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沈
方位:今安徽临泉或河南平舆
姓:姬
建立:鲁炀公之子沈子建立?
灭亡:前506年灭于蔡昭侯
主要人物:沈子揖初、沈子逞、沈子嘉
《史记》记载周文王有十个嫡子,分别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和冉季载。因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冉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所以长期以来沈国和冉国被当作一国。实际上《新唐书》虽然是正史,但《宰相世系表》一章却多采自家谱,而家谱其实是不能作为正式史料的。自从1931年的沈子也(或它)簋在洛阳出土,大家对沈国的族源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根据金文最早提出沈子也是鲁炀公的儿子,而杨伯峻先生则认为沈国虽然是鲁炀公儿子建立,作器者的沈子也却是第二任沈子。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沈子也簋和沈国无关,如陈梦家先生。这里我们暂时还是依众论,以沈国为鲁炀公的儿子所建立,那么我们就从鲁国说起。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地,统率殷民六族,与徐国、淮夷做斗争。鲁侯伯禽死后,鲁考公酋即位;考公在位四年挂了,弟弟鲁炀公熙即位。应该出于防御南淮夷和荆蛮的缘故,鲁炀公的一个儿子被封在安徽临泉(或河南平舆)一带的沈,建立沈国。沈地之前应该是东夷领土,“沈”可能和饮鸩止渴的“鸩鸟”有关。
沈国比胡国位置更邻近楚国,很早就加入了楚国的阵营。前624年,沈国就因为依附楚国而被晋国联合宋、鲁、陈、卫、郑攻破过一次。前583年,晋国宰相栾书先侵袭楚国属国蔡国;然后又侵袭楚国,俘虏大夫申骊之后撤退;等到前来援助的楚军回去,狡猾的晋军又跑出来侵袭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初。晋国这几招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的战术,让楚国和沈国吃尽了苦头。
前538年,楚灵王在申地召集蔡、陈、郑、许、徐、滕、顿、小邾、宋、淮夷、胡和沈国开会,沈国成为楚国附庸;同年楚国大夫屈申指挥联军攻克吴国朱方,杀吴大夫庆封(详见“胡国”)。第二年,楚灵王又带蔡、陈、许、顿、徐、越和沈国攻打吴国,这次没有先开会,多国部队陆续集结。所以吴国趁机偷袭鹊岸(今安徽铜陵)楚国薳启强部驻军,楚军大乱。不久吴王派弟弟公子蹶由和大夫沮卫来求和。暴虐的楚灵王二话不说,要把两人当牲口杀了用血祭鼓。
楚灵王幸灾乐祸地问:“你们俩来之前,难道没有占卜过,来这里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呢?”楚灵王的暴虐是天下闻名的。但蹶由却是临危不惧旁若无人口若悬河地回答道:“占卜了,当然是吉利啊!我们大王听说贵国要出兵,特意占卜了一下,结果是说我们胜利与否是能够预知的,所以就派我这个使者来了。”
“如果您可以高高兴兴地接待我,让我们两国共享和平,这样我国防御松懈,也许我们很快就会被贵国灭亡了;可是现在不是要杀我们吗?所以啊,您杀了我们之后,我们国家肯定就会做好防备,修筑城墙,囤积粮草,这样呢,可能贵国进攻我们就有一点麻烦啦!所以呢,大王您杀了我们,但对我国肯定是吉利的!”伶牙利嘴的蹶由弄得楚灵王一下子还真的想不出杀他们的理由,以为吴国又已经准备妥当,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放蹶由和沮卫走,就把他们带回了楚国。多国联军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地不了了之。
前529年,楚国灭亡陈国、蔡国,又把沈国向楚国内迁,沈国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权。之后沈国又被楚国绑架参加了前519年的鸡父之战,沈国的年轻君主沈子逞与胡国君主胡子髡都参加了战斗,被吴国公子光用计俘获(详见“胡国”)。但沈国还是不敢和强邻楚国公开翻脸。直到前506年,因为邻国蔡国的反水,沈国终于迎来了灭顶之灾。原来在三年前蔡昭侯朝见楚昭王时,楚国令尹囊瓦勒索不成,居然把蔡昭侯关了三年才放走。愤怒的蔡昭侯去寻求晋国的援助,晋国和蔡国等十八国在召陵开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自然是对付楚国,但蔡国要脱离楚国就要立投名状,晋国总理(中军将)士鞅要求蔡国灭亡不听话的沈国。陈国、蔡国、许国、胡国等,虽然经常投靠楚国,但也有反抗的时候,只有沈国这个铁杆粉丝坚定不移地追随楚国。蔡昭侯正好一口闷气无处发泄,当年就派大夫公孙姓攻入沈国都城,活捉沈国国君沈子嘉;甚至违反当时灭国而礼其君的惯例,将沈子嘉杀了。沈国从此灭亡。当然楚国对小弟沈国的灭亡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出兵伐蔡。蔡国寻求晋国帮助不成,又转投吴国,并会合唐国在柏举大败楚军并攻克郢都,此是后话,详见“中南古国”之“唐国”。
沈国灭亡后国人自然以沈为氏,但是现在沈姓人多认自己为另外一个沈。原来楚庄王时代有个沈尹(可能是楚庄王兄长),他后人便以沈尹为氏,有沈尹寿、沈尹赤、沈尹射、沈尹戌等,其中沈尹戌有个儿子叫诸梁,从他开始沈尹氏简化为沈氏。他担任楚国叶县县公,所以我们一般都叫他叶公,没错,就是好龙的那位,他是沈姓的先祖、叶姓的始祖,历史上的叶公也实在是一代名臣,是楚国唯一兼任令尹和司马的人。至于为什么被黑成好龙,个人猜测可能和孔子入楚不仕有关。怎么说呢?
当时孔子在华夏列国到处投简历也没人要,只好跑到被视为南蛮的楚国。但是令尹王子申却反对楚昭王录取他,叶公和王子申关系不错,《论语》也记载了楚国一个人举报自己父亲盗窃,叶公主张的是大义灭亲、孔子主张的是子为父隐。楚国有败将自刎的传统,也有不少令尹死于屠刀下。所以楚国是不太提倡尊尊亲亲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叶公因为喜爱人才却不肯用孔子,被后世说成“叶公好龙”。另外还有一个沈国,是金天氏之后,在山西汾水一带,为晋国所灭,详见华北古国之“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