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资源,就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谁来用、怎么用、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想明白这三问,你就读懂了胡雪岩。
胡雪岩在晚清商界是一个传奇。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自12岁时父亲病故,就不得不想办法谋生。他的人生之路,是从做小伙计,也就是从最底层开始的。他最初在杭州的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干活,后来到了杭州的信和钱庄,工作内容是打扫卫生和倒夜壶,也就是杂役。他虽然干的是杂役,但是为人十分乖巧,很会来事,尤其是能看懂老板的眼色。所以三年之后,他成了钱庄的业务伙计,这就好比银行保洁转成了银行柜员。
胡雪岩的发迹,始于阜康钱庄。那一年他19岁,在钱庄当学徒。钱庄的老板姓于,没有儿子,便将胡雪岩视作亲儿子,临死前把钱庄的经营权交给了胡雪岩。那时的胡雪岩虽然年轻,但是在钱庄的历练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花花轿儿人抬人,生活在社会上,要靠人们彼此帮助和支持。
人要懂得彼此成全,也就是建立自己的人脉网,有了这张网,才能赚大钱。这时候,一个名叫王有龄的读书人出现在胡雪岩的视野里。胡雪岩和他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发现他对衙门里的运作十分熟悉。原来王有龄的父亲王燮担任过知县,曾将儿子带进衙门为自己办文案。王有龄办文案的能力很强,但是考试却不得要领,以致考了好几回,连个举人都没有捞着。无奈之下,家里就给他捐了官。所谓捐官,就是花钱买官。当时,清王朝的财政十分困难,为了增加收入,捐官之风盛行。不过,捐官多是候补,要有了补缺机会才能实授。不然,只有其名,而无其实,就领不到一分钱的俸禄。王有龄既然捐了官,那么缺的就是一个机会。胡雪岩从商人的角度考虑:生意不会自己找上门,补缺也是一样。他将500两银子交给王有龄,让他去打点,王有龄的机会就这样来了,不久就补了实职。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调任湖州知府,开始“反哺”胡雪岩。很快,胡雪岩得到了代理湖州公库的机会。所谓湖州公库,也就是当地的财税收入,相当于拿到了政府财政管理经营权。
胡雪岩先是办起丝行,他用公库的现银扶持农民养蚕,蚕产得丝后,拿到杭州、上海出手,除去利润后,将公库的钱上交浙江省“藩库”,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交一厘利息的。胡雪岩做事八面玲珑,与浙江官场上各方人物的交往日深,生意越做越大。当时他得到一个消息,浙江巡抚黄宗汉将离任。他立刻带了一船土特产和1.5万两银子直奔苏州,拜见江苏学政何桂清。
此次拜访中,胡雪岩向何桂清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浙江巡抚将空缺;二是赶紧进京打点,拿下这个职位。何桂清得到内部消息,又有了资金加持,于是立刻运作,果然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有了何桂清的支持,胡雪岩的钱庄、生丝、药店、当铺遍布整个浙江省,并朝全国发展。
咸丰七年(1857年),何桂清升迁两江总督,王有龄也成为江苏布政使。有了此二人的支持,胡雪岩的生意在江浙一带无往不利。胡雪岩的飞跃性发展,发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期间,大量的募兵经费被存入他的钱庄。当时王有龄已调任浙江巡抚,他将办理粮草、军械乃至浙江省的漕运等事务都交给了胡雪岩。可以说,胡雪岩掌控了当时浙江省一半的财政。
当然,生逢乱世,难以避免风险,关键在于如何掌控风险。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自尽,何桂清早已逃跑。从表面上看,胡雪岩的两大靠山都倒了。但是,山可以崩,人也可以动。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后,胡雪岩很快又搭上了他的线。胡雪岩能得到左宗棠的重视,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理财手段。左宗棠可以通过军事取胜,但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安民。收复杭州城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后。胡雪岩出钱办粥厂、施医药、抚恤受到战祸的百姓,获得了好的名声。左宗棠将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都交给胡雪岩处理,也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进而走上官商之路。
胡雪岩能巧妙地铺设人脉,运用高超的交际手腕,与其深谙人性是分不开的。下面以为左宗棠筹措军饷、向洋行借款为例进行分析。胡雪岩向左宗棠引荐了泰来、汇丰两家洋行的经理,其中汇丰是中间人,泰来是借款方,事情办得相当顺利。事后,左宗棠有一事不解,询问胡雪岩:既然是向泰来借款,为何要拉上汇丰?胡雪岩解释道:“汇丰是洋行的行业领袖,有了汇丰出面,调度款项会更加顺畅。好比朝廷派钦差来浙江办差,到了地方与大员沟通,事情未必顺畅,但这时候若左大人出面,不但地方上配合,朝廷也认可。”这一顿巧妙的吹捧,即便是左宗棠,也难免落入彀中。
当时清廷向洋人借款,要以海关税收为抵押,也就是需要海关出具税票做担保。由于胡雪岩的生意大、信用好,重要的是钱庄确实有大量银子,故而洋行免了这道程序。当左宗棠询问这一道流程时,胡雪岩并不显摆自己,而是将此归功于左宗棠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的资本达到2000余万两,他不但掌控着多个行业的生意,还购置了万亩良田。左宗棠向朝廷奏报他的功劳,他被授予江西候补道,赏穿黄马褂,成为真正的红顶商人。
左宗棠率军出征,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胡雪岩的商业基本盘浙江省。不过,胡雪岩的目光更加长远,他积极满足左宗棠的军事需求,解决军械、粮草和药品短缺等问题。当时,向上海的洋行借款十分艰难,因为英国人对左宗棠的西征持观望态度。不过,胡雪岩转变思路,向借款利率最高的英国人借款,这使得英国人的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不但给予金钱支持,还为西征军提供了大量快枪。胡雪岩先后主导向洋人借款1870万两银子,从而解决了西征军的军饷、粮秣和军械问题,保障了左宗棠军事上的成功。
胡雪岩的成功,有时代的原因,但更与其个人有着莫大关系。人脉就是胡雪岩最成功的投资,无论是对王有龄、何桂清还是左宗棠,他都是首先成就对方,对方成功了,他也就成功了。他精通社交之道,商业上的成功,与其说是对事业的投资,不如说是对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