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萧条习以为常的时候,改变却在悄悄地发生。
轩辕启恒有一个徒弟叫司马馥铭,平时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原本人们以煤油灯、煤气灯照明,司马馥铭却搞了一个发电机,希望以电能提供照明,并将未来这个电能采光的东西叫作“电灯”。
看,一道闪电就能照亮整个世界。可惜闪电只是一瞬间,如果把瞬间的光明留在世界该多好啊!
此时的轩辕启恒已经把船队交给弟子经营,自己则开始思考一些新的问题:究竟小镇还能不能重现之前的辉煌?司马馥铭的想法引起了他的兴趣,是啊,如果黑夜能亮如白昼,世界将是怎样的世界?
司马馥铭没有想到轩辕启恒如此支持自己,研究电能、电灯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也需要买材料、雇员工、租场地……需要很多钱,每天大概在1镒黄金左右。司马馥铭只是一个学徒,没有这么多的钱,如何能支撑自己的实验?
答案是轩辕启恒承担了所有的实验费用和生活费用。而且,轩辕启恒把司马馥铭的试验场安排在了自己的府邸中,在这所雕梁画栋的四合院里,司马馥铭每天拆了装、装了拆,把这个家弄得千疮百孔。
司马馥铭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后的一天,轩辕启恒宣布今晚要举办一场家宴,给人们一个惊喜。在这场家宴前,轩辕和司马第一次点亮了住宅所有的电灯,美轮美奂的四合院亮如白昼。
终于留住了闪电,人类震惊了!
就在这一年的除夕夜,轩辕启恒在小镇西门茶馆门口的广场上点燃了60盏电灯。人们都知道这个奇异的仪式,一早就聚集在广场,目睹黑夜犹如魔法般被点亮,普通人无法理解,还以为是什么魔法。人们高喊“馥铭万岁”,殊不知点亮万家灯火的不仅仅是电流,还有轩辕启恒源源不断的金钱。
轩辕启恒不是慈善家,他是一个商人,其任何举动不会仅考虑公益慈善,更重要的还是利益。电灯表演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年,更重要的是展示未来的可能。从华夏小镇到蓬莱岛,从各个岛屿到内陆纵深,当全人类的黑夜被点亮,将创造一个多大的市场,又将带来多少利润?
更重要的是,电能既然可以点燃电灯,也一定可以作为动力。从此,无须煤炭和火焰,无须石油和煤气,就连蒸汽机也将彻底成为历史,世界上只有一种看不到的能量在流动!
砸烂旧世界,点亮一个新世界,轩辕启恒将掌握全世界的财富!
在接下来四年一度的世界博览会上,轩辕启恒第一次用1000盏电灯向世界展示了这次发明,亮度从几十烛到上万烛不等,交易所门口的一盏灯亮度最高,直径长达150 厘米,亮度为6万烛,金融交易所的大门第一次在夜晚向人类打开。
就在这次博览会上,轩辕启恒宣布成立“轩辕·司马电灯公司”,将为全世界提供电能和照明。
世界博览会让轩辕启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事情并没有轩辕启恒想象的那样顺利,订单也没有雪片般飞来。
人们看到黑夜被点燃,疯了一般探寻电灯的究竟,但这玩意儿看起来很美,却不能用来赚钱。
实际上,发电、输电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电灯制造就是一种材料试验。司马馥铭可以用竹丝制作电灯,其他人还可能选择更好的材料,比如钨丝,寿命可能更长。一时间,轩辕启恒在小镇成立了电灯公司,蓬莱岛也出现了自己的电灯公司,甚至其他市镇也在组建自己的电灯公司……
更重要的是,电灯需要电能,电能需要发电厂,需要架设输电线路,这是很大的一笔投资。大家都看好这门生意,蜂拥而至投资电厂、输电网、电灯,可惜就算轩辕启恒也入不敷出。最初商业银行也看好这门生意,争先恐后贷款给各家电灯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轩辕·司马电灯公司”在内,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覆盖成本。
很快,电灯公司变成了一个烧钱的生意,谁铺设线路越多,谁的投入越大,谁的亏损也就越大。况且初创时期的电厂和电灯公司需要革新的技术太多,大家争先恐后投入,又在技术上争吵不休,更让各家的财力捉襟见肘。
电能分明是一次能改变世界的创新,小镇乃至世界却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这样的技术应该如何发展?
司马馥铭异常自信,坚持独立发展电灯公司,他的技术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彻底击溃其他对手。与此同时,轩辕启恒的信仰也非常坚决,未来三到五年内不只是击溃所有对手,还要赚到最多的钱!
这样的十字路口,选择权就留给了金融家,也就是轩辕启恒。与工程技术人员相比,金融家也有信仰,金融家的信仰更符合实际——只有能赚钱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也只有实现商业化才能普惠于万众生灵。
轩辕启恒开始思考,发电、输电已经不是当年机器时代的纺织、食品加工,这门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可能有更高利润。供电需要庞大的输电网络,网络越大单位输送成本越低,企业越有效率;反其道而行之,每一家电灯公司都独创一套输电线路,既浪费成本又高。再说技术革新,如果集中在一家企业,技术路线清晰,就不会有过多的重复和浪费;如果各自为战,投入就成了无底洞。长此以往,任何一家电力公司都无法支撑,最后还会被害得灯枯油尽。
随着电能的兴起,小镇又有了很多行业,这些行业都天然具备垄断性,石油、铁路、钢铁……电气化时代行业大多如此。
可能是长期在海洋上与风浪拼搏,轩辕家族更擅长联合而不是竞争。在轩辕启恒看来,赚钱就是胜利,不一定非要打败对手,还有可能是双赢,大家一起赚钱。
关于电能的前景,轩辕启恒的信条是:竞争是浪费时间,联合和合作才是繁荣和稳定之道。
在即将到来的电气化时代,这句话即将成为最佳实践。
多数人赞同轩辕启恒的这种理念,为了赚钱,何不联合起来?成本下降,利润上升,大家一起有钱赚。小镇绝大多数电厂同意轩辕启恒的提议,大家开始坐下来谈判,准备组织一家电力公司。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只为了赚钱,轩辕启恒的学生、电能的发明者司马馥铭就是这样,他执着于技术革新和改造,后来因为技术路线与轩辕启恒不合被赶出了“轩辕·司马电灯公司”,“轩辕·司马电灯公司”也改名为“轩辕通用”。
司马馥铭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寂寞,他很快加入临近西乌镇的电力公司。如果单纯从技术效率来讲,西乌电力比轩辕通用强很多。
轩辕启恒原以为西乌电力也会和其他市镇上的电力公司一样欣然合并,毕竟西乌电力公司本身也难以为继。完全没有想到,西乌电力直接拒绝了轩辕,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群技术人员,执着于技术创新。
轩辕出身航海贸易,投资了司马馥铭,又把司马馥铭赶出公司,这样的人懂什么电能,不过是个铜臭满身的人罢了。赚不赚钱无所谓,必须跟轩辕斗到底!
轩辕启恒称雄海上多年,无论在蓬莱岛还是小镇附近的其他市镇,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屈服于曾经的徒弟手中,更不可能面对利益束手待毙。看到司马馥铭义无反顾,轩辕启恒也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除非具备绝对实力,战争中最大的威慑是含而不发,金融市场也一样。
在金融市场,消息未落地之前最能激发想象力,轩辕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当然深谙此道。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这时候最有威慑力,没人知道未来是什么结果。真的事到临头,一切都很清晰,人类对确定的损失(收益)感受远不如对未知的恐惧(贪婪)深刻。
在一次茶馆的聊天中,轩辕启恒不经意间向茶客提到一件事:迅速扩张的电力公司将会面临破产威胁,陷入财务困境。轩辕没有指明自己说的是西乌电力,他所说的只是一个常识,西乌电力因为技术过硬而迅速扩张,迅速扩张必然导致天量投资,西乌电力也欠下了巨额外债。
轩辕启恒在金融界的影响尽人皆知,即使南门亦菲也要靠他支撑,众所周知的事实,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硬币的一面,西乌电力公司扩张非常快,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硬币的另一面,是西乌电力公司负债率非常高,现金周转不灵。在轩辕的口中,大家只看到资金流紧张的一面,负面前景被无限放大,人们的理解就变成了这样:西乌电力将立刻陷入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威胁!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金融市场上,如果大家都这么认为,那这件事就一定会发生,这就是所谓的“预期自我强化”。果不其然,西乌电力股票应声被抛售,从前顾客盈门,如今债主堵门,立刻陷入濒临破产的边缘。
在强大的轩辕启恒面前,西乌电力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全部并入轩辕电力。随后,轩辕启恒以轩辕电力为班底成立了轩辕财团,终于拉开了摩登时代的大幕。
专题6-3:
人类第二次资金大融合:产业链资金融合
人类第一次资金大融合是农业与工商业资金融合,这次资金融合缔造了商业银行,同时也刺激了工业革命。人类第一次资金大融合缔造了稳定的现金流,随着第一次资金融合完成,商业银行才能将稳定的现金流借给工商业。但是,由农业而来的资金一般不足一年,只有几个月,所以,最初商业银行借款一般也只集中于流动资金贷款,借款期限不会很长。
电气化革命需要巨大的投资,原始商业银行这样的资金稳定期不可能满足电力、石化这些行业的需要,随着电气化革命出现,产业发展亟待新一代金融机构支持。
在小镇故事里,轩辕启恒主导了小镇及其周围市镇的电力公司合并,这种业务的原型便是投资银行的雏形。在电气化革命中一批重资本产业应运而生,电力、钢铁、铁路、汽车、石化,可以说电气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所在,是人类打开摩登时代大门的门票,为了得到这张门票,必须有足够的钱!
与第一次融合工农业资金不同,人类第二次资金大融合是融合了一个行业所有链条上的资金,集中全行业资金突破行业瓶颈,最终使得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这种集中全行业链条资金的金融机构被称为“投资银行”,这种业务被称为“并购”,投资银行创造了第二次金融革命,也给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关键的资金支持。
1898—1903年是电气化的**,也是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5年间美国共有279家巨型企业实现了兼并重组,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公司,至今人们仍旧耳熟能详,如美国钢铁公司、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美国石膏肥料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杜邦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摩根财团在美国排名前120名的公司中占341个董事席位,总资产合计220亿美元,是密西西比河以西22个州全部不动产的总和。
人类第二次资金大融合实现了产业链中的资金流动,造就了投资银行,也对美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投资银行主导的并购中,目标企业拥有互补性资源,注重研发和创新,着力整合各方资源。一旦在大部分行业完成了上下游企业并购,美国工业结构便出现了永久性的变化,国民经济集中化程度空前提高,伴随而来的则是规模效益和垄断利润。
从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克服了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人类终于迈入了后电气化时代。
投资银行的兴起不仅仅是支持企业并购,更重要的是介入国债承销,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战争。表面上美国是一个自由经济的国度,联邦政府很少介入经济。实际上在美国向电气化时代前进的时候,联邦政府通过投资银行募集国债,又将国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战争。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品产量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
一系列并购缔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托拉斯,托拉斯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内,财富过分集中,1913年仅洛克菲勒和摩根合起来就占了美国财富的 1/3,或者说这两个人占了世界财富的1/10;对外,托拉斯已经开始影响联邦政府决策。他们利用经济实力左右议员,进而决定美国政府内政外交。
在这个世界上托拉斯并非无敌的,而是有着天然的敌人,那就是各州政府、工会和农民协会。大家反对托拉斯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财富不均:州政府在托拉斯身上收不到税,工人农民赚不到钱,于是就送给托拉斯一个响亮的绰号“Evil”(邪恶)。
个人财富追求能否损害社会公共福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保护个人财产必须以保护社会福利为先决条件,如果以损害社会福利为手段谋得利益,就必然是非法的。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觉醒运动”中,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终结了托拉斯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