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写作技巧2:利用“magic拟人法”,让文字活起来(1 / 1)

在写作里面不仅有比喻,还有拟人。拟人也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它和比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叫拟人呢?

如果我给你和一群人拍了一张合影,然后把照片给你看,请问你先看哪个?是看站得最高的人吗?

不是。

你一定会先看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关注自己。

人最常接触和观察到的都是人。拟人也就是用人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动作、思想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思想和情感。

就像一根魔法棒一样,让我们眼前的事物活了起来。“魔法”这个词的英文是magic,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魔法写作”——magic拟人法。

M是movement,动作。

人会有动作。

例如: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从动作的角度,写了火光是在欢快地舞蹈,氛围是开心的。如果不开心,还是从动作的角度,如何写呢?

那就是:桌上的蜡烛,就像人哭泣一样在滴着蜡泪。

A是affection,情感。

例如:

天公乐开了花,派春姑娘装扮了世界。

把春姑娘、天公都变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喜欢人间,所以撒了花,让春天变得特别美丽。

G是gesture,姿态。

人会有姿态,人会化妆,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例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北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就像西施,无论淡妆、浓妆都很美,这就很生动。

I是intelligence,思考。

人才会思考。当你把事物当作人,让它会思考,就会很生动。

例如: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济南是被山围绕着的,老舍居住在这个地方,对它很有感情。群山保护着济南,就像看护着一个小婴儿一样,很形象地写出了这个被群山围绕的济南的地势。

C是communication,沟通。

人跟人之间才会说话,植物、动物之间的交流我们听不懂。当植物、动物也能说话时,语言的魔力就出来了。

例如: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对你耳语。

星星不会说话,但作者把星星当成了人。

以上五点,总结起来就是M:动作;A:情感;G:姿态;I:思考;C:沟通。当然,这五点并不穷尽。

人还有很多别的特点,如果你想用拟人的手法,却无从下手,可以试着从这五个方向来寻找思路。

拟人的游戏:把“我”推销出去

你可以试着做一个游戏,以进行练习:请用拟人的手法把随处可见的东西推销出去。

比如杯子、羽绒服、电子手表、保温杯、文具盒、沙包等。

怎样推销呢?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拟人手法,直接用“我”来说话。

比如你要推销杯子,就要和杯子合二为一——我就是这个杯子。

你现在说你不打算买我,我就要流眼泪,眼泪就装满我了。你看,杯子里都是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你买我吧!

当你把自己当作杯子时,你就能将读者也带入进去。

接下来,我们再来推销羽绒服:

我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给你温暖的拥抱,虽然你穿着我,感觉胖胖的,但我可以温暖你。

然后是推销电子手表:

表盘上的时间,有如一位跳动的舞者,在飞速地走动着。(动作)

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手表,像一名帅气的男子。(姿态)

我时刻监测着你的健康,这就是运动手表。(沟通)

接着,推销一个红色的沙包:

我是你工作之余的玩伴,在你疲劳的时候可以陪你玩耍。(情感、沟通)

在你生气的时候,我可以帮你发泄。(情感)

名师答疑

家长:

孩子们记了很多名人名言,但是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什么可写的?

唐屹: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标准要求特别高,总是教他们很多名人名言,急于让孩子用名人名言来做总结。

事实上,孩子的真情实感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很多家长以为老师不喜欢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让孩子背诵名人名言,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只是很多学生的技巧不足而已。

如果孩子能够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语言表达得动人,会比引用名言名句更有温度,更能感染人。

家长:

唐老师您好,您讲了比喻和拟人的运用。那么,比喻和拟人这种手法,在文章中用得越多越好吗?

唐屹:

修辞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技巧,但是所有事情都得适度,应当把握一个度:能不能非常完整地表达你的意思。

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让文章的意思更完整,都是辅助孩子进行表达的。孩子觉得表达清楚了,就没有必要把各种修饰层层累加了,否则反而会失去真实的意味。当然,写文章要想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还需要长久地练习。

实践作业

用比喻和拟人,为你生活中常见的某个产品写一段广告词。

写作是二度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会对身边的客观事物有所看法,会有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然而,很多人只是止步于在头脑中想想,或者跟朋友聊聊,却没有用文字的形式成文。写作实则是二度思考,而再加工的输出过程就是打破固有思维和加深思维深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