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姑从小送给人家当童养媳,那是大户人家,阿云姑长大后嫁给那家的三儿子,是标准的“送做堆”。这户人家共有四个儿子,不出几年都成婚了,最热闹的是,大媳妇、二媳妇及阿云姑都同时挺着大肚子呢!

由于小孩子一个个出世,屋子不够住,两老便拓建了几间后厝,供儿子媳妇们住。但是,厨房的大灶、碗橱、柴薪都快摆不下了,两老还是不肯另建厨房,说什么“同灶同心肝”。于是,媳妇们苦了,每顿饭得煮两回,公公婆婆及丈夫们先上桌,吃毕,女人小孩再上桌。阿云姑回娘家时,总偷偷说:“一顿饭要洗二十多只碗、四五十根筷子、十几个盘子,洗完了,天也暗了,又要煮饭了。”

后来,四个儿子各有事业:有的种田,有的选议员,有的做木匠,有的开碾米厂,不得不分家分爨。阿云姑一家七口便住在碾米厂里,她家的特色是:房间多、厨房大。

这就累了两老,为了公平,他们在四个儿子家轮流住,变成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