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向目标迈进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机遇,机会从不对任何人苛刻,即便再不幸的人,他的一生中也会拥有许多次可以改变命运的重大时机。但是,能不能正确地判断和把握机会,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
弱者只会呆板地等待时机,强者却能够创造时机和判断机遇。
成功固然要靠天才、勤奋、努力等因素,但是能够把握时机并善于创造时机,不因循守旧、不呆滞观望、不轻易退缩又有勇气的人,才更容易造就成?功。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的成功没有规律可循,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走向了荣耀的舞台。但是正如你我所知,成功不是偶然,有的人之所以能够在偶然的机会下成功,只能说他善于发现、抓住并充分利用了一些机会。
西方有句谚语说:机会不会再度来叩你的门。这就是说,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同一个机会就再也不会出现。
林肯在宣布解放奴隶的法令时,就是抓住了最恰当的时机。那时候安特塔姆战役刚刚结束,林肯在国会上大声宣布:“解放奴隶的时刻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公布解放奴隶法令,公众在情感上一定会全力支持他,而他的决策一定会被采纳。为什么林肯会这么肯定呢?因为当时的北方军队已经遭受了接二连三的失利,他感到作战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必须要改变策略,否则就要输了。而他随后颁布的《解放宣言》,就是这种情况下扭转战局的最有力的措施。
《解放宣言》使得美国境内的奴隶永远获得了自由,林肯最后在文件上签字时,坚定地说:“在我的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确信自己是正确的。”正如林肯所说,如果错过这个时机,也许解放奴隶还要再等上几百年。美国内战时,南北双方的对峙就如同在进行一场优势对决的谈判,拉锯过程中,谁最先把握了最佳时机,谁就获得了优势,谁就主导了最终的结果。
生活当中,我们不管处理任何情况都会有一个最佳时机。因循守旧和无止境的等待往往是人们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机会来临时,你却在质疑;机会失去了,你才判断出它的价值。如果眼光和判断力一直停留在这样的水平,成功永远不会垂青于你。
在徘徊观望中犹豫不决,是我们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不清摆在面前的机会,错过了或者判断失误了,最终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的老朋友格瑞斯先生,前阵子对我讲述了他因为犹豫不决而痛失了一个大好商机的故事。
格瑞斯通过网上的招商信息看到了一个保健鞋的项目,他很快地拨通了招商网的客服电话。详细地咨询以后,格瑞斯决定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再做决定。格瑞斯看了产品之后,感觉很满意,但是他对这个产品的销量有所怀疑,所以,他想再详细地考察一下。应格瑞斯先生的要求,在招商负责人的陪同下,他实地考察了附近一家专卖店的营业情况。正如招商公司所介绍的那样,这家店的生意确实非常好,心动不已的格瑞斯一边衡量着投入和收益,一边思考着如何拖延一下时间,以便自己回去再仔细考虑一下。
虽然格瑞斯看好了这个项目,但是他没有马上签订合同,也没有预付合同保证金,所以按照规定,招商公司不能为格瑞斯保留这个项目。当时,招商公司的经理特地给了格瑞斯一个优待,允许他考虑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一个星期内格瑞斯给他们答复,招商公司就可以优先与他签订代理合同;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回复的话,他们就会选择与其他人签约。
过了几天,另一位商人也很看好这个项目,考察了两天后,这位商人当即决定签下这个项目。那时候离格瑞斯与招商公司的约定只差一天的时间。结果,最后一天到来的时候,格瑞斯依旧陷在犹豫中不能自拔。招商公司与那个商人签订了合约。
后来,格瑞斯得知这个商人和自己是一个地区的,并且他的保健鞋店已经开业了。于是格瑞斯前去打听生意如何,考察后,他发现商机确实不错。他打算再次加盟,但是按照招商公司的规定,同一个地区只能签给一家做代理。格瑞斯就这么在自己的观望徘徊中永远地错失了良机。
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做出的选择比机遇更重要。如果不能够正确及时地对时机做出判断,就会永久地与机会擦肩而过。
我经常听到一些想要投资、一直跃跃欲试却始终没有迈出脚步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商机在哪里?时机恰当吗?”
“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呢?”
“这么点钱能做什么?”
他们的顾虑永远大于判断。要知道,商业中没有绝对安全的项目,创业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不是虚拟世界的游戏,失误了可以重新来过。创业与投资是对“尝试者”本身的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要求参与者必须拥有发现商机、判断市场、把握机会的能力。要想成功,这些素质缺一不可。而其中,发现机会、评估机会、把握机会以及善用机会的能力尤为重要。
很多的创业者在面对机遇和选择的时候,像格瑞斯一样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他们能够看到机遇,却不能清楚地做出判断。更多时候甚至分不清什么是机会,什么是陷阱。当然,这也与现在有很多虚假项目充斥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关系,使得一些“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害怕上当而不敢轻举妄动。还有一些人喜欢盲目跟风,看到别人能够赚钱的项目觉得自己也可以同样赚钱,在没有认真考察的情况下就草草地投入进去,结果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