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香品(三)02(1 / 1)

[77]秘惜:隐藏珍惜,不以示人。

[78]女冠:女道士。

[79]耿先生:南唐传奇女道士,南唐元宗时入宫演示道术。此处记录耿先生为元宗展示一种特殊的龙脑精制之法,耿先生更被元宗所幸有娠,但后来身孕又神秘的消失了,耿先生也不知所踪。这里先生是对道士的称呼。事见《江淮异人录》、《南唐书》等书。

[80]大家:这里指皇帝陛下,大家是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81]栋: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

[82]胡瓶:本为胡地产制的瓶,后来指瓶子的制式为西方胡地传来,包括萨珊、粟特等样式,外面传来的多为金银器,中国仿制品多为陶瓷器。

[83]有顷:过了一会儿。

[84]此条《续博物志》是转引,原出《江淮异人录》。

焚龙脑香十斤

孙承佑【孙承佑:五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姐为吴越忠懿王(钱俶)妃,故擢处要职,凭藉亲宠,恣为奢侈。】,吴越王【吴越王: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国王。这里指忠懿王钱俶。】妃之兄,贵近用事【贵近用事:贵近指显贵的近臣,用事指当权。】,王常以大片生龙脑【生龙脑:指未制过的天然龙脑。】香十斤赐承佑,承佑对使者索大银炉,作一聚【一聚:一堆。】焚之,曰:“聊以祝王寿。”及归朝【归朝:归附朝廷(北宋)。】为节度使,俸入【俸入:官员的俸禄收入。】有节,无复向日【向日:往日;从前。】之豪侈,然卧内【卧内:卧室,内室。】每夕【夕:夜、晚上。】燃烛二炬,焚龙脑二两。(《乐善录》【《乐善录》:宋·李昌龄撰,以祸福感应的故事劝人向善的书。李昌龄,字伯崇,眉州眉山人。淳熙間進士。非是北宋大臣李昌龄。】)

[85]孙承佑:五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姐为吴越忠懿王(钱俶)妃,故擢处要职,凭藉亲宠,恣为奢侈。

[86]吴越王: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国王。这里指忠懿王钱俶。

[87]贵近用事:贵近指显贵的近臣,用事指当权。

[88]生龙脑:指未制过的天然龙脑。

[89]一聚:一堆。

[90]归朝:归附朝廷(北宋)。

[91]俸入:官员的俸禄收入。

[92]向日:往日;从前。

[93]卧内:卧室,内室。

[94]夕:夜、晚上。

[95]《乐善录》:宋·李昌龄撰,以祸福感应的故事劝人向善的书。李昌龄,字伯崇,眉州眉山人。淳熙間進士。非是北宋大臣李昌龄。

龙脑小儿

以龙脑为佛像者有矣,未见着色者也。汴都【汴都:即汴梁,今河南开封。】龙兴寺僧惠乘宝【宝:珍藏。】一龙脑小儿,雕装巧妙,彩绘可人。(《清异录》)

[96]汴都:即汴梁,今河南开封。

麝香香囊 张朋供图

麝香 十三先生供图

[97]宝:珍藏。

松窗龙脑香

李华烧三城绝品炭,以龙脑裹芋魁【芋魁:芋的块茎,即芋头。亦泛称薯类植物的块茎。这里指的是芋头。】煨之,击炉曰:“芋魁遭遇【遭遇:际遇,这句话意思是,芋魁碰到好事了。】矣。”(《三贤典语》【此条为后唐·冯贽《云仙杂记》所录,引自《三贤典语》。】)

[98]芋魁:芋的块茎,即芋头。亦泛称薯类植物的块茎。这里指的是芋头。

[99]遭遇:际遇,这句话意思是,芋魁碰到好事了。

[100]此条为后唐·冯贽《云仙杂记》所录,引自《三贤典语》。

龙脑香与茶宜【此条见于宋《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茶中加入龙脑香是宋代常见的做法,这里《华夷草木考》只是转引。】

龙脑其清香为百药之先,于茶亦相宜,多则掩茶气味,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华夷草木考》【《华夷草木考》:明·慎懋官撰《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亦称《华夷鸟兽草木珍玩考》,动植物知识书,十卷,“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其中植物部分可称《华夷草木考》或《华夷花木考》。懋官字汝学,湖州人。此段文字出《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卷一。】)

[101]此条见于宋《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茶中加入龙脑香是宋代常见的做法,这里《华夷草木考》只是转引。

[102]《华夷草木考》:明·慎懋官撰《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亦称《华夷鸟兽草木珍玩考》,动植物知识书,十卷,“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其中植物部分可称《华夷草木考》或《华夷花木考》。懋官字汝学,湖州人。此段文字出《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卷一。

焚龙脑归钱

青蚨【青蚨:传说中的虫名。《太平御览》卷九五〇引汉·刘安《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后因用以指钱。】一名钱精,取母杀,血涂钱绳,入龙脑香少许置柜中,焚一炉祷之,其钱并归于绳上【指花过的钱又会回到钱绳之上。】。(《搜神记》)

[103]青蚨:传说中的虫名。《太平御览》卷九五〇引汉·刘安《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后因用以指钱。

[104]指花过的钱又会回到钱绳之上。

麝香【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可入香、入药。】 考证九则

麝香一名香麞【一名香麞:麞,獐的异体字。无碍庵本无“一名香麞”四字。】、一名麝父【麝父:麝父之称出《尔雅》:“麝父,麇足。”】。梵书谓之莫诃婆伽【莫诃婆伽: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莫诃婆伽,此云麝。”】香。

麝生中台山谷【中台山谷:《陈氏香谱》引《唐本草》作“中台川谷”。《千金翼方》、《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引《名医别录》亦皆作“中台川谷”。这个说法来源大概是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作“中台山谷”,有可能是误记。《香乘》作“中台山谷”,可能来自《本草纲目》。】及益州【益州:西汉元封五年(前106)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州境有成都平原,经济发达。东汉以后辖境缩小,后来亦有时期称蜀郡、成都府。】、雍州【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东汉兴平元年(194)分凉州河西四郡置,秦岭以北弘农以西诸郡悉属雍州。三国魏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地。以后逐渐缩小。隋大业三年(607)废雍州为京兆郡,治所在大兴城(今西安市)。唐武德元年(618)又改为雍州。辖有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开元元年(713)改为京兆府。】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医学方面著有《本草经集注》,其他方面著述亦很多。此句本出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的注。《香乘》这里称引自《本草纲目》,而《本草纲目》所引并非陶弘景原文。】云:麝形似麞而小。黑色,常食柏叶,又噉【噉:啖的异体字。】蛇。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之,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今人以蛇蜕皮裹香,云弥【弥:更。】香,是相使也。麝夏月食蛇虫多,至寒则香满,入春脐内急痛,则以爪剔出着屎溺中覆之,常在一处不移,曾有遇得乃至一斗五升者,此香绝胜杀取者。昔人云是精溺【精溺:精液与尿液。】凝结,殊不尔也。今出羌夷【羌夷:泛指我国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者多真好;出随郡【随郡:“南齐改随阳郡置,属司州。治所在随县 (今湖北随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地。隋开皇初废。”《香乘》作“隋郡”,误。依《本草经集注》应作“随郡”。】、义阳【义阳:义阳郡,三国魏文帝时置,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大悟县部分地。隋大业三年(607)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晋熙【晋熙:此段《本草经集注》原文应为“晋熙”,无碍庵、四库本、汉和本皆误为“溪”。晋熙郡,东晋隆安二年(398)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绵竹县及德阳市西部地。隋开皇时治晋熙县,寻废。】诸蛮中者亚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多伪。凡真香一子分作三四子,刮取血膜,杂纳余物,裹以四足膝皮而货之。货者又复伪之,彼人言:“但破看一片,毛共在裹中者为胜。”今惟得真者,看取必当全真耳。【这一段讲麝香的造假手段和鉴别方法。因为造假严重,所以一定要打开检查所有部分。】(《本草》【这段文字大部分原文出自宋代《新修本草》,但《香乘》这里是引自《本草纲目》。包括下面两段也是引自《本草纲目》。】)

苏颂曰:“今陕西、益州、河东【河东: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唐河东道,宋、金河东路(金分置南、北两路)皆在这一地区。】诸路山中皆有,而秦州【秦州: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静宁二县以南,清水县以西及陕西凤县、略阳和四川平武、南坪及青海黄河以南、贵德以东地。其后逐渐缩小。隋大业初改为天水郡。唐武德初复曰秦州。】、文州【文州:北周明帝二年(558)置。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诸蛮中尤多,蕲州【蕲州:南朝陈改罗州置。隋大业三年(607)改为蕲春郡。唐复改为蕲州。辖境相当今湖北蕲春、浠水、罗田、英山、黄梅、武穴等县市地。】、光州【光州:南朝梁置。隋大业初改弋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光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光山、新县、固始、商城等县及安微金寨县西部地。】或时亦有。其香绝小,一子缠若弹丸往往是真,盖彼人不甚作伪耳。”(同上)

香有三种。第一生者,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香聚处,远近草木皆焦黄,此极难得。今人带真香过园中,瓜果皆不实,此其验也。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者。又其次为心结香,麝被大兽捕逐,惊畏失心狂走山巅坠崖谷而毙,人有得之,破心见血流出作块者是也。此香干燥不堪用。(《华夷草木考》)

嵇康【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竹林七贤领袖之一,魏晋思想家,音乐家。】云:“麝食柏故香。”【此句出嵇康《养生论》:“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梨香【梨香:结合下文,此处或应作“黎香”。参看下文“梨人”。】有二色:番香、蛮香。又杂以梨人【梨人:此处三本皆作“梨人”,或应为“黎人”,海南为麝香产地之一。】撰作,官市动至数十计,何以责科取之?责所谓真,有三说:麝群行山中,自然有麝气,不见其形为真香。入春以脚剔入水泥中,藏之不使人见为真香。杀之取其脐,一麝一脐为真香。此余所目击也。(《香谱》【《香谱》:此文字未见于今存洪、叶、陈诸家香谱,出处不详。】)

商【商:商州,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洵河以东及湖北郧西县上津镇地。其后渐小。】、汝【汝:汝州,隋大业二年(606)改伊州置,治所在汝原县(今河南汝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平顶山二市及汝阳、郏县、宝丰、襄城、叶县、鲁山等县地。】山 中多麝遗粪,常在一处不移,人以是获之。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投岩:从石崖上跳下。】举爪剔其香,就絷【絷:音zhí,拴住马足的绳索。】而死,犹拱四足保其脐。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诗云:“投岩麝自香【投岩麝自香:此句出李商隐诗《商於》,原句为:“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从上文可知,“退香”更为合理,“自香”为误记。】。”(《谈苑》【《谈苑》:此处指《杨文公谈苑》,是记载杨亿言谈的语录笔记,由杨亿乡谊门生黄鉴辑录。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

麝居山,麞居泽,以此为别。麝出西北者香结实,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亦可入药,而力次之。南中【南中:作为地名,早先指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也可以泛指南方地区,尤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和四川一带。】灵猫囊【灵猫囊:灵猫科动物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Linnaeus、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Veverra indica Desmarest]香腺囊中的分泌物,称为灵猫香,可入药。】,其气如麝,人以杂之。(《本草》)

麝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癞:指麻风病。】,久带其香透关【透关:指麝香的香气能透过人体的一些重要关口,关口具体所指说法有多种。】,令人成异疾。(同上)

[105]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可入香、入药。

[106]一名香麞:麞,獐的异体字。无碍庵本无“一名香麞”四字。

[107]麝父:麝父之称出《尔雅》:“麝父,麇足。”

[108]莫诃婆伽: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莫诃婆伽,此云麝。”

[109]中台山谷:《陈氏香谱》引《唐本草》作“中台川谷”。《千金翼方》、《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引《名医别录》亦皆作“中台川谷”。这个说法来源大概是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作“中台山谷”,有可能是误记。《香乘》作“中台山谷”,可能来自《本草纲目》。

[110]益州:西汉元封五年(前106)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州境有成都平原,经济发达。东汉以后辖境缩小,后来亦有时期称蜀郡、成都府。

[111]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东汉兴平元年(194)分凉州河西四郡置,秦岭以北弘农以西诸郡悉属雍州。三国魏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地。以后逐渐缩小。隋大业三年(607)废雍州为京兆郡,治所在大兴城(今西安市)。唐武德元年(618)又改为雍州。辖有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开元元年(713)改为京兆府。

[112]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医学方面著有《本草经集注》,其他方面著述亦很多。此句本出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的注。《香乘》这里称引自《本草纲目》,而《本草纲目》所引并非陶弘景原文。

[113]噉:啖的异体字。

[114]弥:更。

[115]精溺:精液与尿液。

[116]羌夷:泛指我国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

[117]随郡:“南齐改随阳郡置,属司州。治所在随县 (今湖北随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地。隋开皇初废。”《香乘》作“隋郡”,误。依《本草经集注》应作“随郡”。

[118]义阳:义阳郡,三国魏文帝时置,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大悟县部分地。隋大业三年(607)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

[119]晋熙:此段《本草经集注》原文应为“晋熙”,无碍庵、四库本、汉和本皆误为“溪”。晋熙郡,东晋隆安二年(398)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绵竹县及德阳市西部地。隋开皇时治晋熙县,寻废。

[120]这一段讲麝香的造假手段和鉴别方法。因为造假严重,所以一定要打开检查所有部分。

[121]这段文字大部分原文出自宋代《新修本草》,但《香乘》这里是引自《本草纲目》。包括下面两段也是引自《本草纲目》。

[122]河东: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唐河东道,宋、金河东路(金分置南、北两路)皆在这一地区。

[123]秦州: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静宁二县以南,清水县以西及陕西凤县、略阳和四川平武、南坪及青海黄河以南、贵德以东地。其后逐渐缩小。隋大业初改为天水郡。唐武德初复曰秦州。

[124]文州:北周明帝二年(558)置。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

[125]蕲州:南朝陈改罗州置。隋大业三年(607)改为蕲春郡。唐复改为蕲州。辖境相当今湖北蕲春、浠水、罗田、英山、黄梅、武穴等县市地。

[126]光州:南朝梁置。隋大业初改弋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光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光山、新县、固始、商城等县及安微金寨县西部地。

[127]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竹林七贤领袖之一,魏晋思想家,音乐家。

[128]此句出嵇康《养生论》:“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129]梨香:结合下文,此处或应作“黎香”。参看下文“梨人”。

[130]梨人:此处三本皆作“梨人”,或应为“黎人”,海南为麝香产地之一。

[131]《香谱》:此文字未见于今存洪、叶、陈诸家香谱,出处不详。

[132]商:商州,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洵河以东及湖北郧西县上津镇地。其后渐小。

[133]汝:汝州,隋大业二年(606)改伊州置,治所在汝原县(今河南汝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平顶山二市及汝阳、郏县、宝丰、襄城、叶县、鲁山等县地。

[134]投岩:从石崖上跳下。

[135]絷:音zhí,拴住马足的绳索。

[136]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137]投岩麝自香:此句出李商隐诗《商於》,原句为:“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从上文可知,“退香”更为合理,“自香”为误记。

[138]《谈苑》:此处指《杨文公谈苑》,是记载杨亿言谈的语录笔记,由杨亿乡谊门生黄鉴辑录。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

[139]南中:作为地名,早先指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也可以泛指南方地区,尤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和四川一带。

[140]灵猫囊:灵猫科动物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Linnaeus、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Veverra indica Desmarest]香腺囊中的分泌物,称为灵猫香,可入药。

[141]癞:指麻风病。

[142]透关:指麝香的香气能透过人体的一些重要关口,关口具体所指说法有多种。

水麝香【水麝香:关于水麝香的记载,似乎仅见于此条,此条最早出处可能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因无其他旁证,水麝所指难以考证。】

天宝初,渔人获水麝,诏使养之。脐下惟水,滴沥于斗中【此句《续博物志》中原作:“脐中下水,沥滴于斗。”】,水用洒衣,衣至败,香不歇。每取以针刺之,投以真雄黄,香气倍于肉麝。(《续博物志》)

[143]水麝香:关于水麝香的记载,似乎仅见于此条,此条最早出处可能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因无其他旁证,水麝所指难以考证。

水麝香多见于宋代诗词,香方中很少见。以水麝入香方,也只见于后面的“胜兰香(补)”中,也有可能是误记。

[144]此句《续博物志》中原作:“脐中下水,沥滴于斗。”

土麝香

自邕州【邕州:唐贞观六年(632)改南晋州置,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隆安、大新、崇左、上思、扶绥等县地。治所在宣化县(在今广西南宁市)。】溪洞【溪洞:见前“溪峒”条解释。】来者名土麝香,气燥烈,不及他产。(《桂海虞衡志》)

[145]邕州:唐贞观六年(632)改南晋州置,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隆安、大新、崇左、上思、扶绥等县地。治所在宣化县(在今广西南宁市)。

[146]溪洞:见前“溪峒”条解释。

麝香种瓜

尝因会客食瓜言:“瓜最恶麝香。”坐有延祖【延祖:《清异录》作“张延祖”。】曰:“是大不然,吾家以麝香种瓜,为邻里冠,但人不知制伏之术耳。”求麝二钱许,怀去后旬日【旬日:十天。】以药末搅麝见送,每种瓜一窠,根下用药一捻,既结瓜,破之,麝气扑鼻。次年种其子,名之曰“土麝香”,然不如药麝香耳。【《香乘》此处是误记。《清异录》原文:“次年种其子,名之曰‘土麝香’,然不用药麝,止微香耳。”这里是说,如果不用张延祖的药麝混合物,(这个种子种出来的瓜)只是微有香气。和通常所说的土麝香,药麝香不是一回事。】(《清异录》)

[147]延祖:《清异录》作“张延祖”。

[148]旬日:十天。

[149]《香乘》此处是误记。《清异录》原文:“次年种其子,名之曰‘土麝香’,然不用药麝,止微香耳。”这里是说,如果不用张延祖的药麝混合物,(这个种子种出来的瓜)只是微有香气。和通常所说的土麝香,药麝香不是一回事。

瓜忌麝

瓜恶香,香中尤忌麝。郑注【郑注:?—835,唐代大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本姓鱼,冒姓郑氏。本为江湖游医,结交权贵,后得文宗器重。】太和【太和:唐文宗年号(827—835),一作大和。】初赴职河中【河中:唐方镇名。至德二年(757)置,治所在蒲州(旋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今山西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地区。】,姬妾百余骑,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至河中所过路瓜尽死,一蕾不获。(《酉阳杂俎》)

广明【广明:唐僖宗李儇年号(880年正月—881年7月)。】中巢寇【巢宼:指黄巢的军队,黄巢(820—884),唐末农民军首领,曹州冤句(今山东东明县西南)人。】犯关【犯关:指880年12月1日黄巢进击长安门户潼关,12月3日攻破潼关。僖宗逃往四川避难。】,僖宗【僖宗:唐僖宗李儇(862—888),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幸蜀,关中道傍之瓜悉萎,盖宫嫔多带麝香,所熏皆萎落耳。(《负暄杂录 》【《负暄杂录 》:宋笔记,南宋·顾文荐撰。顾文荐,字伯举,号兰谷、兰谷倦翁。昆山人。博物多识,精于故实考订。著有诗集及《船窗夜话》《负暄杂 录》等。一说顾文荐即宋末诗人顾逢。】)

[150]郑注:?—835,唐代大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本姓鱼,冒姓郑氏。本为江湖游医,结交权贵,后得文宗器重。

[151]太和:唐文宗年号(827—835),一作大和。

[152]河中:唐方镇名。至德二年(757)置,治所在蒲州(旋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今山西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地区。

[153]广明:唐僖宗李儇年号(880年正月—881年7月)。

[154]巢宼:指黄巢的军队,黄巢(820—884),唐末农民军首领,曹州冤句(今山东东明县西南)人。

[155]犯关:指880年12月1日黄巢进击长安门户潼关,12月3日攻破潼关。僖宗逃往四川避难。

[156]僖宗:唐僖宗李儇(862—888),初名俨,873—888年在位。

[157]《负暄杂录 》:宋笔记,南宋·顾文荐撰。顾文荐,字伯举,号兰谷、兰谷倦翁。昆山人。博物多识,精于故实考订。著有诗集及《船窗夜话》《负暄杂 录》等。一说顾文荐即宋末诗人顾逢。

梦索麝香丸

桓哲【桓哲:《续搜神记》作“桓哲”,三本皆作“桓誓”。《太平广记》作“桓誓”,《太平御览》作“桓哲”。】居豫章【豫章:古地名,春秋即有此地名,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关于所辖地,或以为古豫章不止一处,又有淮南、汉东二处,淮南、江南二处,和淮南、汉东、江南三处等说。或以为西起豫、鄂间的淮水以南、汉水以东,东至皖西,南包赣北的鄱阳湖一带。或以为专指今安徽寿县、合肥一带。孔颖达谓,旧在江北淮南,盖后徙在江南之豫章。后一般作为江西省代称。】时,梅玄龙为太守【太守:官名。战国时郡的长官称“守”,尊称为太守。汉初改称郡守,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太守,太守始为正式官称。至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又改称太守为郡守。隋炀帝与唐玄宗时复称太守。宋代以太守为知府的别称。】,梦就玄龙索麝香丸。【此处记载不详,依《续搜神记》,故事说的是,梅元龙重病,桓哲前去探望,言及梦见自己变成一名士卒,迎请梅元龙去做泰山府君。梅元龙也有同样的梦。过了几天桓哲得暴病腹中胀满,于是向梅元龙索要麝香丸。后来二人先后去世,印证了之前的梦境。】(《续搜神记 》【《续搜神记》:亦作《搜神后记》、《搜神续记》、《搜神录》。志怪小说,十卷,旧题陶潜撰,盖系伪托。】)

[158]桓哲:《续搜神记》作“桓哲”,三本皆作“桓誓”。《太平广记》作“桓誓”,《太平御览》作“桓哲”。

[159]豫章:古地名,春秋即有此地名,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关于所辖地,或以为古豫章不止一处,又有淮南、汉东二处,淮南、江南二处,和淮南、汉东、江南三处等说。或以为西起豫、鄂间的淮水以南、汉水以东,东至皖西,南包赣北的鄱阳湖一带。或以为专指今安徽寿县、合肥一带。孔颖达谓,旧在江北淮南,盖后徙在江南之豫章。后一般作为江西省代称。

[160]太守:官名。战国时郡的长官称“守”,尊称为太守。汉初改称郡守,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太守,太守始为正式官称。至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又改称太守为郡守。隋炀帝与唐玄宗时复称太守。宋代以太守为知府的别称。

[161]此处记载不详,依《续搜神记》,故事说的是,梅元龙重病,桓哲前去探望,言及梦见自己变成一名士卒,迎请梅元龙去做泰山府君。梅元龙也有同样的梦。过了几天桓哲得暴病腹中胀满,于是向梅元龙索要麝香丸。后来二人先后去世,印证了之前的梦境。

[162]《续搜神记》:亦作《搜神后记》、《搜神续记》、《搜神录》。志怪小说,十卷,旧题陶潜撰,盖系伪托。

麝香绝恶梦

佩麝非但香辟恶,以真香置枕中,可绝恶梦。(《本草》【此段文字本出洪刍《香谱》,原作:“带麝,非但香辟恶,以香真者一子着脑间枕之,辟恶梦及尸疰鬼气。”】)

[163]此段文字本出洪刍《香谱》,原作:“带麝,非但香辟恶,以香真者一子着脑间枕之,辟恶梦及尸疰鬼气。”

麝香塞鼻

钱方义【钱方义:唐朝人,礼部尚书钱徽之子,曾为殿中侍御史、太子宾客。】如厕见怪【怪:指厕神郭登。他求钱方义写《金刚经》帮他(于鬼神界)升迁,同时教方义避免被自己阴气伤害的方法。】,怪曰:“某以阴气侵阳,贵人虽福力正强不成疾病,亦当少有不安,宜急服生犀角、生玳瑁,麝香塞鼻则无苦。”方义如其言,果善。(《续玄怪录》【《续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多记神鬼怪异之事,撰者李复言,大约太和、开成(827—840)时人。】)

[164]钱方义:唐朝人,礼部尚书钱徽之子,曾为殿中侍御史、太子宾客。

[165]怪:指厕神郭登。他求钱方义写《金刚经》帮他(于鬼神界)升迁,同时教方义避免被自己阴气伤害的方法。

[166]《续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多记神鬼怪异之事,撰者李复言,大约太和、开成(827—840)时人。

麝遗香

走麝以遗香不捕,是以圣人以约为记【记:《关尹子》原文作“纪”,三本皆作“记”。此段文字是说,麝可以自己遗留麝香,所以不要去捕杀,圣人以约定为法度。】。(《续韵府 》【《续韵府》:此段文字出《关尹子·九药》,此处《续韵府》所指不详。古代韵府类书籍有多种,此处或指补《韵府群玉》之遗的《韵府续编》,成书在明代。】)

[167]记:《关尹子》原文作“纪”,三本皆作“记”。此段文字是说,麝可以自己遗留麝香,所以不要去捕杀,圣人以约定为法度。

[168]《续韵府》:此段文字出《关尹子·九药》,此处《续韵府》所指不详。古代韵府类书籍有多种,此处或指补《韵府群玉》之遗的《韵府续编》,成书在明代。

麝香不足

黄山谷【黄山谷: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同时也是一位香学大家,有香方传世,写《香谱》的洪刍即是他的外甥。】云:“所惠香非往时意态【意态:本指神情姿态,这里指香的呈现效果。】,恐方【方:指香方。】不同,或是香材不精,乃婆律【婆律:指龙脑香,详见上文“龙脑香”部分。】与麝香不足耳。”

[169]黄山谷: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同时也是一位香学大家,有香方传世,写《香谱》的洪刍即是他的外甥。

[170]意态:本指神情姿态,这里指香的呈现效果。

[171]方:指香方。

[172]婆律:指龙脑香,详见上文“龙脑香”部分。

麝 【:汉和本、四库本作“”,误。无碍庵本作“”,与《酉阳杂俎》原文吻合。:毛帶。】

晋时有徐景于宣阳门【宣阳门:西晋洛阳、东晋建康(南京)皆有宣阳门。】外得一锦麝,至家开视,有虫如蝉,五色,两足各缀一五铢钱。(《酉阳杂俎》)

[173]:汉和本、四库本作“”,误。无碍庵本作“”,与《酉阳杂俎》原文吻合。:毛帶。

[174]宣阳门:西晋洛阳、东晋建康(南京)皆有宣阳门。

麝香月

韩熙载【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南唐宰相,博学,善文。】留心翰墨【翰墨:笔墨。】,四方胶煤【胶煤:胶,制墨用的粘合剂;煤,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多不合意,延【延:请。】歙匠朱逢【歙匠朱逢:歙,地名,今安徽歙县,产歙砚、徽墨。朱逢,南唐当时的制墨名家。】

于书馆制墨供用,名麝香月,又名玄中子。(《清异录》)

[175]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南唐宰相,博学,善文。

[176]翰墨:笔墨。

[177]胶煤:胶,制墨用的粘合剂;煤,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

[178]延:请。

[179]歙匠朱逢:歙,地名,今安徽歙县,产歙砚、徽墨。朱逢,南唐当时的制墨名家。

麝香墨

欧阳通【欧阳通:620—691,唐代著名书法家。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之子。】每书,其墨必古松之烟,末以麝香,方下笔。(《李孝美墨谱》【《李孝美墨谱》:《墨谱》,宋·李孝美撰。又名《墨苑》、《墨谱法式》。三卷。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不详。】)

[180]欧阳通:620—691,唐代著名书法家。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之子。

[181]《李孝美墨谱》:《墨谱》,宋·李孝美撰。又名《墨苑》、《墨谱法式》。三卷。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不详。

以下曰木、曰檀、曰草,皆以香似麝名之。

麝香木【麝香木:宋·赵汝适《诸蕃志》:“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而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概为降真香之属,今日香材市场上一般以小叶降真[豆科黄檀属植物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 Lour. )Prain]的腐蚀根为麝香木。】

出占城国,树老而仆【仆:倒下。】,埋于土而腐,外黑内黄赤者,其气类于麝,故名焉。其品之下者,盖缘伐生树而取香故,其气劣而劲,此香宾朣胧【宾朣胧:应作“宾瞳胧”,亦称宾瞳龙,宾童龙,奔陀浪州等等,一般认为即占城碑铭中梵文名 Panduranga的译音,其地约当今越南顺海省北部和 富庆省南部一带。有时也用来专指今藩朗(Phan Rang)或 其南面的巴达兰(Padaran)角。】尤多,南人以为器皿,如花梨木类。(《香录》【指叶廷珪《香录》。】)

[182]麝香木:宋·赵汝适《诸蕃志》:“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而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概为降真香之属,今日香材市场上一般以小叶降真[豆科黄檀属植物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 Lour. )Prain]的腐蚀根为麝香木。

[183]仆:倒下。

[184]宾朣胧:应作“宾瞳胧”,亦称宾瞳龙,宾童龙,奔陀浪州等等,一般认为即占城碑铭中梵文名 Panduranga的译音,其地约当今越南顺海省北部和 富庆省南部一带。有时也用来专指今藩朗(Phan Rang)或 其南面的巴达兰(Padaran)角。

[185]指叶廷珪《香录》。

麝香檀【麝香檀:所指不详,从香气和名称来看,应该是沉檀降真之属。这里说是西山桦的根,衡山亦有出产。但在后面《黄太史四香》中“意可香方”中又说出海南者比出衡山好得多。与麝香木是一种还是两种,也还不好确定。两者在香方中并没有并列出现过,很可能是一种东西。而从红兜娄的别名来看,可能为红色,这和麝香木很接近。不过兜娄甚难解,和草本兜娄香应无关系。姑且以小叶降真或其他黄檀属植物的根视之。所谓西山桦,或衡山所产为何物就不得而知了。】

麝香檀一名麝檀香,盖西山桦根也。爇之类煎香【煎香:这里指沉香之一种,品级不高,见前文“沉水香 考证”部分。】,或云衡山亦有,不及海南者。(《琐碎录》)

[186]麝香檀:所指不详,从香气和名称来看,应该是沉檀降真之属。这里说是西山桦的根,衡山亦有出产。但在后面《黄太史四香》中“意可香方”中又说出海南者比出衡山好得多。与麝香木是一种还是两种,也还不好确定。两者在香方中并没有并列出现过,很可能是一种东西。而从红兜娄的别名来看,可能为红色,这和麝香木很接近。不过兜娄甚难解,和草本兜娄香应无关系。姑且以小叶降真或其他黄檀属植物的根视之。所谓西山桦,或衡山所产为何物就不得而知了。

[187]煎香:这里指沉香之一种,品级不高,见前文“沉水香 考证”部分。

麝香草【关于此处“麝香草”,前面“郁金香”部分已经引用过《述异记》的这段文字,应该指的是红花或藏红花之类的植物,具体所指不详。】

麝香草一名红兰香,一名金桂香,一名紫述香,出苍梧【苍梧: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市)。】、郁林【郁林:郁林郡,见前“郁林郡”条注释。】二郡,今吴中亦有麝香草,似红兰而甚香,最宜合香。(《述异记》【《述异记》:此处指任昉所编之《述异记》。所记多异闻琐事。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文学家、藏书家。另有南朝齐·祖冲之所撰之《述异记》,记载鬼异之事。】)

郁金香亦名麝香草,此以形似言之,实自两种。《魏略》云:郁金状如红兰。则非郁金审矣【作者认为既然《魏略》里面以红蓝草来类比郁金,则郁金与红蓝草(即麝香草)应该不是一种。但不同时代称呼可能有混用的情况,还不能下这个结论。】。而《述异记》又谓龟甲香即桂香之善者【这句话在《述异记》中“紫述香”条原文之上,可能和紫述香这一条没有关系。但在《太平广记》等书引《述异记》时,将此句与紫述香合为一条,这可能是误记。从龟甲香的描述来看,桂香可能指的是桂皮之类,和下文的金桂香大概不是一种。】。

[188]关于此处“麝香草”,前面“郁金香”部分已经引用过《述异记》的这段文字,应该指的是红花或藏红花之类的植物,具体所指不详。

[189]苍梧: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市)。

南朝时辖境缩小,相当今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及蒙江下游地区。

[190]郁林:郁林郡,见前“郁林郡”条注释。

[191]《述异记》:此处指任昉所编之《述异记》。所记多异闻琐事。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文学家、藏书家。另有南朝齐·祖冲之所撰之《述异记》,记载鬼异之事。

[192]作者认为既然《魏略》里面以红蓝草来类比郁金,则郁金与红蓝草(即麝香草)应该不是一种。但不同时代称呼可能有混用的情况,还不能下这个结论。

[193]这句话在《述异记》中“紫述香”条原文之上,可能和紫述香这一条没有关系。但在《太平广记》等书引《述异记》时,将此句与紫述香合为一条,这可能是误记。从龟甲香的描述来看,桂香可能指的是桂皮之类,和下文的金桂香大概不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