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记住:和掌握权力的人说话,“打动”比“说服”更重要。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年幼,由母亲赵威后摄政。秦国趁赵国国君新立,主少国疑,人心不稳,便发起进攻,一连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危机之下,赵国向齐国求援。但齐王要求赵国派长安君,也就是赵威后的小儿子到齐国当人质才肯出兵。
战国时期,结盟国家之间为了表示互信而互派贵族子弟当人质是一个传统,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就曾在赵国为质。为质的公子到了盟国后,并不会遭受羁押,反而会有独立的住所和较大的生活自由。当然,比起在自己的国家,生活上肯定会差几个等级。一旦两国变成敌对国,为质的公子就会成为弃子,危险也就增加了。赵威后十分宠爱长安君,获悉齐王的要求后,当然不肯答应。有不识相的大臣接二连三地给老太太讲大道理,都被骂了出来。赵威后更是扬言:“再来劝谏的,老妇我必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按理说,摄政的赵威后已经极为恼怒了,大臣们应该没有谁再敢去触霉头了,但是左师(执政官)触龙依旧向赵威后进谏,还成功了。那么,触龙是如何说服大老板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说触龙的话术了。
赵威后听说赵国政坛上的常青树—触龙请求进宫,当然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因而,她摆好气势汹汹的架势,就等触龙劝谏的时候唾他一脸。触龙进宫后,远远看见太后,就一路小碎步跑到赵威后跟前,气喘吁吁地告罪说:“我的脚有些小问题,连快跑都不行,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您了,但我又担心您的身体,所以常想来看看您。”
赵威后淡淡地回应道:“我全靠坐车才能走动几下。”
触龙又说:“太后,您的饮食没有减少吧。”
赵威后逐渐放松警惕,说道:“时下也就每天喝点稀粥。”
触龙说:“臣现在食欲不好,每天要走三四里路,才能吃下去点东西呢。”
赵威后答:“你比我好多了。”
这一番家常唠下来,赵威后放松了警惕,脸色也好多了,不再绷着。
触龙接着说道:“我有个小儿子叫舒祺,不大成器,我又老了,希望他能到宫里补黑衣卫士的缺,来保护太后您。我冒着死罪来说这个情,还希望太后您宽恕。”
这番话顿时把赵威后逗乐了。她本以为触龙是来劝谏的,没想到是给儿子来谋职的。触龙的话说得特别讨巧,派儿子来保护太后,完全从大老板的利益出发,这就激起了赵威后的兴趣,让她彻底放下戒心。于是她问道:“你儿子多大了?”
触龙说:“15岁了,我希望自己没入土前,他能得到您的关照。”触龙作为赵国执政官,统领百官,忠诚勤勉,对于他这么一个庇荫子弟的要求,赵威后当然会答应。况且,疼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这也激起了赵威后继续聊下去的兴趣。她问触龙:“男人也这么疼爱儿子吗?”触龙说:“恐怕比女人更疼爱。”
赵威后不认同这一点,反驳道:“我觉得还是女人更胜一筹吧。”
触龙说:“不,我觉得您疼爱燕后,就超过长安君。”
赵威后说:“你错了,我疼爱长安君还是多一些的。”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考虑,当初您送女儿嫁给燕国国君为王后,拉着她哭泣,因她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而伤心。可是出嫁之后的日子,您却并未表示多么想念,反而在祭祀的时候,祈求她不要被驱逐回来。您希望燕后生儿育女,她的子孙后代能一代代做燕国的君主,这不就是替女儿做长远打算吗?”
赵威后点了点头,认可了触龙的说法。
这一番对话,就是触龙的厉害之处。他的前两个说法看起来遭到了太后的反驳,但他一步步后退,将太后引入自己的话术圈套,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直击赵威后的内心。
接着,触龙又说:“从这一代向上追溯三代,直至推到赵国建立之时,那时被封侯的赵国国君的子孙,到了今天,他们的子孙还有仍保有爵位的吗?”
赵威后说:“没有。”
触龙又说:“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有吗?”
赵威后说:“我没有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在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在子孙头上。地位尊崇却没有功勋,俸禄丰厚但没有功绩,还占据大量珍宝。您现在把长安君的地位抬得那么高,封给他大片肥美的土地,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那么您百年之后,凭什么让长安君在贵族中站稳脚跟呢?所以,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没有为燕后考虑得长远啊……”
触龙的一番话,毫无疑问抓住了赵威后内心的痛点,她对触龙说:“按你的意图办吧。”
随后,赵国准备了100辆车驾,派遣长安君到齐国为质。齐国也派出援军,赵、齐联手击败秦军,化解了赵孝成王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危机。
要想理解触龙和赵威后的这番对话,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也是触龙的话术能够成功的原因。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个晋国的大夫被封为诸侯,也意味着周天子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战国时期由此开始。进入战国以后,君权加强,君主的子孙,除了即位的国君外,支系贵族要么有战功,要么有行政能力,不然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会被除爵而沦为平民。想再像西周时期那样,依靠血缘得到封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长安君在赵威后活着时,依靠母亲庇荫,还能维持尊荣;一旦赵威后去世,德不配位,不但他的地位不保,还有被褫夺爵位的危险。触龙完全是站在赵威后的立场上劝谏的,因而立刻就打动了这位女政治家。她敏锐地意识到,派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可以为他争取政治功勋,从而使其在赵国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触龙招数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靠道义去“说服”一个上位者,而是通过共情的方式去“打动”对方。
在商业谈判中,能否化被动为主动,不在于你占据多少优势,恰恰在于你是否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才是抓住大老板内在需求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