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你对我好,我知道,但我们不合适(1 / 1)

我虽然穷,但想做一个好人。

公元81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随着“嘎吱嘎吱”的踩雪声,一个中年人慢慢走出国子监的大门。因为积雪太厚,他的布鞋都被浸湿了。他叫张籍,国子监助教,级别从六品。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就是韩愈的大弟子。可惜韩老师此时也只是正五品的太子右庶子,想拉学生一把都无能为力。

张籍拎着破旧的皮包,显得很颓丧。他正琢磨着去菜市场买点便宜蔬菜,最好能加二两猪头肉、半斤绿蚁酒,那就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啦。结果刚路过门卫室,就听到有人喊:“呦,张老师下班了,有您的快递。”

张籍快步走过去,从门卫大爷手中接过一个包装十分精美的文件袋。“请我外出讲课,也不用这么奢侈吧。难道是……定金?”一想到这里,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呼吸变得急促,双目充血,苍老的双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唰”,文件袋被撕开了。

张籍震惊了。原来文件袋里不是定金,而是比定金更珍贵的东西: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亲自发来的Offer,请他去山东上班。

“张老师,我很喜欢你的诗。不如来山东帮我写文案呗?年薪一百万,有福利分房、带薪休假……您考虑一下?”天上掉馅饼,张籍被砸晕在了雪地里。

可能有人不知道李师道是何人,这里解释一下。

公元765年,一个叫李正己的军人发动兵变,坐上了平卢淄青节度使的宝座,统治着山东全境,成为唐朝当时最有势力的封疆大吏。从此以后,节度使的宝座就再也没改过姓,老子死了儿子上,儿子死了孙子上,正所谓三生三世千里山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李师道就是李正己的孙子。他们的家族统治山东已经五十多年了,比号称“民国不倒翁”的阎锡山还多十四年。牛否?牛也。

家族势力很牛,李师道本人更牛。他是山东的军阀,也是朝廷的宰相,还是从一品的司空。在整个大唐,连皇帝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我比李师道牛。”

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这一点绝无虚假。两年前,唐宪宗想收复淮西镇,结果消息刚刚透露出去,李师道就派人烧了朝廷的仓库,意思是:我饿死你。

宰相武元衡发了一条微博:“我打算削藩,支持的点赞。”李师道看了很生气,派出刺客在大明宫前射死了武元衡。

李师道不仅有钱有势有地位,还特别心狠手辣,坚决贯彻自己的座右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送你一程。

如果张老师能认清形势,应该赶紧收拾行李买火车票直奔山东,抱紧李师道的大腿喊一嗓子:“小弟来迟也!”可是,张籍并没有。他把精美的Offer随手扔到雪地里,还上去踩了两脚,然后冒着风雪向菜市场走去。

其实,张籍没理由拒绝这份工作。他从小刻苦读书,可总是时运不济,落榜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晴天霹雳,但对张籍来说,却是家常便饭。直到三十三岁那年,一个饭局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天,孟郊请张籍吃烩面。张籍吭哧吭哧去了之后,才发现还有一个面目儒雅的读书人。

“你好,我叫韩愈。”

“你好,我叫张籍。请韩老师多多指教。”

韩愈比他小两岁,但人家已经中进士六年了,现在是宣武节度使推官,公检法都归他管。三十岁的正处级,你感受一下。

正因为一起吃烩面的“一面之缘”,韩愈收张籍为学生,并在第二年推荐他中进士。唐朝的科举考试不糊名,只要关系够硬,考官就能直接让考生中进士。可即便中了进士,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只有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得到职位和薪水。如果这一关过不了,进士头衔基本没什么用。

整整七年后,张籍才得到了职位,太常寺太祝,正九品。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烧香磕头。可以想象,他的工资不会多,五险一金也是最低标准。比他惨的,估计只有临时工了。更惨的是,他的眼睛有病,都快瞎了。

于是,张籍就有了一个外号:穷瞎张太祝。一个又穷又瞎的老书生,除了和几个诗人琢磨琢磨写诗,又有什么前程可言呢?

就这样烧香、磕头、写诗,终于在十年后感动了朝廷,把张籍调到了国子监当了一名助教。穷太祝变成了穷教书匠,也就聊胜于无吧。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收到了李师道的Offer。到天下第一号猛人身边做文案,可是常人梦寐以求的事,反正朝廷也不重视他。当李师道开心的时候,趁机写一首诗拍拍马屁,把李大人哄高兴了,赏赐点房子、车子都不在话下。何况在领导身边工作,谁都得给几分面子。

里子面子都有了,等以后退休回老家,也可以跟老乡们吹牛:“想当年,我在李大人身边的时候……”

接受邀请,前程是光明的;如果拒绝邀请,武元衡的例子就在眼前。刀子还是票子,随你选。然而,张籍选择了刀子。

如果开上帝视角,我们会说:“李师道还有三年就完蛋了。张籍实在是太聪明了,不愧是大诗人啊。”可在当时,谁都不会想到三年后的翻天覆地。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张籍拥有很强的政治才能,比如对局势作出分析判断,比如对唐宪宗和李师道的性格作出揣摩……他只是个穷书生而已,只会写诗。

我觉得,张籍拒绝李师道的原因,是因为契约和底线。既然已经和唐朝的李老板签订了工作合同,就应该恪尽职守。虽然朝廷并没有重视自己,但起码提供食宿,解决编制,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人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纸合同、一对结婚证看起来没什么用,但它的作用在于给了双方仪式感,让双方都明白:契约,是要遵守的。

老板和下属,丈夫和妻子,各负其责。如果有一方不遵守合同的规则,那么另一方当然可以选择分手。但是对张籍来说,朝廷和李老板并没有对不起他。

契约精神,是任何关系的稳定器。

更重要的是,李师道太没有底线。他身为朝廷的官员,依仗兵强马壮,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刺杀宰相,火烧仓库,把能作的死都作了。人一旦丧失底线,就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他今天能勾引张籍,明天还能勾引别人。张籍又能拿什么保证,自己能拴住一个渣男的心?

虽然薪水很丰厚,但张籍还是告诉自己:远离渣男,得永生。更何况,跟没有底线的人在一起很危险,就算今天还是勾肩搭背的哥俩儿,但谁都不能保证,明天的李师道会不会逼他做一些突破底线的事。张籍虽然穷,但他还想做一个好人。

买了菜,吃了猪头肉,喝了一壶酒,张籍给李师道写了一封很客气的信,标题就叫《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你对我的好,我都知道,但我还是要给你发一张好人卡。实在不好意思,我不能。虽然在最后说“恨不相逢未嫁时”,但也是客气客气,要不然李大人真派刺客来个一箭穿心,就不好玩了。

张籍的好友孟郊,也曾经写过一首《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叔叔,我们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