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才思无双,落笔传情,同时她的身上还有着中国传统女人端庄贤淑的品行。她的文字,或许不如张爱玲的惊艳传神,却别有一番清新隽永。张爱玲曾说,读苏青的文字,有种“天涯若比邻”的广大亲切之感。就仿佛遇到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愿意听她倾诉人生的苦乐喜悲,以及她的满怀希望,甚至从她的倾诉中,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当上海沦为孤岛,苏青根本无意卷入政治纷争。她没有迎合当时的权贵,同时也对慷慨激昂的抗战文学敬而远之。
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只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唤醒天下所有女人。《结婚十年》出版之后,苏青的《歧途佳人》《浣锦集》《饮食男女》《续结婚十年》也陆续出版。其中,《浣锦集》被张爱玲认为是苏青最好的作品,张爱玲还专门为她写序《我看苏青》。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因为与大汉奸陈公博的“亲密”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人们骂她是“文妓”“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司马文侦还在《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列出了张爱玲、张资平、谭正璧等十几个文化汉奸,苏青的名字也在其中。
1946年,陈公博被枪决。对于苏青来说,那是“报纸上第一项触目的消息”。
她本以为,即便时代变迁,自己依然可以再展芳华。于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她和张爱玲都选择留在上海。苏青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已经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于是,曾经在文坛红极一时的她和张爱玲,双双成为边缘人。
张爱玲很快便决定离开,苏青却决定脱下美丽的旗袍与高跟鞋,换上革命的马列装与浅口布鞋,主动去迎合这个时代。她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对新生活的第一步尝试。可惜,这算不上一份工作,做不到最基本的养家糊口。于是,苏青便写了《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自杀》等三十二篇稿件寄给香港《上海日报》,却没有收到分文稿费。
1966年,苏青被抄家批斗,又被剧团辞退,生活无着,还经常受邻居欺负。她和离婚的小女儿、小外孙三代人,挤在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她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丝留恋。
1982年,六十九岁的苏青在寓所里去世。临终,她很想再看一看《结婚十年》,但可惜,家里并没有这本书。
泛黄的老照片中,年轻的苏青很美,标准的鹅蛋脸,一双明慧的大眼睛。抿嘴浅笑,颇有传统中国大家闺秀的风范。自从三十一岁离婚,她便终身没有再婚。虽然与不同有妻室的男人有过暧昧关系,说到底,她还是渴望家庭。不然,她也不会说出那样悲凉的话语:“天下竟没有一个男人是属于我的。他们也常来,同谈话同喝咖啡,有时也请我看戏,而结果终不免一别。他们有妻,有孩子,有小小的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