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6.29-1944.7.31)
1
飞机飞入云层。
飞机上只有两个人,我身边的男人驾驶着这架老旧的侦察机,而我是不占空间的存在。
下面就是隆河河谷,今天和那天一样,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离开和相逢都是个好天气,他脸上一直带着微笑,看上去平静而美好,就像回到家乡,遥远星球上的小王子。
我看到窗外的白云,大朵大朵,厚重起伏。
他说的那天是1944年7月31日,距今天已有61年。
他的死,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我想告诉他,直到今天,人们依旧在探索他神秘的死亡,不时有人会声称打捞到飞机残骸什么的,渐渐不了了之。
最后,我依然选择沉默。
我现在可以看到这个侦察机的真身,它的机型和洛克希德P-38型闪电机相似。我这种军事盲会记得这么清楚,完全是因为这事和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有关。当人们关注喜欢的人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记住与他有关的细节。记忆会随着喜爱之心扩张或萎缩。
1944年7月31日,就在这里——地中海的上空,安东尼驾驶的侦察机被纳粹德军击中,坠海。
“那天我再次偏离了航道,大约一两分钟的时间,你知道,这玩意儿很过瘾。”他说:“当我体验到飞行带来的喜悦以后,我就无法停止。即使母亲非常不喜欢我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我依然违背了她。我喜欢机械和飞行,是从小就有的爱好。”
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世界上第一代飞行员,他的飞行技术和他的文字技巧一样高超。他热爱祖国,无惧死亡。然而,就在1944年6月29日,他在执行任务时擅自改变航道,飞越圣拉斐尔,到妹妹嘉布丽尔居住的亚盖城堡上空探视,为此,他归营后受到了惩戒处分。
“乡愁”——缠绕在安东尼心里的情结,当我再次翻开《小王子》时,我被书里浓溢的忧伤所打动。因为简单而充满智慧的小王子,他并不快乐,为了他遥远的玫瑰,还有,在地球的沙漠里看星空。星星闪亮耀眼,故乡却始终遥不可及。
“我们现在去圣摩里斯村——回到我的童年。”他说。
法国南部连绵的海岸线,蔚蓝的闪着光亮的海水,太阳仿佛整个儿融入到大海里。
我感觉,我可以肯定,飞机飞行的高度很低,绝对低于飞行安全标准的6000公尺,如同那日坠海前一样,安东尼想快点看到熟悉的童年王国。他是不愿意长大的,因此,不是我们的小王子不愿意长大,而是安东尼,他不愿意让小王子长大。
当孩提时的无限眼界变得狭隘,当他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回心里真实的世界,长大于是便成了无可奈何的事,进入成人的世界,正是他对生命最无奈的妥协。
他给母亲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不确定告别童年以后的我是否真的活过。”
这个浑身沁满了乡愁的男人,他对童年时光如此眷恋不舍。即使因此曾被德国的战斗机发现也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