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桑榆(1 / 1)

我以前,总将人性的光辉,视为人对于大苦难无尽的忍耐和牺牲,而今,在欢乐里,我一样的看见了人性另一面动人而瑰丽的色彩,为什么无休无尽的工作才被叫作“有意义”,难道适时的休闲和享乐不是人生另外极重要的一面吗?

——三毛《逍遥七岛游》

三毛终于搬出了约根的家,住到了一家中级旅馆。在人们厌弃的穷人中间,三毛却发现了艺术的美,虽然这极具讽刺意味。

在一座博物馆里,三毛看到了自杀神。世上无论哪一种宗教都不允许人自杀,只有在墨西哥发现了这么一个连书上都没有提起的神,着实有趣。

三毛品尝着街头巷尾的小吃,感受着当地的市井文化,穿梭在城镇弯弯曲曲的街道,仔细观察在教堂广场上做弥撒的人,那些贫穷、可怜的面孔,那些扭曲的故事,对比约根的隆重招待,一再让三毛感受到人间的不平。

到了洪都拉斯,三毛更加感受到平民生活的艰难。三毛认为,这个国家的人似乎受着非常不平等的待遇。街上的餐馆价格昂贵得令人吃惊,沿途却都是乞讨的人。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各种肤色的居民都混住在一起。或许是对幸福怀着极度的渴盼,连巴士都取名为“青鸟”。

整个城镇都在拼命地吵闹。村庄里家徒四壁的住户门口竟然挂着“神就是爱”这几个字,读来令人心酸。但三毛仍旧说,洪都拉斯是一个“景色壮丽,人民有礼,安静而有希望”(1)的国家,对她来说,所行亦不过是穷乡僻壤,不能全部概括这个国家。

在原本的规划中,三毛将她与米夏的关系比作堂吉诃德与桑丘。她本来要做一个甩手掌柜,没想到,一路上语言不通、自由行走能力不够的米夏反倒成了高坐骏马的堂吉诃德,而她却成了勤恳办事的仆人。

一路走来,三毛反而没什么时间专心致志地写下沿途的感受。三毛感到好笑,于是抓紧时间为米夏布置了工作,殊不知惹出了更多笑话。

哥斯达黎加,号称“中美洲的瑞士”,在三毛看来,这里也可以被称作“中美洲的花园”。在这里,三毛受到好友妹妹一家的款待,见识到了谈吐迷人的农夫,深切体验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

首都圣荷西的中国餐馆非常多,价格非常低廉,生意却并不兴旺。三毛在这里认识了宁波老乡,品尝到传统的中国美食。同胞的热情让她一再感慨中华民族血脉的伟大与坚韧。

在巴拿马,三毛与表妹一家团聚。等真正体会到亲情时,三毛才发觉原来旅途是如此孤单。表妹的变化很大,性情已然掺杂了拉丁美洲文化,变得开放坦率,从不拐弯抹角,也不会特别小心翼翼地去安慰失去丈夫的三毛。可亲可爱的同胞情,给三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别前,面对依依不舍的亲人,三毛流下的眼泪都是“爱的负荷”。

短暂的停留之后,三毛再次踏上了旅途。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录,收集各种各样的杂物、书籍。三毛将部分行李寄存在了表妹那里,重要的东西则随身携带。在关于哥伦比亚的介绍中,参考书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强盗国家”。三毛提前做好了准备,未料想刚下飞机便被计程车司机多要了车费。住了两天的旅馆,价格竟然也上涨了。

在这个国家停留得越久,越深刻感到强盗般的民风。

米夏则更紧张,睡觉的时候锁了房间,还要用椅子抵着门。每次三毛去敲门,总是问了又问,他才打开。三毛在街上吃小摊子的食物,还被要求提前付账,摊主无奈地表示,只不过担心食客拿了食物就跑掉。原本喜欢夜行的三毛,这次也终于小心谨慎起来。这个城市不按照常理出牌,甚至连警察都像强盗,米夏被莫名其妙地抓了两回,又放了回来。离开的时候,三毛发现行李都被打开,很多零碎的东西都消失不见,想必这是机场工作人员留下的临别纪念吧。

哥伦比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在这里,南美洲的天主教与早期的巫术文化掺杂在一起,许多神迹反而让人感到可怖。然而,当三毛将这些经历发表后,却引来无数争议,对于哥伦比亚的公民来说,这些都是不公平的评价。可对三毛这个旅行者来说,这是她亲身的经历与感触。不过,出于礼貌,三毛还是特地回信给向她提出意见的神父表示歉意。

三毛感受了印第安风情之后,认为印第安人是世上最美的人种,并且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就是南美印第安女子的转世。她虚构了一个药师的孙女,叫“哈娃”,在情感上度过了短暂而丰富的一生。这与三毛体内的传统中国女子的灵魂并不相悖。她们一样热情、勇于奉献、向往自由、崇尚纯洁热烈的感情。或许传统古老的民族文化都有这样的根基,无论身处哪个国度,无论在地球上哪片大陆,都不乏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在厄瓜多尔的小岛上,三毛感受到了熟悉的乡愁。她自称哈娃,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与村民们一起吃饭、劳作,望着雪山与湖泊发呆。离开前,印第安朋友为她梳头,这一幕被突然到来的米夏拍了下来。

现代文明的突然出现,惊住了当地人。三毛被戳穿身份,只好仓皇离开。

印加帝国早先的都城、高原上的城市、秘鲁古城古斯都是三毛一定要探访的地点。海拔3500米的古城被草原围绕着,显得气派非凡。建筑由印加的石基叠建,是西班牙殖民时代遗留下的产物。文化的交杂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美。

三毛与米夏抵达的时候正值雨季,交通不便,客人滞留在这里,找到一家旅馆安身难上加难。高原反应让三毛头痛欲裂,呼吸急促,被米夏喂了一杯古柯茶之后睡了过去。第二天醒来,三毛又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旅人。旅行开始之前,三毛总会做好功课,了解当地的历史。这里有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被游客不断带来的新文明冲击着。与游人们的交流,让三毛对前世今生之说更加笃定。

大雨并没有阻碍三毛游览的脚步,即便举步维艰,三毛仍旧能从中找到灵感。空空****的剧场,没有什么人看演出,但三毛尽了观众最大的责任,极尽所能地给予表演者掌声与赞美。在三毛的评价里,这些艺人是骄傲的,他们展示的是艺术,收获的是赞美。

为了表达感激,团长为她一个人演奏了一首尚未定下标题的作品。三毛感动不已,她所能交换的只是金钱和赞叹,而对方却将这一首艺术作品的生命完整地交付给她,这是三毛无法回报的深情厚谊。

连日大雨导致铁路被毁,三毛与米夏只好在一片混乱中逃离。劳苦的奔波终于让三毛病倒,米夏为她感到遗憾,但照片还是要拍的,只好自己登上飞机,观赏那片布满几何图案的沙漠。

在玻利维亚,三毛感受到巫术的神秘与当地人“最真挚的爱和慷慨”,有宾至如归的喜悦;在智利,她感受到的是几乎完全现代化的文化氛围,失去了原始风采的国度让三毛略感失望;在阿根廷,三毛在一家牧场上策马狂奔,在马背上体验风的速度,这位迷人的东方女子险些被留下来做女主人……

三毛热爱旅行,喜欢在旅途的感觉,但她爱看的不是那些风景,而是风景中的人,是风景与人之间交会出的情。

在米夏看来,三毛真的容易让人“大吃一惊”。她知识丰富,看书虽然杂,但是过目不忘。不仅如此,无论吃过什么、在哪里吃、与谁一起、价钱多少,她都能记得,甚至没有忘记十几年前住在芝加哥时香肠的售价,并且会与其他城市的价钱相比较。

在整个旅行过程中,米夏总觉得自己是个“笨瓜”,而三毛则像老师一样耐心地教导他。三毛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亲自看一看,亲自看一看,亲自看一看……”(2)

她那样体弱多病,却又那样坚强,总是在说:“我们一定要到那里。”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抵达目的地。

米夏非常崇拜三毛,他说:“三毛的聪明活泼会透过语言发散出来,让人如沐春风。”(3)任何人如果跟她聊过五分钟,一定对她念念不忘。因为当她讲起话来,就像是“玫瑰在吐露芬芳”(4)。

(1) 引自《青鸟不到的地方》,收录于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2) 引自米夏《飞越纳斯加之线》,收录于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3) 引自米夏《飞越纳斯加之线》,收录于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4) 引自米夏《飞越纳斯加之线》,收录于三毛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