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女人的必需品(1 / 1)

女人到底该是什么样子才算完美?你娇娇滴滴,他嫌你不善解人意;你坚强独立,他嫌你不温柔可人;你人情练达,他嫌你不天真单纯……

事实证明,无论女人怎么做,在男人眼中都没有完美的样子。若不懂得做自己,你取悦他的每一点,都能被他挑出错处。

女人为什么要绞尽脑汁去取悦男人?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取悦自己?

太多女人把嫁个好男人当成终生目标,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女人宁愿选择单身,也不愿和随便一个人搭伙过日子。哪怕顶着“剩女”的称呼,还是能用坚定的眼神对抗一切流言蜚语。

才女吕碧城,称得上民国第一“剩女”。她终身未嫁,却并非不够优秀、不够美丽。若将她的经历列举出来,许多男子都望尘莫及。

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人称近三百年来唯一一位女词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民国时期第一女富商。

若论才情,大名鼎鼎的秋瑾都甘拜下风,张爱玲甚至称赞道:“中国人不太赞成触目的女人,早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清朝,却有一位才女高调彩衣大触世目,便是吕碧城。”

若论容貌,苏雪林则毫不掩饰对她的赞赏:“从某杂志剪下她的一幅玉照,着黑色薄纱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支,美艳有如仙子。”

选择终身不嫁,是因为她足够骄傲。上天注定她无法遇到那个足以匹配得上她的灵魂,她就索性一个人活得精彩。

吕碧城的出身,算得上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进士,学生无数,家中藏书颇丰。吕碧城自幼便饱读诗书,书香浸染的童年,影响了她的一生。母亲与父亲十分登对,身为名门闺秀,诗词、绘画皆精通,吕碧城也随母亲学了一手好丹青。

吕碧城虽非嫡出,但从未受过父亲轻视。吕家家风极正,吕家三个女儿,诗文皆颇有造诣,其中,吕碧城便是最出色的一个。

五岁那年,吕碧城随父亲一起逛花园。父亲见到风吹杨柳的唯美意境,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不料想跟在父亲身后的吕碧城竟立刻接道:“秋雨打梧桐。”

吕碧城的文采惊艳了父亲,七年以后,她又凭一阕小词,惊艳了大诗人樊增祥。吕碧城在词中写道:“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情,写入丹青闲寄。”

樊增祥还专门写诗称赞这阕词:“侠骨柔肠只自怜,春寒写遍衍波笺。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与剑仙?”少女吕碧城,便已有一腔豪情,这便不难理解为何日后的她,在逆境中依然如此刚烈。

若是父亲在世的时间久一些,吕碧城或许会像大多数名门闺秀一样,嫁给父母为她选定的如意郎君。那么她的人生结局如何,无人可知,唯一可以断定的是,人生的过程,一定不会像现在这般精彩。

吕碧城十三岁那一年,父亲突然离世。因为家中没有儿子,吕家族人以无后为名,企图霸占财产。他们丝毫不念及骨肉亲情,甚至串通匪徒绑架了吕碧城的母亲。

危急关头,吕碧城表现得异常冷静。她立刻写信给父亲生前的好友和学生,恳请他们伸出援手搭救母亲。

她的四处奔走,给匪徒制造了舆论压力,终于将事情闹大,成功将母亲营救出来。从那一刻起,吕碧城便已明白,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人性也并非原本善良。她开始不对任何人抱有幻想,只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世人再也不敢小觑这个柔弱的少女,然而,正因为她的勇敢,却吓退了未来的婆家。

父亲在世时,曾为吕碧城订了一桩婚事。就在母亲平安无事回家之后,吕碧城未来的婆家突然上门退婚。他们的理由简直可笑,觉得吕碧城小小年纪,便能“呼风唤雨”,日后若是过了门,定不会安分守己。

危难关头挺身救母,竟然成为被退婚的理由。或许在婆家眼中,未来媳妇的人选应该是聪慧而不精明、温柔而不勇敢的,这样才能任由他们拿捏、摆布。

这样一桩婚姻,不要也罢。母亲不愿再生事端,无奈答应退婚。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纵然坚强如吕碧城,也无法接受自己是个被婆家“退回来”的人。正因如此,她的人生观、爱情观、婚姻观都为之改变,哪怕日子再艰难,她也不愿把自己轻易托付给一个男人。

流言蜚语让吕碧城的母亲苦不堪言,吕家族人又将她们视为眼中钉。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带着四个女儿,一起投奔吕碧城的舅舅严凤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