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记》:《红楼梦》的创作蓝图(1 / 1)

红楼探玉 王一 2805 字 7天前

人生如梦,一场红楼梦。

这梦里有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但这梦又是虚无缥缈、荒诞无稽的。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人生真的是一场梦吗?

你我难道只是生活在一场梦境当中?但其实我们本来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游戏?

再牛的科学家也无法证明人生不是一场梦,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在人死去后才会知道。

死以后,也许你还会醒来,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时空,刚才的人生经历仍然历历在目,但你被告知你刚才只是玩儿了一个游戏,一个完全沉浸的体验,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

这梦境曾让你抛去过去的记忆,全心投入,各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犹如真的经过一般。

这就是《红楼梦》的设定,而这个设定源自《邯郸记》。

《邯郸记》梗概:吕洞宾到人间遇见卢生,送给卢生一枕,带其入梦。在梦中,卢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入赘豪门、高中状元、开疆扩土、远征吐蕃、立功封爵、奸臣诬陷、举家被抄、被流放险些丧命、冤情得雪官复原职、晚年奢侈、儿孙满堂、最后去世。卢生梦醒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幻,从而大彻大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境,接替何仙姑在天庭扫花。

一、人生游戏机

玩儿游戏需要一部游戏机。《邯郸记》中的游戏机是一块磁枕。

仙姑别去,不免将此磁枕褡袱驾云而去也。枕是头边枕,磁为心上慈。

——《邯郸记》第三出《度世》

这磁枕可是件宝物,用高超的炼丹法术造就:

(吕)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这是按八风,开地户,凭二曜,透天枢。

——《邯郸记》第三出《度世》

吕洞宾把磁枕带到人间,磁枕带着卢生体验了一场红尘游戏。

(吕)卢生,卢生,你待要人生得意,我解囊中赠君一枕。(开囊取枕与生介)(尾声)看你困中人无智把精神倒,你枕此枕呵,敢着你万事如期意气高。店主人,你去煮黄粱要他美甘甘清睡个饱。(吕下)

——《邯郸记》第四出《入梦》

卢生在磁枕上睡着,就进入了另一个人间。在这个人间里他最先看到的就是“红粉高墙”。后来《红楼梦》的名字可能就来自于此。

(做跳入枕中)(枕落去)(生转行介)呀,怎生有着一条齐整的官道?(行介)好座红粉高墙。

——《邯郸记》第四出《入梦》

在梦中,卢生经历了跌宕起伏、但又精彩纷呈的一生:入赘豪门、高中状元、开疆扩土、远征吐蕃、立功封爵、奸臣诬陷、举家被抄、被流放险些丧命、冤情得雪官复原职、晚年奢侈、儿孙满堂、最后去世。

直到死后,卢生才发现原来是梦一场,才发现“眼跟前不尽的繁华相,当初是打从这枕儿里去”。

枕儿内有路,分明留去向。向其间打滚,影儿历历端详。难道这一星星都是谎?怎教人不护着这枕儿心怏?忽突帐,六十年光景,熟不的半箸黄粱?

——《邯郸记》第三十九出《生寤》

《邯郸记》中,仙人吕洞宾把磁枕交给凡人卢生,卢生经历人生一梦,醒来大彻大悟,跟着吕洞宾升仙而去。

《红楼梦》中,只是把磁枕换成了石头,卢生换成了贾宝玉,吕洞宾换成了一僧一道。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二、盗梦空间

卢生从梦中醒来,就跟着吕洞宾云游,后来到了蓬莱仙境,才发现从仙界的角度,人间也都是虚幻的,在人间做梦更是虚幻中的虚幻。

啊,原来是梦中梦!原来是盗梦空间!

一片红尘,百年销尽。闲营运,梦醒逡巡,蚤过了茶时分。(生)师父,前面一簇高山流水是哪里?(吕)此乃蓬莱沧海,大修行之处也。

——《邯郸记》第四十出《仙缘》

真正的现实只存在于仙界。

仙界中,吕洞宾带卢生拜见八仙。张果老怕卢生“痴情未尽”,就让其他六仙分别提点了他一番,以卢生经历的黄粱一梦为例,告诫他沉溺人间的虚幻和可笑。

〔汉〕什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生叩头答介〕我是个痴人。

〔曹〕什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生叩头答介合前〕

〔李〕什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生叩头答介合前〕

〔蓝〕什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生叩头答介合前〕

〔韩〕什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生叩头答介合前〕

〔何〕什么大恩亲。纒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邯郸记》第四十出《仙缘》

这番话把人间的一切好事都贬低了个够,从娇妻到科考,再到功名、富贵、子孙,都是痴人说梦。《红楼梦》中跛足道人有一首《好了歌》,内容十分相似,我怀疑就是从这段六仙点醒词中脱生出来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

《红楼梦》中也有梦中梦。

贾宝玉的人生就是神瑛侍者的黄粱一梦,而贾宝玉在虚幻的人生中还会做梦。不过与《邯郸记》不同,贾宝玉的梦不是进入另一个人生,而是带他回到仙境,警幻仙姑让他提前看到人生的结局,希望他将来能够开悟。这有点像是将《邯郸记》似的结局拆出一小部分,预先上演。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红楼梦》第五回

三、度和被度的

在《邯郸记》里,度人的是八仙,被度的是卢生。

在《红楼梦》里,度人的是一僧一道,被度的是贾宝玉。

《邯郸记》里的卢生,经历了从富贵到流放的过程,经历了从美满婚姻到妻离子散的痛苦。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有类似经历。被度的人很像。

那么,度人的神仙呢?

八仙和一僧一道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也大有关联!

让我们先看看一僧一道的样子吧: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红楼梦》第一回

只见那和尚是怎生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看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但见: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再仔细看看八仙的打扮,就会发现蓝采和与铁拐李的形象和一僧一道非常相像!

南唐沈汾《续仙传》中描述了蓝采和的扮相: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蓝采和是个乞丐,天天破衣烂衫的,而且“一脚跣行”,就是一只脚光着。这和“跣足”的癞头和尚是很像的。

关于铁拐李,据《续文献通考》记载:

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

在百度百科中,是这么介绍铁拐李的形象的: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多被认同的说法是江津李家坝人,因为李家坝早期仍然有相关遗迹,政府目前正在原来的遗迹九本秋筹建八仙苑,但人们普遍接受的铁拐李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

大家看,铁拐李“头发蓬松”又“瘸腿”,这不跟“跛足蓬头”的跛足道人很像吗?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选八仙中的这两位作为《红楼梦》中神仙的原型呢?

这是因为蓝采和与铁拐李分别代表“贫”和“贱”。

八仙其实是各有代表的。吕洞宾代表男,何仙姑代表女,张果老代表老,韩湘子代表少,汉钟离代表富,曹国舅代表贵,蓝采和代表贫,铁拐李代表贱。加在一起就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蓝采和与铁拐李的身份都是乞丐,所以是贫贱之人的代表。

曹雪芹用贫贱之人作为神仙在人间的幻象,是大有深意的。说这体现了他对贫贱之人的同情,倒不如说体现了他对贫贱之人的敬畏。

贫贱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往往是人数最多的人群。他们生存状况恶劣,往往填饱肚子都是问题。他们没有土地财产,甚至没有固定工作或收入来源。他们受到各方面的压迫,没有什么人身权利。

这些人是最卑贱的,最不受社会待见的,没有什么人看得起他们,没有什么人为他们说话。

但是曹雪芹敬畏他们。

曹雪芹敬畏他们,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做过乞丐,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也许是因为他认为他们的心灵最干净,宁愿守贫也不作恶?也许是因为他认为他们当中蕴含巨大的威力,只是还没有到改朝换代的时候?

但无论如何,曹雪芹非常敬畏贫贱之人。在他的眼里,神就藏在他们中间。

除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红楼梦》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神仙,外表看也是个贫贱粗鄙之人,而且她是书中最大的神!

这个人是谁?我还是先卖个关子,后文中再给大家揭秘。

四、《红楼梦》中的《邯郸记》

除了故事框架、人物设定和思想性上的相似以外,《红楼梦》在文本细节上也借鉴了很多《邯郸记》的内容。让我们在这里举些例子吧。

1.扫花

《邯郸记》:(吕洞宾:)“先是贫道度了一位何仙姑来此,逐日扫花。近奉东华帝旨,何姑证入仙班。”“欠一个蓬莱洞扫花人。”

《红楼梦》: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脂砚斋:写出扫花仙女)。

解析:扫花在《邯郸记》中代表升仙。《红楼梦》中将扫花这个细节用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是暗示两个人来自天界,以及两人将来会回归天界,归位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

2.《赏花时》

《邯郸记》:(何仙姑:)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你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你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你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红楼梦》: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解析:《赏花时》是仙界的象征。《红楼梦》中安排宝钗在宝玉生辰时点《赏花时》,是预示宝玉和宝钗是来自仙界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未来也将回归仙界。

3.被弃之人

《邯郸记》:贫道即从人中观见卢生,……因他学成文武之艺,未得售于帝王之家。以此落落,其人闷闷而已,此非口舌所能动。

《红楼梦》: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解析:石头和卢生一样,无才济世,因此闷闷不乐。

4.颦颦

《邯郸记》:“似笑如颦在画堂,费劲家人想。”“只这些时,为思夫长是翠眉颦。”

《红楼梦》: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

5.红汗巾子

《邯郸记》:(净)官妓,状元处乞珠玉。(生)使得,题向哪里?(贴)奴家有个红汗巾子在此。

《红楼梦》:(琪官)说着,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进贡来的,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给我系着。”

6.宝玉珍珠

《邯郸记》:“状元处乞珠玉”“那尚书积贯通番,得些宝玉珍珠,都在那妻子手里。”“哎哟,宝贝都没有了,珍珠到有些儿。”“讨宝贝若干,珍珠若干。”

《红楼梦》:贾珍、贾珠、贾宝玉。

7.金陵十二钗

《邯郸记》:“谢夫人贤达,许金钗十二成行。”“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

《红楼梦》: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8.大荒山

《邯郸记》:(张)你虽然到了荒山,看你痴情未尽,我请众仙出来提醒你一番,你一桩桩忏悔者。

《红楼梦》: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9.花神

《邯郸记》:(汉)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

《红楼梦》: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

10.阆苑

《邯郸记》:着了役扫桃花阆苑童身。

《红楼梦》: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邯郸记》是一场梦,《红楼梦》也是一场梦。梦与梦之间交织着、重叠着、投影着、变幻着,让人有所领悟却又更加迷茫。

而现实呢?真的是一场梦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人生之梦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力量,其实所有梦境都是为了满足它而开始的。

这种力量叫做真玉。

至于真玉是什么?请看下文——真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