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香异02(1 / 1)

[85]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86]赭:红褐色。

[87]蹁跹:旋转的舞姿。

[88]名赭尔鸟:无碍庵本无“名赭尔”三字。

[89]赵破奴:?—公元前91年,西汉将领,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一说九原)。幼时流浪于匈奴地区,后归汉从军,在对匈奴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侯。后因巫蛊案被灭族。

[90]东方朔:前161—前93年以后,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西汉文学家、大臣。性诙谐滑稽,善辞赋,常以正道讽谏武帝。

[91]致:招引、招致。

[92]太液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于建章宫北开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内。《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93]元帝: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7月8日),前48年—前33年在位,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94]《敦煌新录》:后唐·李延范著,叙张义潮本末及彼土风物,一卷。原书已佚,有后人辑本。

神精香

光和【光和:178—184,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年号。】元年波岐国【波岐国:《洞冥记》作:“波祗国,亦名波弋国。”】献神精香,一名荃蘼草,亦名春芜草。【《拾遗记》卷四“燕昭王”:“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乃设鳞文之席,散荃芜之香。”可备参考。】一根而百条,其枝间如竹节柔软,其皮如丝可为布,所谓“春芜布”,又名“白香荃”。布坚密如冰纨【冰纨:洁白的细绢。】也,握之一片,满宫皆香,妇人带之,弥年芬馥也。【此条见于《初学记·卷二十》引《洞冥记》。】(《鸡跖集》【《鸡跖集》:宋庠撰,一作王子韶撰;二者俱北宋时人。古人以鸡跖(鸡足踵)为美味。】)

[95]光和:178—184,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年号。

[96]波岐国:《洞冥记》作:“波祗国,亦名波弋国。”

[97]《拾遗记》卷四“燕昭王”:“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乃设鳞文之席,散荃芜之香。”可备参考。

[98]冰纨:洁白的细绢。

[99]此条见于《初学记·卷二十》引《洞冥记》。

[100]《鸡跖集》:宋庠撰,一作王子韶撰;二者俱北宋时人。古人以鸡跖(鸡足踵)为美味。

辟寒香

丹丹国【丹丹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东北岸的吉兰丹,或以为在其西岸的天定,或以为在今新加坡附近。但这里丹丹国是否即是《梁书》等文献提到的丹丹国,还不能确定。】所出,汉武帝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翕然【翕然:忽然;突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任昉《述异记》)

[101]丹丹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东北岸的吉兰丹,或以为在其西岸的天定,或以为在今新加坡附近。但这里丹丹国是否即是《梁书》等文献提到的丹丹国,还不能确定。

[102]翕然:忽然;突然。

寄辟寒香

齐凌波以藕丝连螭锦【螭锦:螭龙纹锦。】作囊,四角以凤毛金【凤毛金:《琅嬛记》原文中有关于“凤毛金”的解释:“凤毛金者,凤凰颈下有毛若绶,光明与金无二,而细软如丝,遇春必落,山下人拾取,织为金锦,名凤毛金。明皇时国人奉贡,宫中多以饰衣,夜中有光。惟贵妃所赐最多,裁衣为帐,灿若白日,上笑曰:‘胜于飞燕、合德明珠多矣。’”】饰之,实以辟寒香,为寄钟观玉。观玉方寒夜读书,一佩而遍室俱暖,芳香袭人。【《琅嬛记》后面有观玉谢凌波诗:“锦囊寄赠可消魂,解道缝时独掩门。不敢唤人收堕珥,兰膏留得指头痕。”】(《瑯嬛记》【《瑯嬛记》:即《琅嬛记》,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参见前“庄姬藏返魂香”注释。《琅嬛记》原文说这条是引自《林下诗谈》。】)

[103]螭锦:螭龙纹锦。

[104]凤毛金:《琅嬛记》原文中有关于“凤毛金”的解释:“凤毛金者,凤凰颈下有毛若绶,光明与金无二,而细软如丝,遇春必落,山下人拾取,织为金锦,名凤毛金。明皇时国人奉贡,宫中多以饰衣,夜中有光。惟贵妃所赐最多,裁衣为帐,灿若白日,上笑曰:‘胜于飞燕、合德明珠多矣。’”

[105]《琅嬛记》后面有观玉谢凌波诗:“锦囊寄赠可消魂,解道缝时独掩门。不敢唤人收堕珥,兰膏留得指头痕。”

[106]《瑯嬛记》:即《琅嬛记》,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参见前“庄姬藏返魂香”注释。《琅嬛记》原文说这条是引自《林下诗谈》。

飞气香

飞气之香,玄脂【玄脂:这里有脱字,洪刍《香谱》作“夜泉玄脂”。夜泉指阴间。】朱陵【朱陵:朱陵洞天。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湖南衡山县。借指神仙居所。】返生【返生:起死回生。】之香,真檀之香,皆真人所烧之香。【关于这一条几个词语的解释只是就一般意义而言,对于道家很可能是另有所指的秘语。】(《三洞珠囊隐诀》【《三洞珠囊隐诀》:此书不详,今本《三洞珠囊》并没有这些内容。从书名来看《三洞珠囊隐诀》应该是《三洞珠囊》的一些(原书未写出的)秘诀。宋洪刍《香谱》和《陈氏香谱》都有引用,应该不晚于北宋。除了这几本香学书引用之外,没有看到其他书引用的记录。】)

[107]玄脂:这里有脱字,洪刍《香谱》作“夜泉玄脂”。夜泉指阴间。

[108]朱陵:朱陵洞天。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湖南衡山县。借指神仙居所。

[109]返生:起死回生。

[110]关于这一条几个词语的解释只是就一般意义而言,对于道家很可能是另有所指的秘语。

[111]《三洞珠囊隐诀》:此书不详,今本《三洞珠囊》并没有这些内容。从书名来看《三洞珠囊隐诀》应该是《三洞珠囊》的一些(原书未写出的)秘诀。宋洪刍《香谱》和《陈氏香谱》都有引用,应该不晚于北宋。除了这几本香学书引用之外,没有看到其他书引用的记录。

蘅薇【蘅薇:杜衡亦称蘅薇,或即杜衡,参见“杜蘅”条。】香

汉光武【汉光武:刘秀(前6—57),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公元25年登基,东汉开国之君。】建武【建武:汉光武帝刘秀年号(25—56)。】十年,张道陵【张道陵: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道教祖师,世称张天师,正一盟威道(天师道)创始人。】生于天目山【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县北境。分东西 两峰,相传峰顶各有一池宛若相望,故名天目。】。其母初梦大人自北魁星【北魁星: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也有把北斗七星之第一星,即天枢称为魁星的。】中降至地,长丈余,衣绣衣,以蘅薇香授之。既觉,衣服居室皆有异香,经月不散,感而有孕。及生日,黄云笼室,紫气盈庭,室中光气如日月,复闻昔日之香,浃【浃:整整,浃日,整整一天。】日方散。(《列仙传》)

[112]蘅薇:杜衡亦称蘅薇,或即杜衡,参见“杜蘅”条。

[113]汉光武:刘秀(前6—57),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公元25年登基,东汉开国之君。

[114]建武:汉光武帝刘秀年号(25—56)。

[115]张道陵: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道教祖师,世称张天师,正一盟威道(天师道)创始人。

[116]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县北境。分东西 两峰,相传峰顶各有一池宛若相望,故名天目。

[117]北魁星: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也有把北斗七星之第一星,即天枢称为魁星的。

[118]浃:整整,浃日,整整一天。

蘅芜香【蘅芜香:蘅芜,有人认为是杜衡。】

汉武帝息延凉室,梦李夫人授帝蘅芜香。帝梦中惊起,香气犹着衣枕间,历月不歇,帝谓为“遗芳梦【遗芳梦:《拾遗记》后面说汉武帝因此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拾遗记》)

[119]蘅芜香:蘅芜,有人认为是杜衡。

[120]遗芳梦:《拾遗记》后面说汉武帝因此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

平露金香【平露金香:平露,瑞木名。汉·班固《白虎通·封禅》:“贤不肖位不相踰则平露生于庭。平露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宋书·符瑞志下》:“平露,如盖,以察四方之政。”此香或与此树有关。】

右司命君【右司命君:司命,可为星名,亦可为对应星的神仙名。《云笈七签·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次司命法 老君曰:……右司命姓张,名获邑,字子良,广阳人也。司录、司非等属焉。右司命亦有三十六大员官。”又:“天师曰:韩、张二司命,皆是汉高帝之臣也。”】王易度【王易度:神仙。《云笈七签·卷一百二·纪传部·纪三》引《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这里说的是“南极长生司命君”,并没有说是“右司命”。】游于东板广昌之城长乐之乡【东板广昌之城长乐之乡:依前注引《云笈七签》,或应作:“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天女灌以平露金香、八会之汤【八会之汤:八会,三才称为三元,三元既立,以五行为五位,三五相合叫八会,道教常以八会之书指最高教义之书。也可指人体内腑、脏、筋、髓、血、骨、脉、气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也可以指以干支厌对阴阳交会占卜吉凶的一种方术。这里较大可能是第一种意思。】、琼凤玄脯【玄脯:《述异记》:“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仙者说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三洞珠囊》)

[121]平露金香:平露,瑞木名。汉·班固《白虎通·封禅》:“贤不肖位不相踰则平露生于庭。平露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宋书·符瑞志下》:“平露,如盖,以察四方之政。”此香或与此树有关。

[122]右司命君:司命,可为星名,亦可为对应星的神仙名。《云笈七签·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次司命法 老君曰:……右司命姓张,名获邑,字子良,广阳人也。司录、司非等属焉。右司命亦有三十六大员官。”又:“天师曰:韩、张二司命,皆是汉高帝之臣也。”

[123]王易度:神仙。《云笈七签·卷一百二·纪传部·纪三》引《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这里说的是“南极长生司命君”,并没有说是“右司命”。

[124]东板广昌之城长乐之乡:依前注引《云笈七签》,或应作:“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

[125]八会之汤:八会,三才称为三元,三元既立,以五行为五位,三五相合叫八会,道教常以八会之书指最高教义之书。也可指人体内腑、脏、筋、髓、血、骨、脉、气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也可以指以干支厌对阴阳交会占卜吉凶的一种方术。这里较大可能是第一种意思。

[126]玄脯:《述异记》:“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仙者说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

诃黎勒香【诃黎勒香:即诃梨勒,梵语Haritaki,又作诃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诃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系、诃罗勒等,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曰诃子。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产于印度、尼泊尔、东南亚及我国云南等地。诃子的果实在南亚是历史悠久,应用众多的食材和药材,我国《本草》文献亦以其作为药材,在佛教中亦用于制香。】

高仙芝【高仙芝:?—755,唐玄宗时期高句丽族名将,在西域屡立战功,但处理民族关系不当,对唐朝失去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有重大责任,后在安史之乱守卫潼关时因被诬陷赐死。】伐大树,得诃黎勒香五六寸,置抹肚中,觉腹痛。仙芝以为祟,欲弃之,问大食长老,长老云:此香人带,一切病消,其作痛者,吐故纳新也。

[127]诃黎勒香:即诃梨勒,梵语Haritaki,又作诃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诃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系、诃罗勒等,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曰诃子。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产于印度、尼泊尔、东南亚及我国云南等地。诃子的果实在南亚是历史悠久,应用众多的食材和药材,我国《本草》文献亦以其作为药材,在佛教中亦用于制香。

依我国本草,诃梨勒有止咳利咽,涩肠止泻的功效。这里所说治腹痛的传说或与此相关。依印度传统,则应用更加广泛,治疗各类疾病药方很多都用到诃子。

一般来说,诃子治病需要食用,这里佩戴治病,且来自于大食,并非诃子产地,只能作传说来看。

[128]高仙芝:?—755,唐玄宗时期高句丽族名将,在西域屡立战功,但处理民族关系不当,对唐朝失去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有重大责任,后在安史之乱守卫潼关时因被诬陷赐死。

李少君【李少君:汉武帝时著名方士,有种种法术,为汉武帝所信敬。传说死后尸解成仙。】奇香

帝【帝:指汉武帝。】事仙灵惟谨【惟谨:谨慎小心。】,甲帐【甲帐:汉武帝所造奉神的帐幕。《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引《汉武帝故事》:“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寳为甲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前置灵珑十宝紫金之炉,李少君取彩蜃【蜃:大蛤。《周礼·掌蜃》注:“蜃,大蛤也。”】之血,丹虹【虹:古人看来,虹是一种动物。《说文》:“虹,螮蝀也,状似虫。”】之涎,灵龟之膏【灵龟之膏:神龟的油脂。】,阿紫【阿紫:狐狸的别称。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羡(陈羡)使人扶孝(王灵孝)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阿紫’。阿紫,狐字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 阿紫。”】之丹【丹:传说狐狸会炼丹,仙药。】,捣幅罗香草,和成奇香。每帝至坛前,辄烧一颗,烟绕梁栋间,久之不散。其形渐如水纹,顷之,蛟龙鱼鳖百怪出没其间,仰视股栗【股栗:亦作“股慄 ”。大腿发抖。形容恐惧之甚。】。又然灵音之烛,众乐迭奏于火光中,不知何术。幅罗香草,出贾超山【贾超山:神山。《山海经·中山经第五》:“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櫾,其中多龙脩。”】。(《奚囊橘柚》【《奚囊橘柚》:宋笔记,作者不详。原书早佚,现存内容主要辑录于《说郛》中。书的内容主要是神仙怪异之事。所谓“奚囊”,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贺)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129]李少君:汉武帝时著名方士,有种种法术,为汉武帝所信敬。传说死后尸解成仙。

[130]帝:指汉武帝。

[131]惟谨:谨慎小心。

[132]甲帐:汉武帝所造奉神的帐幕。《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引《汉武帝故事》:“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寳为甲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133]蜃:大蛤。《周礼·掌蜃》注:“蜃,大蛤也。”

[134]虹:古人看来,虹是一种动物。《说文》:“虹,螮蝀也,状似虫。”

[135]灵龟之膏:神龟的油脂。

[136]阿紫:狐狸的别称。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羡(陈羡)使人扶孝(王灵孝)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阿紫’。阿紫,狐字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 阿紫。”

[137]丹:传说狐狸会炼丹,仙药。

[138]股栗:亦作“股慄 ”。大腿发抖。形容恐惧之甚。

[139]贾超山:神山。《山海经·中山经第五》:“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櫾,其中多龙脩。”

[140]《奚囊橘柚》:宋笔记,作者不详。原书早佚,现存内容主要辑录于《说郛》中。书的内容主要是神仙怪异之事。所谓“奚囊”,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贺)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女香草【女香草:无碍庵本作“如草香”,四库本、汉和本作“如香草”。】

女香草出繁缋【繁缋:神山名。《山海经·中山经第五》:“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妇女佩之则香闻数里,男子佩之则臭。海上有奇丈夫拾得此香,嫌其臭弃之。有女子拾去,其人迹【迹:追寻,迹察。】之香甚,欲夺之,女子疾走,其人逐之不及,乃止。故语曰:欲知女子强,转臭得成香。《吕氏春秋》云“海上有逐臭之夫”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疑即此事。(《奚囊橘柚》)

[141]女香草:无碍庵本作“如草香”,四库本、汉和本作“如香草”。

依《说郛》引《奚囊橘柚》,应作“女香草”。

[142]繁缋:神山名。《山海经·中山经第五》:“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

[143]迹:追寻,迹察。

[144]《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和此条并不是一回事。

石叶香【石叶香:文献中提到石叶香,都是引用下面《拾遗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魏文帝以文车【文车:彩绘马车。】十乘迎薛灵芸【薛灵芸:三国魏人,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魏文帝曹丕妃子,妙于针工,宫中号为针神。参见《拾遗记》卷七。】,道侧烧石叶之香。其香重叠,状如云母。其香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拾遗记》)

[145]石叶香:文献中提到石叶香,都是引用下面《拾遗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146]文车:彩绘马车。

[147]薛灵芸:三国魏人,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魏文帝曹丕妃子,妙于针工,宫中号为针神。参见《拾遗记》卷七。

都夷香【都夷香:文献中提到都夷香,都是引用下面《洞冥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香如枣核,食一颗历月不饥,以粟许投水中,俄满大盂【盂:盛饮食或其他**的圆口器皿。《说文》:“盂,饮器也。”。】也。【此处所引不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一》引《洞冥记》:“跋途阇者,胡人也,剪发裸形,不食穀,惟饮清水,食都夷香,如枣核。食一斤,则历月不饥。以一粒如粟大投清水中,俄而满大盂也。”】(《洞冥记》)

[148]都夷香:文献中提到都夷香,都是引用下面《洞冥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149]盂:盛饮食或其他**的圆口器皿。《说文》:“盂,饮器也。”。

[150]此处所引不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一》引《洞冥记》:“跋途阇者,胡人也,剪发裸形,不食穀,惟饮清水,食都夷香,如枣核。食一斤,则历月不饥。以一粒如粟大投清水中,俄而满大盂也。”

茵墀香【茵墀香:文献中提到茵墀香,都是引用下面《拾遗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汉灵帝【汉灵帝:刘宏(156—189),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189年在位。】熹平【熹平:东汉灵帝第二个年号(172—178)。】三年,西域国献茵墀香。煮为汤,辟疠。宫人以之沐浴,余汁入渠,名曰流香渠。【依《云仙杂记》引《拾遗记》:“灵帝起裸游馆千间,渠水绕砌,莲大如盖,长一丈,其叶夜舒昼卷,名夜舒荷。宫人靓妆,解上衣,著内服,或共裸浴。西域贡茵墀香,煮汤,余汁入渠,号流香渠。”这是关于灵帝奢靡的描述。】(《拾遗记》)

[151]茵墀香:文献中提到茵墀香,都是引用下面《拾遗记》的这条文字,并没有其他说明,所指不详。

[152]汉灵帝:刘宏(156—189),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189年在位。

[153]熹平:东汉灵帝第二个年号(172—178)。

[154]依《云仙杂记》引《拾遗记》:“灵帝起裸游馆千间,渠水绕砌,莲大如盖,长一丈,其叶夜舒昼卷,名夜舒荷。宫人靓妆,解上衣,著内服,或共裸浴。西域贡茵墀香,煮汤,余汁入渠,号流香渠。”这是关于灵帝奢靡的描述。

九和香

天人玉女【天人玉女:天人,仙人。玉女,仙女。】捣和天香,持擎玉炉,烧九和之香。【依《正统道藏》本《三洞珠囊》,此条出《大劫上经》。原书作:“《大劫上经》云:天人玉女持罗天香案,擎治玉之炉,烧九和之香也。”】(《三洞珠囊》)

[155]天人玉女:天人,仙人。玉女,仙女。

[156]依《正统道藏》本《三洞珠囊》,此条出《大劫上经》。原书作:“《大劫上经》云:天人玉女持罗天香案,擎治玉之炉,烧九和之香也。”

五色香烟

许远游【许远游:许迈,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字叔玄,小名映。出身士族,采药修道时改名玄,字远游。与王羲之交好,王羲之为他做传。死后被道教奉为地仙。参见《晋书·许迈传》。】烧香皆五色香烟。(同上)

[157]许远游:许迈,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字叔玄,小名映。出身士族,采药修道时改名玄,字远游。与王羲之交好,王羲之为他做传。死后被道教奉为地仙。参见《晋书·许迈传》。

千步香

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隅【海隅:亦作“海嵎 ”。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有千步草,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间杂。《贡藉》:日南郡【日南郡:三本皆作“贡藉曰南郡”,今据《述异记》改为日南郡,解释见“日南 ”条。】贡千步香。(《述异记》)

[158]海隅:亦作“海嵎 ”。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

[159]日南郡:三本皆作“贡藉曰南郡”,今据《述异记》改为日南郡,解释见“日南 ”条。

百濯香

孙亮【孙亮:三国吴废帝孙亮(243—260)。孙权少子。孙权死后继位。在位七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十八岁。】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彻,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宠四姬,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了无隔碍,惟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殊方异国所出,凡经践蹑【践蹑:踩踏,行走。】、宴息【宴息:休息。】之处,香气沾衣,历年弥盛,百浣不歇,因名曰百濯香【百濯香:这里的意思是说洗了百次还有香味,所以称“百濯香”。】。或以人名香,故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与席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乱之,所居室名“思香媚寝”。(《拾遗记》)

[160]孙亮:三国吴废帝孙亮(243—260)。孙权少子。孙权死后继位。在位七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十八岁。

[161]践蹑:踩踏,行走。

[162]宴息:休息。

[163]百濯香:这里的意思是说洗了百次还有香味,所以称“百濯香”。

西域奇香

韩寿【韩寿:西晋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德真。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生的儿子名“谧”,后来过继给了贾家。】为贾充【贾充:217—282,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这里嫁给韩寿的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他的大女儿贾褒嫁给齐王司马攸;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西晋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贾南风。】司空掾【司空掾:这里指的是司空府的属官,贾充后来曾任司空。】,充女窥见寿而悦焉,因婢通殷勤,寿踰垣【踰垣:跳墙。】而至。时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经月不歇,帝以赐充。其女密盗以遗寿。后充与寿宴,闻其芬馥,意知女与寿通,遂秘【秘:秘而不宣。】之,以女妻寿。(《晋书·贾充传》)

[164]韩寿:西晋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德真。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生的儿子名“谧”,后来过继给了贾家。

[165]贾充:217—282,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这里嫁给韩寿的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他的大女儿贾褒嫁给齐王司马攸;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西晋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贾南风。

[166]司空掾:这里指的是司空府的属官,贾充后来曾任司空。

[167]踰垣:跳墙。

[168]秘:秘而不宣。

韩寿余香

唐晅【唐晅:唐朝晋昌(今甘肃安西)人。此事为开元年间事。《全唐诗》附有《唐晅悼妻诗》。】妻亡,悼念殊甚,一夕复来相接如平生,欢至天明。诀别整衣,闻香郁然,不与世同。晅问:此香何方得?答言:韩寿余香。(《广艳异编》【《广艳异编》:此事见于《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169]唐晅:唐朝晋昌(今甘肃安西)人。此事为开元年间事。《全唐诗》附有《唐晅悼妻诗》。

[170]《广艳异编》:此事见于《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罽宾国香

咸通中,崔安潜【崔安潜:晚唐大臣,字进之,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历忠武、西川二镇节度使。乾符中,迁河南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黄巢起义时,从僖宗至蜀,以功加检校侍中。还京,卒于太子太傅任上。】以清德峻望【峻望:崇高的声望。】为镇时风【时风:当时的社会风气。】,宰相杨收【杨收:字藏之,祖籍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出生于姑苏(今江苏苏州)。会昌元年(841) 进士。唐懿宗咸通四年(863),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相。】师重焉。杨召崔饮宴,见厅馆铺陈华焕,左右执事皆双环珠翠。前置香一炉,烟出成楼台之状。崔别闻一香气,似非炉烟及珠翠所有者。心异之,时时四顾,终不谕【谕:明白。】。香气移时,杨曰:“相公意似别有所瞩。”崔公曰:“某觉一香气异常酷烈。”杨顾左右,令于厅东间阁子内缕金案上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曰:“此是罽宾国香”。崔大奇之。(《卢氏杂记》【《卢氏杂记》:唐笔记,卢言撰。原书早佚,部分存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卢言,晚唐时洛阳人,曾任大理卿。】)

[171]崔安潜:晚唐大臣,字进之,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历忠武、西川二镇节度使。乾符中,迁河南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黄巢起义时,从僖宗至蜀,以功加检校侍中。还京,卒于太子太傅任上。

[172]峻望:崇高的声望。

[173]时风:当时的社会风气。

[174]杨收:字藏之,祖籍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出生于姑苏(今江苏苏州)。会昌元年(841) 进士。唐懿宗咸通四年(863),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相。

[175]谕:明白。

[176]《卢氏杂记》:唐笔记,卢言撰。原书早佚,部分存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卢言,晚唐时洛阳人,曾任大理卿。

西国异香

僧守亮【守亮:唐代上元瓦官寺僧,因为《周易》方面的精深研究而被李德裕所信敬并从学。】通周易,李衡公【李衡公:《唐语林》原作“李卫公”,指唐代名相李德裕。李德裕曾被封卫国公,故称“李卫公”。故事发生当时李德裕在浙西节度使任上。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礼敬之。亮终时,卫国【卫国:这里还是指李德裕,李德裕率宾客去寺院致祭,李德裕虽被封卫国公,但不宜称“卫国”,或有脱字。】率宾客致祭。

适有南海使送西国异香,公于龛前焚之。其烟如弦,穿屋而上,观者悲敬。

(《语林》【《语林》:我国古籍中称《语林》的不止一种。这里说的是《唐语林》。《唐语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谠撰。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编次辑录唐人遗事逸闻,故名。】)

[177]守亮:唐代上元瓦官寺僧,因为《周易》方面的精深研究而被李德裕所信敬并从学。

[178]李衡公:《唐语林》原作“李卫公”,指唐代名相李德裕。李德裕曾被封卫国公,故称“李卫公”。故事发生当时李德裕在浙西节度使任上。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

[179]卫国:这里还是指李德裕,李德裕率宾客去寺院致祭,李德裕虽被封卫国公,但不宜称“卫国”,或有脱字。

[180]《语林》:我国古籍中称《语林》的不止一种。这里说的是《唐语林》。《唐语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谠撰。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编次辑录唐人遗事逸闻,故名。

香玉辟邪【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唐肃宗【唐肃宗:李亨(711—762)。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后继位,在位五年(756—762)。】赐李辅国【李辅国:704—762,本名静忠,少为阉,入宫侍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因辅佐太子李亨继位之功,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司马,掌握兵权,遂改名辅国,唐肃宗、代宗时权倾一时,后遇刺身亡。】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间所有。其玉之香可闻于数百步,虽锁于金函石匮【金函石匮:金匣石柜。】,终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裾:衣服的前后襟。】误拂,则芬馥经年,纵浣濯数四,亦不消歇。辅国尝置于座侧,一日方巾栉【巾栉: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引申指盥洗。】,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号。辅国惊愕失据,而冁【冁:音chǎn,笑。】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泗交下。辅国恶其怪,碎之如粉。其辅国所居里巷酷烈【酷烈:指香气特别浓烈。】,弥月犹在,盖舂之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岁而辅国死焉。初碎辟邪时,辅国嬖孥【嬖孥:宠爱的奴婢。】慕容宫人知异常香,尝私隐屑二合,鱼朝恩【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天宝末年净身入宫,颇得唐肃宗李亨信用,不断升迁,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后被代宗处死。】以钱三十万买之。及朝恩将伏诛,其香化为白蝶,升天而去。(《唐书》【分为新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181]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182]唐肃宗:李亨(711—762)。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后继位,在位五年(756—762)。

[183]李辅国:704—762,本名静忠,少为阉,入宫侍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因辅佐太子李亨继位之功,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司马,掌握兵权,遂改名辅国,唐肃宗、代宗时权倾一时,后遇刺身亡。

[184]金函石匮:金匣石柜。

[185]裾:衣服的前后襟。

[186]巾栉: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引申指盥洗。

[187]冁:音chǎn,笑。

[188]酷烈:指香气特别浓烈。

[189]嬖孥:宠爱的奴婢。

[190]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天宝末年净身入宫,颇得唐肃宗李亨信用,不断升迁,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后被代宗处死。

[191]分为新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为《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此段文字不见于新旧唐书,见于《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

刀圭第一香【刀圭第一香:刀圭,中药的量器,引申指药物。作为一种度量单位,刀圭是很小的,大约是0.5毫升(有不同说法,但最大不超过2毫升)。称“刀圭第一香”,大概是说,用很少量就会有浓郁的香气。】

唐昭宗【唐昭宗:李晔(867—904),原名杰,又名敏,889—904年在位,在位十六年,后为朱温所杀。】尝赐崔允【崔允:唐昭宗时宰相。】香一黄绫角【角:角也是一种量词,但大小并不一定,根据具体容器来看。】,约二两,御题曰:“刀圭第一香”。酷烈清妙,焚豆大许,亦终日旖旎。盖咸通中所制赐同昌公主者。【关于同昌公主用香,见前“步辇缀五色香囊”条。】(《清异录》)

[192]刀圭第一香:刀圭,中药的量器,引申指药物。作为一种度量单位,刀圭是很小的,大约是0.5毫升(有不同说法,但最大不超过2毫升)。称“刀圭第一香”,大概是说,用很少量就会有浓郁的香气。

[193]唐昭宗:李晔(867—904),原名杰,又名敏,889—904年在位,在位十六年,后为朱温所杀。

[194]崔允:唐昭宗时宰相。

[195]角:角也是一种量词,但大小并不一定,根据具体容器来看。

[196]关于同昌公主用香,见前“步辇缀五色香囊”条。

一国香【一国香:此条在前“佛藏诸香”部分“香熏诸世界”条有提及。】

赤土国【赤土国:古国名,故地说法有多种,多数主张在马来半岛。一说即羯荼的同名异译,在马 来西亚的吉打(Kedah)州一带,该地四世纪梵文碑铭有 Raktamritika一名,意为赤色,赤土与吉打音义双关。一说在泰国的宋卡(Songkhla)、北大年(Patani) 一带,其地土多赤色。一说在泰国的万伦(Ban Don)府,或位班纳 (Ban Na)县的废址池城(Wieng Sri)及其附近;一说在马 来半岛中、南部,位马来西亚的吉兰丹(Kelantan)、丁加奴 (Trengganu)或彭亨(Pahang)州。除此以外还有巨港、加里曼丹乃至新加坡等说法,并无确证。参见前“赤土国”条注释。】在海南,出异香。每烧一丸,香闻数百里,号一国香。(《诸番记》【《诸番记》:《陈氏香谱》作“《诸番记》”,但一般称《诸蕃志》,南宋海外地理著作。赵汝适撰。书成于宝庆元年(1225)。原作已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辑出。赵汝适(1170—1231),宋朝宗室,此书是他根据提举泉州市舶司时的采访所撰。共2卷。】)

[197]一国香:此条在前“佛藏诸香”部分“香熏诸世界”条有提及。

[198]赤土国:古国名,故地说法有多种,多数主张在马来半岛。一说即羯荼的同名异译,在马 来西亚的吉打(Kedah)州一带,该地四世纪梵文碑铭有 Raktamritika一名,意为赤色,赤土与吉打音义双关。一说在泰国的宋卡(Songkhla)、北大年(Patani) 一带,其地土多赤色。一说在泰国的万伦(Ban Don)府,或位班纳 (Ban Na)县的废址池城(Wieng Sri)及其附近;一说在马 来半岛中、南部,位马来西亚的吉兰丹(Kelantan)、丁加奴 (Trengganu)或彭亨(Pahang)州。除此以外还有巨港、加里曼丹乃至新加坡等说法,并无确证。参见前“赤土国”条注释。

[199]《诸番记》:《陈氏香谱》作“《诸番记》”,但一般称《诸蕃志》,南宋海外地理著作。赵汝适撰。书成于宝庆元年(1225)。原作已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辑出。赵汝适(1170—1231),宋朝宗室,此书是他根据提举泉州市舶司时的采访所撰。共2卷。

鹰嘴香(一名吉罗香)

番禺牙侩【牙侩: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有时泛指商人市侩。牙人、牙行最基本的功能是沟通海商与内地商贾之间的联系,使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宋代海外贸易更加勃兴,给牙人的活动造成了良好的条件,牙人的势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牙行,其职能亦不断扩充,实际上成为海外贸易中一个拥有特权的商人团体。】徐审与舶主何吉罗洽密,不忍分判【分判:分别。】,临岐【临岐:亦作临歧,本义为面临歧路,引申为赠别。】出如鸟嘴尖者三枚赠审曰:“此鹰嘴香也,价不可言。当时疫,于中夜焚一颗,则举家无恙。”后八年,番禺大疫,审焚香,阖户独免。余者供事【供事:汉和本、四库本作“共事”,依无碍庵本作“供事”,指的是供奉在那里。】之,呼为“吉罗香”。(《清异录》)

[200]牙侩: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有时泛指商人市侩。牙人、牙行最基本的功能是沟通海商与内地商贾之间的联系,使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宋代海外贸易更加勃兴,给牙人的活动造成了良好的条件,牙人的势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牙行,其职能亦不断扩充,实际上成为海外贸易中一个拥有特权的商人团体。

[201]分判:分别。

[202]临岐:亦作临歧,本义为面临歧路,引申为赠别。

[203]供事:汉和本、四库本作“共事”,依无碍庵本作“供事”,指的是供奉在那里。

特迦香【这就是前面《五杂俎》所引的“特遐香”,这个是明代马愈得到的一种海外之香,马愈后面说怀疑和汉武帝时西国献香是一类,但《五杂俎》误认为西国献香就是特迦香,且误写为“特遐香”。见前“特遐香”条。】

马愈【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今属上海市)】云:余谒西域使臣,乃西域钵露 国【钵露国:概指钵露罗国,即大勃律。印度河上游古国,《大唐西域记》作钵露罗国,亦称布露。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之间陆上交通的咽喉要地,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巴尔蒂斯坦一带。但钵露罗国是唐代的称呼,这里具体所指尚存疑。】人也。坐卧尊严,言语不苟,饮食精洁,遇人有礼。茶叙毕,余以天蚕丝【天蚕丝:天蚕是指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中国天蚕。又名山蚕。天蚕丝光泽、颜色十分华丽,有丝中“钻石”的美称,是十分稀有和昂贵的纤维原料。】所缝折叠葵叶扇奉之,彼把玩再四,拱手笑谢。因命侍者,移熏炉在地中,枕内取出一黑小盒,启香爇之。香虽不多,芬芳满室,即以小盒盛香一枚见酬。云:此特迦香也,所爇者即是,佩服之,身体常香,神鬼畏服。其香经百年不坏,今以相酬,祇宜收藏护体,勿轻焚爇。国语特迦,唐言辟邪香也。余缔视之,香细腻淡白,形如雀卵,嗅之甚香,连盒受之,拜手相谢。辞退间,使臣复降床蹑履【降床蹑履:下床(坐具)穿鞋。】,再揖而出。归家爇香米许,其香闻于邻屋,经四五日不歇。连盒奉于先母。先母纳箧中,衣服皆香。十余年后,余尚见之。先母即世【即世:去世。】,箧中惟盒存,而香已失矣。(《马氏日抄》【《马氏日抄》:明代笔记,马愈撰。记录当时的一些奇闻轶事、风土人情。】)

[204]这就是前面《五杂俎》所引的“特遐香”,这个是明代马愈得到的一种海外之香,马愈后面说怀疑和汉武帝时西国献香是一类,但《五杂俎》误认为西国献香就是特迦香,且误写为“特遐香”。见前“特遐香”条。

[205]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今属上海市)

人,明代书画家、诗人。著有《马氏日抄》一卷。

[206]钵露国:概指钵露罗国,即大勃律。印度河上游古国,《大唐西域记》作钵露罗国,亦称布露。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之间陆上交通的咽喉要地,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巴尔蒂斯坦一带。但钵露罗国是唐代的称呼,这里具体所指尚存疑。

[207]天蚕丝:天蚕是指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中国天蚕。又名山蚕。天蚕丝光泽、颜色十分华丽,有丝中“钻石”的美称,是十分稀有和昂贵的纤维原料。

[208]降床蹑履:下床(坐具)穿鞋。

[209]即世:去世。

[210]《马氏日抄》:明代笔记,马愈撰。记录当时的一些奇闻轶事、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