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谁,都能精彩过一生(1 / 1)

1914年,十五岁的董竹君和二十七岁的夏之时结婚了。那一天,夏之时穿着一身笔挺的燕尾服,董竹君身着法式婚纱、白头小皮鞋,一脸幸福的模样。夏之时的革命党朋友都出席了婚礼,他们称赞夏之时和董竹君是“文明结婚”。

谁说青楼女子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董竹君偏要向全世界证明,卖唱女,也能过上幸福的人生。

婚后不久,董竹君追随夏之时去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学校。婚姻的最初总是甜蜜的,然而相处一段时间之后,董竹君却发现,夏之时身上曾经最吸引她的那些东西,渐渐变得令她无法接受。

夏之时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他并不希望董竹君去学校上课,也不喜欢她和朋友过多交往。他索性让她退了学,并为她聘请一位家庭教师,让她在家里学习。

他们在日本生活了四年,董竹君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并且,他们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大女儿夏国瑛便是在那时出生的。

夏之时有公务临时需要回国,临行前,他交给董竹君一把枪,说是用来防贼。不过,他随后特意强调,若是董竹君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就用它自杀。

原来,所谓爱情,竟这样毫无信任。或许从内心深处,他还是轻视她曾经是青楼女子的身份吧。更过分的是,因为不放心董竹君,夏之时特意让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来日本。名义上,四弟是来陪二嫂读书;实际上,是肩负着监视董竹君一举一动的使命,以免她红杏出墙。

她想去法国留学,夏之时坚决不肯,执意让董竹君跟她回四川。她虽无奈,但还是跟他回去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更深的侮辱。夏之时的革命党朋友们,瞧不起这位青楼出身的军官太太,他们看她的眼神带着嘲讽,背地里谈论起她:“一介青楼女子能念好书?不过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夏之时的家人更是接受不了青楼女子成为儿媳,尤其是夏之时的母亲,公然放话:“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况且嫁给我们这种大户算怎么回事?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

在夏家人眼里,她是地位低贱的“偏房”,哪怕她做得再好,也可能随时被“休掉”。为了女儿,为了曾经的爱情,董竹君默默忍耐着。白天,她忙着做家务,缝纫、烧菜、洗衣,招待客人,算账,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晚上还要挑灯奋战,读书看报,学习知识,累得两眼红肿。

如此操劳,就是为了让别人挑不出她的错处。就连当初轻视她的那群革命党人都不禁交口称赞,对夏之时说:“你们家前面琅琅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可是婆婆总是极尽苛刻之能事,处处与她作对。在夏家没能站稳脚跟的董竹君,只能委曲求全。

董竹君最不能容忍的,是夏之时的重男轻女。她生了四个女儿,夏之时一个都不疼。她想让四个女儿接受教育,夏之时却觉得女孩子读书无用。他们开始吵架,吵得不可开交。

当时四川的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军阀混战,夏之时不愿蹚浑水,于是在家隐居。四川的大户人家都有抽鸦片的陋习,夏之时也渐渐染上,脾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爱出门。

董竹君过够了依靠丈夫生活的日子,她坚信自己有赚钱的能力,于是提出想要自己做生意。夏家向来重视脸面,哪能容忍少奶奶抛头露面经商?这一次董竹君决不妥协,夏之时拗不过她,只得出钱为她开办“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赚了一些小钱。

董竹君的人生,开始蒸蒸日上,而夏之时却开始走下坡路。对鸦片的沉迷,让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甚至在董竹君即将临盆的时候,对她大打出手,原因荒谬得可笑:只因她没有陪他打麻将。

偶尔清醒时,夏之时也会反思,反思到最后,就变成了抱怨。他曾对好友戴季陶说:“我家搞成这样,说到底是我没用。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在外面混得一塌糊涂,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但他家中有五个老婆。这五个老婆在外面都是母老虎,到了家里都老老实实的,从不敢跟丈夫吵一句。我呢?大小也算是个四川名人,家里却一团乱。家里本来是月月吵架,后来是周周吵架,现在干脆是天天吵架,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了。”

戴季陶笑着说:“其实,如果你娶的是一个四川本地的名门淑女,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归根结底,他们认定自己没错。唯一的错误,便是娶错了人。

于是,对董竹君的父母,和他们的四个女儿,夏之时选择了轻慢对待。在董竹君心中,夏之时再也不是当初那道光,他开始变得暗淡,甚至逐渐黑暗。董竹君觉得他们之间的夫妻情感越来越走向破裂了。他曾是她的英雄,可当英雄落寞,竟然也能如此不堪。

1928年,夏之时因为生病,需要去上海治疗。他独自前往,留在四川的董竹君,则已经开始酝酿一场“出逃”。她将黄包车和纱厂两处生意变卖,带着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以及自己的父母,离开了四川。

督军夫人离家出走,震惊了整个四川。很多人将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夏之时被气得双手发抖。

董竹君也来到上海,想留在这里打拼,夏之时则坚决反对。一番争执之后,董竹君占了上风。夏之时同意让她留下,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带走他们唯一的儿子。

夏之时曾不止一次写信劝董竹君回四川,董竹君却打定主意,再也不要回到那座囚笼。最后,夏之时专程赶到上海,要和董竹君好好谈谈。董竹君回忆道:“当时他在楼下,我准备下楼去。突然我觉得双腿无力,浑身颤抖,我明白这是最后摊牌的时间了。从此以后,我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们讨生活了。”

她的倔强令他愤怒,他甚至讥讽地说道:“如果你董竹君也能在上海成功,我就用我的手掌煎条鱼给你吃。”

丈夫的羞辱,让她留在上海的念头更加坚定。虽然已身为五个孩子的母亲,但事业这件事,什么时候都可以从头开始。

起初,董竹君的生意开展得非常不顺利,赔了许多钱。那段时间,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被她当掉了。夏之时得知以后,反而停止了给她们钱款,就是想趁机逼迫她们回家。

董竹君咬着牙挺过去了。分居整整五年,夏之时再次来到上海。一抹讥讽,挂在他的嘴角。刚一见面,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几年不见,事业有什么成就?”董竹君知道他是来看笑话的,更知道这段婚姻再也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