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新生,必须忍受涅槃的疼痛(1 / 1)

有的人一出生就大富大贵,一生顺遂;有的人天生困顿,每走一步,都要历尽坎坷。我们永远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掌控未来的命运。即便生下来就握着一副“烂牌”,也能成为人生赢家。

繁华的上海,有一个名叫董竹君的传奇女子。生于乱世的她,不是天生的公主,却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高贵的“女王”。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一户贫苦人家里。父亲是个拉黄包车的车夫,母亲靠给富人家做用人补贴家用。穷人家的孩子,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董竹君的乳名叫“阿媛”,父母和邻居总是亲切地唤她“媛媛”。小时候的董竹君,是个十足的美人坯子,一副聪明伶俐的模样,大家偶尔也会唤她“小西施”。

她并不是家中的独女,还有一对年幼的弟弟妹妹。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穷人,满足温饱尚且吃力,若是生病,便只能听天由命。董竹君就这样亲眼看着弟弟妹妹因为没钱治病而夭折,成为家中独苗的她,得到了父母加倍的疼爱。

穷人家的孩子,父母能给予的最大宠爱,便是省吃俭用供她读书。董竹君喜欢去私塾,那里会暂时让她忘记生活的贫困。有书可读的日子,是董竹君童年为数不多的快乐回忆。

然而命运似乎不愿意给这个家庭太多的馈赠。没过多久,父亲染上了伤寒,不但不能出去拉车赚钱,还需要大笔的费用医病。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也几乎同时被东家辞退,一家三口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董竹君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堂,辍学回家。

父亲的医药费让一家人入不敷出,母亲却作出了让董竹君不理解的决定。她四处求人借钱,把董竹君送去学京戏。面对女儿的疑问,母亲的眼神有些闪躲,她含糊其词:“你学吧,先别管。”

董竹君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原来,为了活下去,父母只能选择最下策,将她抵押到堂子里,做三年“清倌人”。

所谓“清倌人”,便是只卖艺不卖身的妓女。董竹君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窄窄的胡同。在那些胡同的深处,坐落着许多堂子。董竹君从小就听说,那些“清倌人”永远生活在见不到阳光的角落里。偶尔,她也能听到咿咿呀呀的京戏声,但更多的,是男人们调笑的声音。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也会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她在堂子里的名字叫“杨兰春”,那一年,董竹君还不到十四岁。在晚年的回忆录里,董竹君记录了自己第一次拍照片的情景:“照相那天,好像是端午节,我戴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对碧绿色的翠玉耳环,穿一身当时最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将头发梳成最时兴的刘海剪刀式,手腕子上戴了一对水金花式的金镯子,漂漂亮亮地去到时芳照相馆,然而我的心情却是那样的沉闷。”

进入堂子,就等于掉入了脂粉丛。董竹君呼吸的空气里,都充斥着甜腻的脂粉气。那里的确见不到阳光,即便是大白天,一样像夜晚一般昏暗。她没有机会独自走出堂子,无论去哪里,身边都有人“照顾”着。不需要伺候客人的时候,董竹君偶尔会望着家的方向。在昏暗的青楼度过三年,对于她刚刚开启的人生,显得那样漫长。

为了博取客人的欢心,青楼女子必须卖笑。董竹君却笑不出来,一副“冰美人”的模样,反而让她很快出了名,成了青楼里最受欢迎的摇钱树。

这是董竹君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她知道,一旦成为青楼的“头牌”,便再也没有脱身的机会。老鸨是无论如何不会把摇钱树放走的,她们会榨干她身上最后一滴血,直到她年老色衰,再也无人问津为止。

一个英雄,在董竹君最需要的时候,降临她的生命。他叫夏之时,是革命英雄,年仅二十四岁便担任四川副都督兼蜀军司令。他仪表堂堂,才华横溢,温柔善良,如同一缕阳光,照进董竹君的生命。

夏之时一眼就看出董竹君的与众不同,他总是教导她要认真读书。董竹君也看出,夏之时和别的客人不一样,他不是为了找姑娘来的,每次来青楼,他只和几个朋友一起讨论着什么,看上去好像都是重要的事情。董竹君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道:“我更细心地观察夏爷了,见他身材高壮、肤色白润,额宽、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神态英俊,性格豪爽,自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对镜自照,暗自喜欢,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他提出为她赎身,她坚决拒绝。董竹君告诉夏之时:“我自己会想办法逃出去的,不用你花钱。以后我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的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那我是受不了的。”

她要堂堂正正成为他的妻子,和他在一起之前,她要约法三章:第一,坚决不做小老婆;第二,带她到日本学习;第三,成家后,共同经营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夏之时答应了,董竹君也真的凭借自己的机智脱身。她先是装病拒绝卖唱,老鸨一气之下把她关进一栋小楼。她借口要吃水果,支开了所有人,然后脱去身上的华服,摘下金银珠宝等首饰,只穿一身素衣,清清白白逃离。

奔赴夏之时身边的一路上,董竹君觉得“一直被束缚在身心上的什么东西全部解除了!能向天空飞翔似的浑身轻松,乐开了花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对自由的体会,永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