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不甘心(1 / 1)

凡事最怕不甘心。

-1-

包子是我的好朋友。

曾经是个大胖子,后来疯狂减重,变成一个小胖子。

让他下定决心真正减重的,是他曾经的一份感情。

人们要么为了自己而改变,要么就是为了喜欢的人而改变,这世上最大的动力,无外乎这两种。

过了一段时间,包子面临大学毕业。

他知道大学毕业是分手高峰期,一不小心两人就会分道扬镳。于是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求婚。幸福的滋味太甜蜜,而他太担心自己会失去这份幸福。

那时我在堪培拉,心向往之身不能至,录了个视频给他加油。

电话里包子说:“这事肯定能成,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没想到我没有等到好消息。

在求婚那天,姑娘用沉默代替了自己的回答。

包子担心是自己给了她太多压力,于是决定给对方也给自己时间,一个人出走。他去了很多地方,又是拍照又是做明信片,用匿名的方式一同寄给姑娘。他想姑娘只要看到了那些明信片,就能懂自己的心意。

哪知道包子给对方时间,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

在包子旅行期间,他切断了跟我们所有人的联系。而在姑娘的叙述中,她已经跟包子提了分手,希望我们不要怪她。我没有心思去纠结他们感情里的是与非,只期望包子能赶快回来。包子回来后,还是接受不了姑娘提的分手要求,他觉得明信片没有被退回,就代表姑娘收到了。

可就在几天之后,明信片被退了回来。

包子又觉得,姑娘之前提分手是在信息里说的,那不算,分手只有见面说了才算。

故事的发展大概你也能预料到,见面时姑娘的态度更决绝,这一次包子不得不接受,两人的关系到此结束。

我也曾天真地以为故事会就此结局。

可包子依然决定出发。

他说自己现在去的所有地方,都是曾经和她约好要一起去的,还有一些地方没走完,所以他必须去。

包子说:“我记得以前你写过一句话,大概是想要去的地方,一定要自己站在那里。放心吧,我是为了自己才去的,是为了自己的念想,和她无关。”

我想起他所说的是这么一段:

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景,渡了多少河,才能走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别人不知道,世界无所谓,但这都没什么。想要看的风景,总得自己亲眼去看看,哪怕这风景没人在意;想要去的地方,总得自己站到那里,哪怕这地方静寂无声;想要遇到的人,总得努力站到她面前,哪怕最终擦肩而过。

我后来想明白了,这是包子的执念。

如果不做完这些,他就没有办法放下。

-2-

在墨尔本的时候,遇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姓高,前几年跟前妻来墨尔本旅游,就记得当时在中国超市,他前妻两眼冒光地说:“看看看,茅台茅台!”

他说,他前妻是贵州人,看到茅台总是一脸骄傲地说茅台是贵州的。

听故事的朋友点点头:“我也特别喜欢贵州,因为老干妈。”

我一巴掌打过去,说:“别打岔。”

故事继续。

小高离婚了心情差,没办法调节,心里就剩下一个强大的执念,非要再来墨尔本找那个超市再看一眼茅台。哪知道中国超市换地址了,他心灰意冷四处游**,正好看到我们在院子里喝酒。

我问:“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他摇摇头,说:“不知道。”

朋友立马接话,说:“没事,喝多了你就知道了,来来来。”

几杯下肚,小高气喘吁吁,居然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纸和笔,非要让我写电话号码。我写了一串在墨尔本的电话,他摇摇头,说:“写你在国内的。”

我写完后他又很快在纸上接着写了一串数字,看着很像是电话号码。他接连写了五遍一串同样的数字,突然哇的一声哭出声来。我问怎么了,他却不说话,把纸递了过来。

那五串同样的数字的确很像电话号码,只是少了一位,变成了空号。

他说,这是他前妻走的时候留下的手机号。

我问:“你有打过这电话吗?”

他说:“我看到这电话号码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可她已经走了。我从没有打过这电话,我知道少一位的电话是打不通的。你说她是不是忘记了?或者是最后一笔没写上?笔是不是突然没墨水了?”

我话到嘴边却不忍心说出来,只是说:“或许吧。”

但又觉得不能辜负他说了这么长一段故事,于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了这么一段话:放不下,因为还有一种强烈的执念,想着如果当初走得慢一些,一些事做得更好一些,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放不下,是因为从来没有认真告别过。你得在心里跟往事说一句再见,才能彻底放下那段回忆。

小高听完若有所思,说:“怪不得这一次虽然没有找到中国超市,但觉得心情变好了。”

-3-

有一次在南京签售遇到个姑娘,让我写了书里的一段话给她的前男友,那段话是这么写的:“愿你找到那个可以让你觉得温暖、可以陪你到世界尽头的人。”

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这段话,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还能记得姑娘的神情。

为了喜欢的人排队,就是想给他一个礼物,希望他会喜欢,但不奢望他会回来。

很久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有点懂了。

这些都是执念。

之所以会变成执念,是因为原本真心想要做这件事,是因为原本那个人就陪在你身边,而你是真的觉得这些念头都会一一成真。后来那个人离开了,打乱了你的生活,带走了你们所憧憬的未来,瞬间的空白让你无法适应,那些曾经想要一起做的事总是在深夜浮现在你脑海。你知道,如果不把这些事情做完,你就总会觉得你跟他的故事没有真正结局。

就像包子,如果不把那些地方都走完,就总觉得那段故事还会有后续。

我们只有出走,只有把脑海中的执念实现了,才能坦然地对自己说一句:“原来我的身边真的不会再有你了。”

告别需要仪式感。在时间把你的悲伤冲淡以后,你以为自己会忘记,却还是在某个街头想起曾经的你们。终于想起曾经一起说好的事,终于下定决心让自己放弃。终于不再试图联系,也不再手贱,可还是需要做一些事。

对了,包子的故事在某一年的圣诞节迎来了结局。

他风尘仆仆,穿山渡河,一个人走过本该是两个人去的地方;他拍了照片,写了明信片,却没有再寄出去。

那些照片被他放在陪着他旅行的包里,遗忘在路上,就像他曾经的故事,走着走着就放下了。

作死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死,作着作着就死了;另一种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没结果,但依旧在做。我们总以为大多数作死的人都是第一种,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

因为我还喜欢你,所以答应你的还是要做到。

因为我还喜欢你,所以一切的一切你都不必知道。

因为告别这件事,并不是要跟那个人去告别。告别是失去后,跟自己的回忆告别。

不需要谁盛装出席,也不需要别人知道。要告别的人不是你,而是当初的自己。

永远不要觉得作死的人没救,他们大多给自己画了底线,只是还没到。

等到了那个底线,心也就死透了,我也就不欠你什么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欠自己什么了。

就可以把你放在心底了。

然后,就可以告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