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老年抑郁症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身心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老年抑郁症又称“银发族抑郁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等,一些患者在家庭刺激下诱导起病,也有许多患者发病没有明显病因。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任何应激状态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对全港老年护理院老年人的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占7%,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皇家护理学院的专家们参与调查的一项研究是12%,可见患老年抑郁症的大有人在,但老年抑郁症的患者有时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数次自杀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原因在于社会和医生对该病的识别率低。
患者的抑郁情绪多被视为“小心眼”“想不开”,或者视为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正常”反应,有时老年抑郁症患者合并焦虑情绪,经常心烦好发脾气,子女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又恶化了患者的情绪,老年抑郁症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诉说各种身体不适,例如头痛、头晕、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胸闷、疲惫无力、尿急尿频等,所有上述单个症状都会误导医生进行大量的内科检查。
1、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区别
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情绪抑郁乃是正常现象,并非病态,只有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且向严重程度发展时,才能考虑是否得了该病,另外,人到老年,会罹患老年痴呆症,而有些老年抑郁症患者,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病人的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此时会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所以,对这类病人,尤其要注意鉴别“假痴呆真抑郁”情况的存在,以免贻误病情,贻误治疗,影响康复,那么,如何区别老年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呢?以下五点,可供参考:
(1)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症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2)老年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4)老年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症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者“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者(和)脑梗死的表现。
(5)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2、老年抑郁症的病因
(1)社会环境改变:离退休后,从繁忙工作、重大责任中解脱,变得整日无所事事,如果没有业余爱好,不介入适当社区活动,可能日子会过得很郁闷。
(2)家庭环境改变:以前儿女成群,欢聚一堂,现在子女长大离家而去,或遇上父母去世或丧偶,感情上容易承受不了打击,抑郁成疾。
(3)角色改变:以前照顾父母、子女,现在年老体弱成了被照顾的对象,如子女忽略照顾或不孝顺,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而郁郁寡欢。
(4)触景生情:部分亲朋好友相继去世,想到自己在世上之日也不会很长,抑郁之情可能油然而生。
(5)上述情景加上慢性疾病缠身或者经济拮据等,抑郁更会应运而生。
3、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与青壮年有所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障碍,指的是心情不佳,这种心情不好,和因为发生了什么难办的或者不幸的事情产生的心情不好不同,明明没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没有使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却就是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包括原来喜爱的事情,如孙子来了,虽然看着很可爱,却高兴不起来,有的老人还无精打采,自觉没精神,看别人高兴时,觉得没意思,有孤独感,却不爱人多,不喜欢热闹场面,一多半的老人还伴有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易为小事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有的不爱说话,话少,声小;有的却对自己的病担心,怕好不了,逢人就说病,除了自己的病之外,没有其他话题,对其他事情都没有兴趣,对自己的病感到没有希望,甚至绝望,严重时觉得生不如死,产生轻生的念头,企图自杀或想个什么办法可以无痛苦地死去,或产生自杀行为。
多数病人表情痛苦,终日愁眉不展,面容憔悴,灰暗无光,伴有焦虑不安的病人则有明显的焦急、烦躁的表情及动作,少数病人情感反应迟钝、痛苦不明显,甚至说到心情不好、想死的想法时还苦笑,对自己的痛苦体验显示出淡漠或迟钝,也是老年期抑郁病人的特点。
(2)有明显的自卑感,认为别人看不起他、鄙视他、讨厌他,偶尔也表现得疑心重重,但是这种疑心和精神分裂症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发于情绪障碍的,是由于情绪低落而产生的。
(3)焦虑症状突出,患者会坐立不安、紧张、担心、心慌,主诉多,好纠缠,碰到别人就说自己不舒服。
(4)思维障碍,脑力迟钝,思维变慢,是许多病人的体会,他们觉得思考问题很困难,所以很少与别人主动交谈,严重的病人一句话都不说,当别人问话时,他们的回答缓慢、简短、声音低微,有的病人在回忆往事时,常责备自己对子女的培养没尽到责任,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出色的人才;责备自己的工作没做出成绩,对不起国家的培育等,有的病人不仅责备自己,还可能责备别人,产生多疑,认为家里人不关心自己,子女不孝顺,领导不照顾自己等,而产生对他人的不满情绪,因此,他们一方面自责,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成了无用的人,为免得拖累家人,不如一死了之,由此而产生的绝望情绪,是自杀想法的原因之一。
(5)认知功能减退,病人自觉脑子变慢、变笨,认为自己记忆力下降,变成痴呆了,这种自觉症状,也加重了病人的悲观情绪,临**对病人进行智力测查时,可以发现计算力、理解力、综合判断力及记忆力都有下降,测查结果从得分上看,可以表现出轻度至中度痴呆水平,但是,这种状态是短暂的,是抑郁情绪、思维活动迟钝造成的假象,一旦情绪好转,思维灵活,“痴呆”就好转消失了,测查结果也可以很快恢复正常,因此,这种症状被叫作抑郁性假性痴呆。
(6)意志和行为障碍,在情绪低落的基础上,产生行为障碍,抑郁症状轻时,病人表现出无自信心,工作上怕困难,积极性及主动性明显下降,不敢承担任务,办事犹豫不决,依赖性强,抑郁症状加重时,无法进行日常工作,行动变慢,不与人交往,平时多卧床少语,严重时完全卧床,极少活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部分有焦虑症状的病人,则是坐立不安,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搓手顿足,见人就没完没了地和人谈自己的病痛,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哭不出来,连眼泪也没有了,不听他说完不让人走开,甚至纠缠不休。
自杀行为在老年抑郁症病人中很常见,而且很坚决,部分病人可以在下定决心自杀之后,表现出镇定自若的样子,他们会安排会见亲人等,同时寻求自杀的方法及时间,因此,常常由于这种假象,而使亲人疏于防范,很容易使自杀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
(7)躯体症状,许多老年抑郁症病人,对情绪低落的体验不明显,或者认为自己是由于身体不好,才引起心情不好的,而不把心情不好当成病,不重视。
老年抑郁症主要的躯体症状有:①失眠,入睡困难,睡眠浅,尤其是早醒更多见,病人比原来早醒一小时以上,而且一醒过来,就心情不好,觉得这一天简直无法过,度日如年,②食欲下降,什么都吃不下,不想吃,有的还有些恶心,由于进食少而引起体重下降的也不少,严重的,在一个月之内,体重可下降5公斤左右,也可能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全身疲乏无力的症状很普遍,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也较常见,病人常对这些症状十分重视,到处看病,认为得了重病而焦虑不安,这种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不把心情抑郁当成一回事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常到内科、神经科去看病,常常进行各种检查都无法确诊,被称为“隐匿性抑郁症”,也是老年抑郁症的一个类型。
4、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当你明显发现家中的老人开始变得精神越来越不好,不常笑,严重健忘,或者经常失眠,却以为是“年纪的关系”或者“痴呆的缘故”而置之不理的话,是相当危险的,不仅很可能会因此延误就医,更可能会因一时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所以,请务必考虑抑郁症的可能,尽早请教专业医生。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老年人使用抗抑郁症药物时,因药物吸收及排泄之故,最好是从少量开始,宁可选择副作用少、药性缓的药种,避免因副作用而中断服药,其他相关注意事项,请务必请教专业医生。
对于老年抑郁症,除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外,有轻微抑郁症的老年人还应放宽心态,积极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锦绣夕阳”。
还应多多参与一些有益健康的健身活动,最好是一些集体活动,在参与中感受人生的乐趣。
5、老年抑郁症的调节
张老太太老两口退休后生活安定,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但近来张老太太总是心烦胸闷,睡不好觉,老是担心已出国的小女儿在国外不适应,此外还觉得头疼,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连晨练也缺乏兴趣,以前爱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现在是电视也不看了,牌也不打了,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她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只是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吃了不少药,病情还是不好,其实张老太太得的是老年抑郁症。
像张老太太这样的病人,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以下有关老年抑郁症的预防和调适方法。
第一,多尊重老人意见,缺乏独立自主是老年人的一个特殊问题,尤其是当他们身体不佳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恢复他们的独立自主,可能是帮助他们防止抑郁的最佳办法。
第二,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人生在世,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因素对你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诸如儿女婚姻不幸、家庭不睦等,都可能成为你的压力源,当精神压力变成忧虑的时候,你就有了“超压”之感,这时,切忌把不良情绪埋于心底,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此时,应广泛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痛苦,寻求他们的帮助,同时应胸怀坦**、真诚坦率、豁达大度、宽仁博爱,使自己有个好心境。
第三,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极地进行情绪调节,当一个人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彩的生活时,就拥有了许多转移不良情绪的途径,如郊游、爬山、游泳,投入自己的爱好中,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第四,亲朋好友的指导帮助,是不良情绪的外部抑制力量,对老年患者,亲人们应抱着亲切和同情的态度,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郁闷,使其在亲人们的指导帮助下尽快适应环境,并获得社会的支持,为疾病治疗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多晒太阳,用阳光驱散抑郁的愁云,季节性的抑郁症患者,阳光对其具有独特的疗效,追求爱、奉献爱、珍惜爱、享受爱吧,爱的阳光,会使抑郁的病魔远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