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质量决定了你的资本价值,而人的“朋友圈”是有极限的,并不是越大越好,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圈子名额”。
卢纶出身著名的豪族范阳卢氏,不过到他这一代时,家族已经没落。由于父母早亡,卢纶从小就被寄养在舅舅家,好在舅舅家也是当时的望族—京兆杜氏。当时有一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杜家的显赫。所以,卢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唐玄宗天宝年间,卢纶考中进士,但是他的运气实在是不好,正好碰上“安史之乱”,所以没有机会做官。另有一些文献记载,他其实并未考中。总之,他生活的大唐已经不再是昌明的巅峰期。
没有机会做官,就去隐居终南山。唐朝的终南山,距离京城长安很近,去那里归隐的名流数量,可以说堪比长安城里居住的达官贵人的数量。成语“终南捷径”说的是初唐有个名叫卢藏用(与卢纶同出范阳卢氏)的人,虽有一身才华,但一直没有获得重用的机会,干脆写了一篇《芳草赋》,去终南山隐居了。武则天时期,他“著名隐士”的身份终于被朝廷知道了,于是被征召出山,给了个左拾遗的小官儿。他以此起家,做到礼部侍郎。后来,人们便把以隐居的方式来沽名钓誉、博取名声称为“终南捷径”。卢藏用在后世成了一个受尽嘲讽的角色,但这改变不了唐代大量有才能的人会隐居终南山的事实。卢纶到了终南山后,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释放了多年蹭蹬不第的落寞情绪。他在《落第后归终南别业》中写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卢纶的隐士生涯并不长,因为他的诗名在长安已经广为人知,被不少大佬请去做客。比如王维的弟弟、宰相王缙就很看重他,另一宰相元载也极力向朝廷推荐他。大概是从小寄人篱下的缘故,卢纶察言观色的本事非常高,因而在长安的上层社交圈里简直是如鱼得水。可以说,半个长安城的显贵都加了他为好友,都看得见他发朋友圈。他与诗人李端、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等相互酬唱,夜夜组局聚会、吃烤肉,每次作的诗都能在长安城刮起一股流行风。时人将他们这个小团体称为“大历十才子”。
由于受两大宰相的举荐,卢纶被任命为阌乡县尉,类似于县公安局长的职务。莫要小瞧唐朝的县尉职务,很多人包括宰相元载,都是从县尉起家的。不过,这个微末小官与卢纶的期待甚远,好在他在长安的朋友圈中仍然发挥着作用,不久就被调入朝中担任集贤学士、监察御史。卢纶大概天生有“社交厉害症”,是宰相“杀手”,不但王缙、元载对他青睐有加,担任过宰相的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马燧,包括眼高于顶的大诗人、大佬韦皋,精于骑射的大将军浑瑊,都对他十分礼遇。不过,朋友圈太广不全是好事,有时候也是坏事。立下大功的宰相元载权力太大,遭到唐代宗的猜忌,后来被逮捕下狱处死。王缙、卢纶被视为他的同党,遭受牵连被罢官。
唐德宗即位后,受元载牵连的人逐渐被召回。当时卢纶的好友浑瑊出镇河中,担任主帅,招其到军营任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涯使得卢纶的诗歌有了盛唐时边塞诗的气象,他的《塞下曲》成了千古绝唱。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塞下曲》又名《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实也是其社交产物。
唐朝的“仆射”即宰相,诗题中的“张仆射”有两说:一说是张延赏,另一说是张建封。但无论是哪一位,都是执掌权柄的人物,可见卢纶社交之广。
由于文献缺失,我们已经无法全面了解卢纶的朋友圈,只能从其仅存的一些诗歌和有限的资料中去窥探。尽管如此,我们仍能看出他在长安社交圈中的影响。
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另一首同样知名,为他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诗歌天幕上争得一席之地。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以汉比唐,是唐代人的一个传统。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但也体现了诗人的雄心。卢纶的诗歌很受德宗皇帝重视,德宗皇帝便将他调入朝中任户部郎中,负责朝廷的财务工作。只是此时的卢纶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未能施展抱负就去世了。
纵观卢纶的一生,他和李白一样,是少有的几个可能没有参加正式的考试,依靠社交和诗才进入官场的唐朝人之一。要知道,唐朝虽然是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封建王朝,但是对士大夫的名分看得非常重,没有科举的加持,纵然出身豪门,有很多名流推荐,也无法在官场立足。尽管他的仕途并不顺,也相当短暂,但是他的大名被留在了历史的天空中,他“朋友圈”的高质量也着实令人望尘莫及,被史家们一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