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随(曾)
方位:今湖北随州
姓:姬
建立:西周时期
灭亡:战国初年灭于楚国
主要人物:随侯、少师、季梁、曾侯乙
国名:贰
方位:今湖北应山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轸
方位:今湖北应城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绞
方位:今湖北郧县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州
方位:今湖北监利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蓼
方位:今河南唐河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国名:郧
方位:今湖北郧县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楚文王
季梁与少师
大家一定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缶”印象很深刻,“缶”是一种什么乐器呢?其实最早的缶是一种圆形的盛水器具,先秦人在喝酒的时候顺手拍缶,发现声音很好听,也就有了乐器的功能。最早的缶是陶器,后来发展成青铜器,但直到春秋时期的缶都是圆形,最早的方形缶是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冰鉴缶,这个缶的制作非常巧妙,设计了夹层以致有冰箱的功效,冰缶上面还有铭文写着“曾□(侯)乙诈□甬冬”。对,奥运开幕式上的缶的构造实际上就来自于这个冰缶。大家对于曾侯乙墓也并不陌生,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发掘出了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出土的近万件文物中,除了曾侯乙冰缶外,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中学历史课本提到的曾侯乙编钟,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庞大的乐器。整个编钟组由45件甬钟和19件钮钟分三层组成,形体和重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层与层之间由一个青铜佩剑武士作为立柱,总重量达到2500公斤。整个钟架长11.83米、高2.73米,气势恢宏。它的出土不仅在中国,在世界都是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除了编钟和冰缶外,还有青铜尊盘、编磬、鹿角立鹤、大尊缶、联禁铜壶、云纹金盏(含金漏匙)、九龙凤玉挂饰等七件器物都被认为是国宝级文物。这个曾侯乙究竟何许人也?文献中对他没有记载,甚至对他的曾国也没有记载;但是一般认为这个曾国就是文献中湖北随州的随国。现在我们就来聊聊随国的历史吧。
随国为姬姓的一支,但不知道出自哪位周王。随国初封在山西南部一带,为了保卫周王朝的南土,从周武王到周宣王,周天子陆续将一些姬姓、姜姓以及他姓国封在汉水东北地区,这些国家统称“汉阳诸姬”,其中最强的就是随国。到春秋初期,随国无疑成为楚国向北发展的最大障碍。于是,楚武王制定了擒贼擒王的战略,打算先把随国收了。他先派大夫薳章去请和以麻痹随国,随侯派出了少师主持和谈。这时,大夫斗伯比偷偷地对楚武王说:“我国用武力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因为害怕联合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随国自高自大,这样小国不是就不会听他的了吗?少师这个人非常骄傲,大王不如把我国的精锐隐藏起来,而向他展示疲弱的士卒!”
大夫熊率且比在旁边提出了疑惑:“随国不是有个叫季梁的牛人吗?这样做有什么用呢?”斗伯比不慌不忙地说:“少师是随侯的宠臣呢!”于是楚武王接受了斗伯比扮猪吃虎的计策,故意弄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国后果然请求随侯攻击楚军,这时候牛人季梁果然站出来揭穿了斗伯比的计谋,他说:“楚国这明显是在引诱我们啊!小国之所以能对抗大国,必须要国君能忠于百姓取信神明,现在国君您放纵私欲,祭祀的祝史也夸大功德,这怎么能对抗楚国呢?”随侯不服气:“我祭祀的牲口可都是肥大的,粮食也都饱满,为什么不能取信神明?”由此可见随侯也默认了不忠于百姓的事实。季梁果然就从这点下手,又扯了一通要先团结百姓才能取信神明的道理。
随侯到底不是完全不懂事,最终放弃了追杀楚军,没有进入斗伯比的圈套。但是好景不长,季梁的话慢慢被随侯忘记了,而少师却始终受宠,这个情况被斗伯比观察到了,他建议楚武王召集诸侯会盟,如果不参与的就以武力讨伐之。于是在前704年,楚武王在沈鹿大会诸侯,结果随侯在少师的撺掇之下果然不参加会盟,此外还有在现在河南南部的黄国也没有参加。于是楚武王一方面派薳章去争取黄国,另一方面率领大军亲征随国。这时随国果然又分了两方意见,季梁为首的右派主张投降,少师为首的左派主张战争。这次随侯堕落了,听信了少师的意见。
两军在速杞相遇。季梁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家,也是不错的军事家。他远望楚军的阵容,对随侯说:“楚人以左为尊,楚王一定在左军!所以我们应该避重就轻,先攻击他们虚弱的右军。等到右军败退,左军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少师说:“你这什么话?难道我们国君不敢和楚王对抗吗?”随侯又听了少师的话,牛皮哄哄地和楚武王所在的左军硬碰硬,结果自然被楚军痛殴了一顿,不过也有个好消息,那就是随侯和季梁逃了,但是少师被楚国抓了。战略和战术的完败使得随侯终于醒悟过来,于是随国愿意加入楚国联盟,这才解决了楚国的威胁,同时楚国也赢得了汉东的和平,于是楚武王开始对汉西进行征服。其中目标包括贰国、轸国、绞国、州国、蓼国、郧国等。这都是一些县镇级小国,这里都简单介绍下。
贰国,在湖北应山一带;轸国,在湖北应城一带;绞国,在湖北郧县一带;州国,在湖北监利(金庸小说《连城诀》中狄云和水笙初会的地方)一带;蓼国,在河南唐河一带(也说是之前提到的飂国,非安徽霍丘、河南固始一带的蓼国);郧国,在湖北郧县一带。郧国说起来还和楚国有亲戚关系,原来楚武王的爷爷若敖当年在郧国娶妻,生下的儿子就是斗伯比。斗伯比没有回楚国,又和自己的表妹郧国公主私通,生了个儿子。郧国夫人觉得这是耻辱,便把儿子给扔到云梦泽了,但神奇的是却有老虎为这个小婴儿哺乳。有天郧国国君打猎看到这个场景,对婴儿的来历非常神奇。他老婆只能照实讲了,郧子就收养了这个外孙,因为楚地把奶叫“谷”,老虎叫“于菟”,这个孩子就叫斗谷于菟,他和父亲都回了楚国,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令尹子文。
落难的楚昭王
虽然郧国和楚国两度联姻,但楚国的扩张却让这个亲戚首先恐惧。楚武王先派使者说降了贰国和轸国,然后由楚国的莫敖屈瑕出面去和两国结盟。郧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将部队驻扎在郊外的蒲骚,准备联合随、绞、州、蓼四国军队一起袭击屈瑕。大夫斗廉向屈瑕献计道:“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又依仗城郭坚固,一定缺乏警戒,不如由您在郊外防备这四个国家,由我带领精锐偷袭郧国部队!如果打败了郧军,四国一定会撤退!”屈瑕有点忐忑:“不如向大王要兵吧?”斗廉说:“军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数,商朝为什么敌不过周朝呢?”屈瑕还是有点慌,说:“要不要占卜下?”斗廉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看来,斗廉还是有点唯物主义精神的,屈瑕最终采纳了斗廉的意见,果然打败了郧国军队,并收服了贰、轸两国。
前700年,楚武王又进攻绞国,驻扎在绞国南门。屈瑕仔细分析了形势,说:“绞国人比较笨,不如用一些樵夫去**他们。”武王听从了屈瑕的意见,派了三十个后勤人员在绞国郊外砍柴,绞国一看有便宜占,就跑出来把樵夫们赶到郊外的山上,为绞国砍伐树木。没想到楚国部队早已埋伏在山下,很轻易地打败了绞国部队,绞国人非常恐慌,和楚武王签订了“城下之盟”。不过之后屈瑕因为骄傲,攻打罗国失败,自杀而死。
随国的随风两边倒让楚武王有点生气。原来楚武王之前楚国并未称王,而是子爵。武王让随侯去周天子那儿为自己请公侯的尊号,周天子当然不给,结果楚武王一怒之下自己称王了。周桓王批评了随侯,怪他办事不力。随侯迫于天子的压力,只好和楚武王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这不差点又和郧国联合打楚国了。前690年,楚武王决定教训随国,但他进军之前感到心神不宁,结果在路上死在了一棵樠树下面。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在随国郊外筑造桥梁、营建堡垒。这招死诸葛吓跑活司马还真管用,随国果然吓得不得了,赶紧向楚国求和。屈重以楚王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又背叛楚国。冬季,楚国的令尹子文率领军队进攻随国,讲和以后回国。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大概就是在楚文王前期,贰国、轸国、绞国、州国、蓼国、郧国都被楚国兼并,但楚国却一直没有灭亡随国,而是将随国培养成附庸。之后一直到前640年,随国在汉阳诸姬江、黄、道、柏的支持下背叛楚国,但被楚国令尹斗谷于菟击败,在此之后,随国彻底心甘情愿沦为楚国的小弟,也正是因为随国的识时务,才一直保留了社稷直到战国初年。随国对楚国的忠心耿耿可以表现在前506年的收留楚昭王事件。原来那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攻破楚郢都,楚昭王辗转逃到巢县避难,但是因为楚昭王父亲楚平王杀过巢县县尹斗辛的父亲,斗辛倒没什么,斗辛的弟弟斗怀却非要杀了昭王报仇。斗辛管不住弟弟,只好带着楚昭王去北边的随国避难。
楚昭王的行踪很快让阖闾知道了,于是阖闾派兵到达随国都城的南门,向随君要人,并且说:“周朝分封的江汉诸姬,基本都被楚国灭了。现在上天已经惩罚楚国了,贵国君为何又把楚王藏起来呢?那些被灭的国家有罪吗?贵国君如果报答周室,让我国来完成天意,我国就和你国,隔着汉水南北平分楚国!”这时楚昭王的哥哥子期站出来了,因为是一个爹生的,两人有几分酷似,子期要求把自己冒名顶替成弟弟,让随国交给吴国处置。要不要交出子期呢?随国国君也想不出答案,自然就去求上天了,几个神棍弄了下蓍草还是龟壳后,得出的结果居然是不吉利!看来交出子期十有八九会被吴国认出来,到时候子期死得就太冤枉了。那要不要交出楚昭王呢?
随君想好了,一定是不能交的。吴国不过是捅破楚国的暴发户而已,而随国的西边、南边、东边都是楚国的领土,随国自然也是把利益摆在第一位,管他什么江汉诸姬呢,都多少年前的亲戚了!于是随君派使者辞谢了吴国使者,说:“随国这么狭小的土地,楚国确实一直保护着我们,我们两国世代都有盟约,一直没变啊!如果有了危险而抛弃他们,又怎么来侍奉大王您呢?您担心的不应该仅仅是楚王一个人,如果大王您能够完全平定楚国境内,我国又怎么能不听从您的命令呢?”这份外交辞令真是说得太精彩了,明明是自己不想交,还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而且随国也具备一定的实力,阖闾没有把握强攻,更重要的是统治区也相当不稳定,于是吴军只好先撤退到郢都。
楚昭王对随君真是感激涕零,和随君歃血为盟,保证楚国一定不会欺负随国这位小弟。为了表现诚意,楚昭王不用鸡血为誓,而是往身边的子期胸膛上割了一刀,用子期的血来和随君盟誓。——子期也够悲催的。无论如何,因为这层关系,楚国也不好意思灭亡随国了。前494年,随侯还跟随楚昭王、陈国、许国攻打蔡国。此后随国历史不见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