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到1937年,安东尼奉派到西班牙担任战地记者,亲历战争和死亡,这让安东尼开始深思整个人类文明以及生命的种种意义,安东尼认为:“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可以免除人类被自己的愚昧蒙蔽,前提是人类愿意敞开心胸,发现存在于小我世界之外的大我共同目标。”此时的安东尼扬弃从小被灌输的宗教政治观,试图寻找一种更真实平和的信仰。

自战地回来后,安东尼接受《巴黎晚报》约稿,准备写八篇关于西班牙内战的文章,但他最终只交了四篇,安东尼对作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地折磨着自己和编辑。除了这个原因,1938年,安东尼再次发生严重坠机意外。

1938年2月,安东尼向政府申请开拓巴黎到巴塔哥尼亚的航线,这项行动在红颜知己尼莉的帮助下获得政府支持。安东尼的动机只是为了逃避恼人的家务事,只有飞行能让他忘却凡尘俗事。

飞机在瓜地马拉坠毁,安东尼和助手严重受伤,此次意外带来的身体伤害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给安东尼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安东尼被送到医院救治,康苏珞赶来,她照顾安东尼,拒绝签署截肢同意书,为安东尼保住左手。随后安东尼被送往纽约接受进一步治疗,那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法国内战爆发后,安东尼不忍同胞相残,流亡美国,在此完成《小王子》。

在漫长的康复时间里,安东尼得以专心地修改《风沙星辰》的原稿,交出近乎完美的作品。《风沙星辰》于1939年出版,这本书让安东尼红遍美国,获得巨大反响。《风沙星辰》为安东尼带来名誉和财富,也就此奠定了他法国当代杰出作家的地位,不过,事业的成功无法舒缓情感的压力,安东尼和康苏珞仍未复合。

《风沙星辰》出版后6个月,1939年9月3日,二战正式爆发,安东尼响应国家征召,担任空军上尉。安东尼拒绝后勤行政工作,通过朋友帮助,他被分派到侦察单位的高级空照部队2/33大队。安东尼与同胞们同甘共苦,拒绝受到优待,他多次出动,出色完成任务,获得大家尊重。此间的事,启发了他创作《战斗的飞行员》的灵感。

尽管军士们骁勇善战,渴望为国效力,但当时的法国军事高层一味保存实力,指挥失策,战败势不可免。1940年5月开始,法国战败,全国陷入恐慌。

法国的失败让安东尼感到失望和耻辱,他对法国军事高层完全丧失信心,从6月停战协议生效到11月这段时间,安东尼所在的2/33大队效忠贝当政府,安东尼为了义气也拒绝加入“自由法国”运动,他并不赞同戴高乐的政治观点。而且安东尼从骨子里认定,只有美国参战才能改变局势,拯救法国,其他都是虚言。

1940年,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和贝当的维琪政权正式对决,法国上演内战。

这一年是多事之秋。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深远的两位神父也先后离世。先是劳南神父退休后一病不起,苏多神父得知法国战败的消息后,也在做教学弥撒时骤逝。截止1940年,安东尼在2/33大队同一小队的23名战友中,已有7人丧生。亲友的相继辞世,让安东尼在国难当头之时饱受家愁的煎熬。

12月1日,安东尼的一生挚友居劳梅,驾驶运输机在地中海被意大利军队误击,坠海而死。安东尼为之痛心疾首。他再也不想待在这个伤心地。12月,有出版商邀请安东尼去纽约促销《风沙星辰》,并商讨新书事宜,安东尼决定前往美国。

在美国的生活虽然优渥,但安东尼仍难排遣忧国忧民之心,他不断与好友李奥·维斯通信,以获得国内的消息,不止是文学、哲学,法国的未来也是他和朋友探讨争辩的话题。安东尼在美国时文学成就巨大,他娴熟运用以前积累的生活经历,把它们编织成完美的文学名著。

194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安东尼都在完成《战斗的飞行员》,他面临截稿的压力,而且他一直在设法安排康苏珞离开法国。这两件事花了他将近一年的时间。

康苏珞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幸福和平静再次光临,他和康苏珞已深深互相伤害,无法弥补。

尽管他们到死依然深爱彼此,却犹如刺猬爱上玫瑰,无法靠近。

1943年,安东尼带着对妻子难解的爱和绝望离开。他只给她留下《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