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谢
方位:今河南南阳
姓:任(妊)
建立:?
灭亡:约西周后期灭于周宣王
国名:申(南申)
方位:今河南南阳
姓:姜
建立:周宣王舅申伯建立
灭亡:约前688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缯
方位:今河南方城
姓:?
建立:西周时期
灭亡:约前688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吕
方位:今河南南阳
姓:姜
建立:西周时期
灭亡:约前688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息
方位:今河南息县
姓:姬
建立:?
灭亡:约前683年灭于楚文王
主要人物:息侯、息妫
国名:邓
方位:今湖北襄阳
姓:曼(嫚)
建立:?
灭亡:约前678年灭于楚文王
主要人物:邓祁侯(邓侯吾离)、骓甥、养甥、聃甥
国名:谷
方位:今湖北谷城
姓:?
建立:?
灭亡:约灭于楚文王、楚成王
主要人物:谷伯绥
提到申国、缯国,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这两个家伙,他们就是在前711年勾结犬戎攻破镐京的罪魁祸首。申国在现在河南南阳、缯国在现在河南方城,这也是为人熟知的。然而,古本《竹书纪年》却提到有“西申”、“申戎”,似乎在申国之外还存在申戎。20世纪80年代河南南阳出土的申国青铜器中有个仲爯父簋,李学勤先生认为仲爯父就是申国的始封君,并从中释出了“南申伯”三个字,更加说明有南申和西申的存在。其中联合犬戎破镐的就是西申,那么南申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我们来看看《大雅·崧高》的记载: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跷跷,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这首诗详细地记载了周宣王把王舅申伯封在谢国故地之事。谢国,任姓,是夏朝奚仲之后,在现在河南南阳一带。周宣王为了保卫南土,将申戎的一支封到了原谢地。申戎的来历和甫(吕)国一样,都是姜姓四岳之后,周室的亲密盟友。我们知道齐国始祖吕尚原籍就是吕国,周穆王时的吕侯还作过《吕刑》(又称《甫刑》),据说是周朝最早的刑法典。而申伯为天子舅父,申戎与周室又有联姻。申国、吕国最早可能都在山西南部一带,西周时期申、吕被转封到今河南南阳一带,此外还有个缯国,不知道什么来历,在西周被封在附近的方城县一带。另外还有本章要介绍的息国,姬姓,在河南息县一带;邓国,曼(嫚)姓,在湖北襄阳一带;前705年,邓国国君吾离和谷国国君绥一起朝拜过鲁桓公。这个谷国,在湖北谷城一带,大约也在楚文王、成王时代被灭亡。
西周后期,因为周宣王多次征用“南国之师”与戎狄开战,以致汉阳诸姬普遍衰弱。进入春秋,楚国先图汉西,再图汉东,前703年,楚国属国巴国想和邓国交往,就叫楚国出面拉皮条。楚武王派大夫道朔和巴国使者去邓国聘问,没想到还没到邓国都城,就被邓国南部的鄾城长官击败,人全被杀了,财物也被一抢而光。这实在太不给面子了!楚武王派薳章(这厮貌似专门负责外交)去要邓国解释,邓国不理。那就只能武力解决了!楚国大夫斗廉带领楚巴联军包围鄾城,邓国的养甥、聃甥救助,这两人也聪明,知道先从较弱的巴军下手,但一样没有获胜。斗廉假装败走,两个大外甥赶了过来,结果被楚军和巴军夹击打败。邓国算是归顺了楚国。
前688年,楚文王进攻申国,路过邓国。因为楚文王是邓国国君邓祁侯的外甥,所以邓祁侯打算设宴招待他。而邓侯的另外三个在邓国当官的外甥:骓甥、聃甥、养甥却主张杀死文王,说:“这个家伙一定会灭了我们啊!何不早点下手呢?”但邓侯不肯同意,他说:“我要是这样无耻的话,神灵不会分享我的祭祀的!”三个外甥说:“靠,大舅,你要不听我们的话,连社稷都没了,又哪来的神灵呢?”但是邓侯还是不肯答应。结果这年楚国向邓国借道攻灭申国后,果然掉头就来咬邓国。不过因为仨外甥的防备,邓国还是没被一口吞掉。直到十年后,楚文王再次伐邓,才将邓国吃了。吕国、缯国邻近申国,大概也是在这几年被楚文王灭亡的。
最后再说下息国,息国的灭亡比较传奇一点,其大概亡于前683年,在楚灭申与邓之间。有个成语叫作“冒天下之大不韪”,说的就是息国。这个小国不太懂事,前712年就因为和郑庄公口舌之争而侵略郑国,郑国在当时可是一流强国,息侯实在是不自量力。前684年,当时息侯的媳妇息妫是陈国公主,和蔡国国君蔡哀侯的老婆是姐妹。息妫出嫁的时候路过蔡国,但是这个蔡哀侯却将其留下来见面(《清华简·系年》更是直接说被强行非礼)。总之息侯很生气,但因为打不过蔡国,只好忍气吞声。现在觉得楚国不错,于是息侯派使者对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侯求援,您就可以攻打他!”这一手双簧玩得不错,莘地之战中本来假装迎战的息国忽然掉转头和敌人一起打盟友,蔡哀侯被抓。
不过这个蔡哀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大概也想清楚了息侯为何要黑自己。于是他在楚文王面前把息妫绘声绘色讲得像当红明星一样天姿国色,楚文王这头色狼果然心动,于是他设鸿门宴招待息侯,袭杀了他并顺便灭亡了息国。息妫也被楚文王纳入后宫,虽然她给文王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即楚成王),但她却一句话也不主动跟文王说。楚文王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自己一个女子,伺候两个丈夫,而又不能去死,那还能说什么?”楚文王只好为她又打了蔡国一次。后来楚文王死后,这个女人貌似还被文王弟弟令尹子元搞了。不过在《列女传》中,息侯则没有死,而是被文王抓住看门,后来和息妫双双殉情。民间比较喜欢这个版本,并传出息妫是三月桃花开的时候死去的,所以被称为“桃花夫人”。
她也自然成为后世骚人**的对象。像王维的《息夫人》说“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对她表示理解;但杜牧在《题桃花夫人庙》中却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认为息妫应该像石崇的小妾绿珠那样为夫自杀才好。老杜这厮站着说话不腰疼,真应该让他一觉醒来穿越成息妫。周树人的评价比较中肯,他说:“喜欢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吊膀子的中国文人,于是大作特作其诗,有的说她好,有的说她坏,各自发挥他们的臭美,然而息夫人的名声也就因此大起来了。老实说,这实在是妇女生活的一场悲剧,不但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差不多就可以说是妇女全体命运的象征。”河南息县现在有纪念性的桃花夫人雕像,也有考古发现的息国故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