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医生的话是要死人的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可以说,医学就是人类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大伙都知道,古代的医学水平特别落后,伤寒、重感冒这类小病都有可能要人命。
你知道为啥古代的医学水平这么落后吗?除了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只醉心于功名利禄,从来不拿学医当回事。
然而,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披上白大褂,成了白衣天使,而这个人就是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
据说,张仲景担任过长沙太守。那么,他为何会弃官从医呢?这还要从一场流行病说起。
当时,曹操、刘备、袁绍等人为了争夺天下,整天互相伤害,致使全国尸横遍野,疾病肆虐。
张仲景出生于一个拥有两百多口人的大家族。然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因为感染伤寒差点儿死绝。
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世,家族渐渐没落,张仲景悲痛万分,这才下定决心弃官从医。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张仲景一心专研古人遗留下来的医学著作,再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终于写成了对中国医学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伤寒杂病论》。
由于他对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被誉为“医圣”。
话说,张仲景的医术到底有多厉害呢?咱们来看一看他是如何给东汉建安年间文坛最火的偶像天团“建安七子”中的王粲(càn)看病的。
王粲二十多岁时,曾巧遇张仲景。张仲景看了他一眼,然后对他说——
王粲自认为身体没毛病,所以没把张仲景的话当回事。
三天后,当张仲景再次见到王粲并问他是否按时服用了五石汤时,王粲撒了个谎,说自己服用了,但被张仲景一眼识破。
这次,王粲同样没把张仲景的话当回事。
二十年后,果然如张仲景所言,王粲的眉毛开始脱落,半年后便去世了。
想必大家都吃过饺子吧?据说,饺子的发明也跟张仲景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张仲景辞官返乡的那年冬天,他看到家乡的很多老百姓因为饥寒交迫耳朵被冻伤。
张仲景十分心疼大家,便研制出一种可以预防耳朵被冻伤的食疗方子,名“祛寒娇耳汤”。
小贴士
祛寒娇耳汤是怎么制作的呢?先将羊肉与一些祛寒的草药放在锅中煮熟,然后捞出来剁碎,再用面皮将这些剁碎的东西包成耳朵的样子。由于包好的东西既像耳朵,又能防止耳朵被冻伤,所以张仲景为它取名“娇耳”。随后,再把娇耳放入原汤中煮熟,将娇耳和原汤一起吃下,就能起到预防耳朵被冻伤的效果。
在冬至那天,张仲景支起一口大锅,熬制了很多祛寒娇耳汤,然后施舍给周边的老百姓。
老百姓吃过祛寒娇耳汤之后,浑身暖和,耳朵生热,所以耳朵再也没有被冻伤过。
后来,老百姓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制作出了饺子。
等到张仲景去世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选择在每年的冬至吃饺子。于是,在冬至吃饺子便渐渐成了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