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国、偪国(1 / 1)

国名:燕(南燕)

方位:今河南延津

姓:姞

建立:黄帝之子伯鯈建立

灭亡:春秋时期灭于卫国?

主要人物:燕仲父

国名:偪

方位:今河南一带?

姓:姞

建立:?

灭亡:?

主要人物:偪姞

“齐桓公伐戎救燕”的故事脍炙人口,但是吕思勉先生却认为这个“燕”并不是《史记》所说的那个北京一带的燕国,而是河南延津一带的南燕国。理由是在《左传》中的“燕”都指南燕,而北京的燕国却叫“北燕”,很可能在南燕国被埋藏在历史黄沙之后,后人把南燕的故事张冠李戴到了北燕的头上。其实南燕国的历史要比北燕国久远得多,祖先也非常光辉,是黄帝之子伯鯈之后。史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其中有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是也。其中伯鯈就是姞姓,受封在南燕。姞姓后来又有密须国、偪国、卫国孔氏、宋国雍氏等分支。据说周祖后稷的正妻就是南燕的公主,可见南燕与周族很久以前就通婚了,除此之外还有姜姓、妊姓、姒姓等,这几个氏族共为一个集团,互相通婚。

西周建立后,南燕一直是卫国的属国。到春秋时期,因为郑国崛起,影响到了宋、卫两国的利益,宋、卫和郑逐渐产生了冲突。前722年,郑庄公的弟弟叔段篡位失败后逃奔共国,而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则到卫国请求救兵。于是在本年卫国进攻郑国,而郑庄公不甘示弱,带上邾国、鲁国以及天子的军队反攻卫国,从此拉开了诸侯混战的序幕。宋国和卫国是中原两个老牌老大,陈国和蔡国一向唯宋卫是听。所以在前719年,这几个国家又一起进攻郑国,包围了郑国的东门数天而去。但在第二年,郑庄公乘着卫宣公登基,国内局势还没有安稳之机,亲自指挥部队攻打卫国。卫国没做好准备,慌慌张张地派遣小弟南燕抵御郑军。

郑庄公这个人非常狡猾,他派遣三位大夫祭足、原繁、泄驾一人统率一军,大张旗鼓地朝南燕军攻去。同时又派两个儿子世子忽和公子突从制地发兵,趁南燕防备郑国三军的时候,从后方狠狠地偷袭了南燕大兵一把。总算是让郑庄公出了一口鸟气。这场战争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据说还是开创了迂回包抄战术的先河。但南燕还是始终追随着卫国,前699年,此时中原大地上大概分为了两派,郑、鲁、纪是一派,齐、宋、卫是一派,南燕自然是追随卫国,结果这七个国家混战了一次。南燕很不幸又输了,但依然没有改变对卫国的忠诚。前675年,南燕跟着卫国终于惹了一件大事出来。这件事我们之前在讲“苏国”的时候也提到过,周惠王得罪了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五位大夫,结果这五个家伙联合苏子一起叛乱,但被惠王打败了。

于是这几个家伙就去投靠卫国,卫国此时在位的是卫惠公。这个卫惠公之前被大臣赶跑过一次,大臣们当时立了周女生的公子黔牟即位,后来卫惠公复位后黔牟又奔周。所以卫惠公对周天子一直怀恨在心,你老周算个什么鸟?于是带领南燕攻入成周。惠王手上就没多少兵,欺负畿内小国还差不多,但打不过卫国这样一个三流诸侯。周惠王逃到郑国,卫惠公和南燕国君燕仲父则立王子为天子。卫国和南燕的无道行为引起了郑厉公的反感,当然郑国和卫国也算是世仇了,正好借此发挥一下。于是郑厉公就出面和燕仲父商量,想大家都各让一步,天子还是天子,事情不要做太绝了。但是燕仲父仗着有卫惠公撑腰,根本不理睬郑厉公。郑厉公一怒之下绑票了燕仲父,然后联合虢公丑一起攻入王城,帮助周惠王复位。

此后南燕国的事迹没有记载,很可能是之后亡于卫国了。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南燕国有一个宗女嫁给了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出嫁之前梦见神仙给她一枝兰花,神仙说:“我是你的祖先伯鯈,这枝兰花就送给你做儿子了。兰花的香味在花中第一(当时没有桂花吗),你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它一样爱你。”不久燕姞嫁给郑文公,进行床笫之事的时候郑文公果然送了一枝兰花给燕姞,后来燕姞生下了个儿子就叫作“兰”。在郑文公对儿子大开杀戒的时候,这个公子却因为有晋国的支持而得以最后即位,是为郑穆公。绝代妖姬夏姬就是郑穆公女儿,名相子产是郑穆公孙子。南燕国从此不见史书,后代当以燕为氏,但肯定不如北燕繁盛了。

这里顺便提下偪国。偪国其实没有多少史料记载,只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姞姓小国,甚至不知道它的地望,只知道可能是南燕国的分支,所以大概也在现在河南一带,也可能和山东台儿庄那个偪阳国有关系。偪国虽然不怎的,但后代却了得。公主偪姞嫁给了晋文公,成为第二夫人,生下了公子驩。因为晋文公的第一夫人文嬴无子,所以公子驩即位,是为晋襄公。之后的晋国国君除了晋成公、景公、厉公三代外,都是晋襄公的后人,直到三家取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