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情绪低落虽然同样是情绪反应,但按诊断标准,焦虑症属神经症,抑郁症属情感(心境)障碍。
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的不良环境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的主观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针对所接触的环境或事物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如高考前的学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赛前有的运动员会四肢发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随着处境的改善,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情绪趋于稳定,这就不能算病,只有对那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人来说才能算病,在临**,我们把由于很轻的原因所引发的以比较严重焦虑为中心的一组症状称为“焦虑症”,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划分,焦虑症属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患焦虑症的人数不断上升,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3%~5%,近年来,我国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也逐渐上升,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止到2017年4月7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焦虑症患病率已达498%,尤其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里,如科研、教学、机关、管理等职业中的患者人数要高于体力劳动者,因此对这部分人群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前者多见于那些内向、羞怯、过于神经质的人,后者常与激烈竞争、超负荷工作、长期脑力劳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亦有部分患者诱因不典型,临**医师常把焦虑症分成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在夜间睡梦中多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情绪激动、紧张不安,常给医师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急性焦虑常在慢性焦虑的背景上产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焦虑的症状,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腹胀、便秘、**、尿频急等,有时很难与神经衰弱或其他专科疾病相区分,故需要医师对病情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免误诊,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像心电图、X线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镜等可以帮助医师查出疾病,不过,焦虑症的主观症状虽然严重,但客观特征却是很轻或呈阴性。
患焦虑症是件很痛苦的事,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又会给周围的同事造成紧张关系,但是应该认识到,焦虑是正常人也有的情绪表现,只有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病态,学会陶冶情操,正确调节情绪,就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那些性情急躁、性格内向的青少年来说,要不断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学会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提高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心态平和与处世不惊是预防焦虑产生的有效手段。
(1)心理治疗: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学会转移或化解精神压力,通过与亲人和朋友的思想交流或调节休假日的生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精神负担和焦虑。
(2)饮食治疗: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饮食上应有所注意,一般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来说,应该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饮暴食或进食无规律,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症状,对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来说,则应远离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为它们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心脏早搏等,使已有的症状更突出,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后不要马上休息,对于腹胀、便秘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药物。
(3)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焦虑症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如果与上述方法联合使用,常可以控制症状、缩短疗程,在临**常用的药物属抗焦虑药,它们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边缘系统、丘脑、杏仁核等部位,能明显改善情绪、对抗焦虑,如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佳静安定、罗拉等)、多虑平、安宁、溴剂等,但是此类药物大多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和成瘾性,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得滥服,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系统突出症状加用一些其他药物,如心慌可加用心得安、倍他乐克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吗丁啉等。
抑郁症与焦虑症是有区别的:
(1)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生物胺不足导致的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症病,总的临床表现为心理活动阻抑,功能低下,迟缓不敏,体力、精力、脑力全面性下降;焦虑症是脑功能警觉性增高的心理疾病,临床总的特点是惊恐、紧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导致病人焦虑不安,如果用一种简短通俗比拟,抑郁症症状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和紧张是惊恐向上的。
(2)典型抑郁症病人具有“懒、呆、变、忧、虑”的特征,加上顽固性失眠和躯体不适;典型焦虑症病人具有“不宁、不适、不安”的特征———莫名其妙地紧张不宁、全身不适和精神性不安,可资鉴别。
(3)心理测定:SCL-90、SDS和其他临床评定表,都提示抑郁分值明显高于焦虑分值(抑郁症);焦虑症的焦虑分值大于抑郁分值。
(4)年龄分布:抑郁症见于全人群患病,年龄高峰为25~35岁青年群,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居次,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焦虑症以中青年患者居多。
(5)治疗原则:抑郁症以抗抑郁剂为主干药物,抗焦虑剂和助眠剂起辅助作用;焦虑症以抗焦虑剂作为主体药物,抗抑郁剂起辅助作用。
(6)抑郁症除非难治性病例,一般愈后良好,首次发作可以自行缓解,抗郁治疗疗效超过90%,有一定复发倾向的,再治疗康复率能够很高,一般无精神残病后患病,焦虑症治疗后有些人可以短期恢复,症状消除速度很快,但是部分病人病情迟迟不能完全恢复,需要长期小剂量维持用药,尤其是中老年期焦虑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