家庭成分原因备受歧视与屈辱。大学才读了半年,就被当地卡住户口,被迫退学。20岁时,罗忠福的父亲离开人世,为了维持生计,他的母亲给人看孩子、洗衣服、挑煤。母亲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侮辱和鄙视,性格大受影响。而敏感的罗忠福也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屈辱。25岁时,罗忠福被分配到一家小工厂当合同工,带他的工人讥笑他说:“会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给我这个不会读书的人当学徒?”罗忠福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一度觉得人生不再有希望。有一次,他在长江边徘徊了一整天,想往江中一跳,彻底结束那屈辱的人生。可是,最后他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他坚信生命不会一直陷入低谷。后来,等他从牢狱里出来时,已经40岁,头发都花白了。他不畏艰难,从头开始,学习经商,奋斗了十多年,终于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一出生便成为孤儿,曾经流落街头,他为此很是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左眼斜视,右眼失明,没有亲情,没有健康的身体,他曾一度活在极度自卑的阴影里;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个子矮小,家庭贫困,他年轻时一度被此困扰而自卑;美国总统林肯出身于极普通的家庭,毫无显赫背景可以炫耀,9岁就失去了母亲,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因为家庭生活压力而不得不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地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时家庭陷入困境,9岁时不得不辍学谋生,11岁时父亲去世,他也为此自卑不已;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越,曾经自卑到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她觉得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看上去一定非常非常笨重……由此可知,许多事业有成的人的成就都和自己早年的自卑经历有关,正是因为自卑,让他们努力学习别人的特长,并且避开自己的缺点。因为自卑,他们把远大理想埋在心底,努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这自卑又成了他们进步的动力。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多少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低谷期,多少人在逆境中顽强成长、学习,最后成为有用的人。有时候,我们不要抱怨周围的环境,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反而能磨砺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无数优秀人才都曾身处绝望边缘。然而,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低头、不屈服,默默努力,那么,岁月才会回馈他最响亮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