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劳斯莱斯的中国总代理谈起现在的生活。他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他深有感触地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称得上成功者。我们拥有大笔资金,拥有靠自己实力通过全国统考的智商,拥有不错的职业规划,同时也拥有开创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梦想。不过,与真正的成功者相比的话,我们是典型的失败者。根据我多年来的营销经验,我发现五百万以上的劳斯莱斯的主要购买者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精英,他们的平均年龄大概是三十岁。”
这位老兄说的确实是事实。2005年春节期间,我在深圳碰到一个1995年退伍的军人。退伍后,他留在了深圳,2005年的时候,他已经买下了一层写字楼,并开上了三十多万的起亚,打算将来换辆奔驰。而当年,他才三十出头。与这些人相比,我们确实只能算作失败者。
我们与这些成功者相比,到底缺了什么?学历、智商,我们占据绝对的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靠着万把元起家,这些资金我们也有。论情商,能考上MBA的我们肯定不比他们差。可是,为什么他们能在三十岁出头就开奥迪、劳斯莱斯,可以花几十万去攻读EMBA,可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关系网,我们却只能用一份低微的薪水勉强维持白领的生活呢?为什么?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这段距离,就是导致我们最终成为弱者的根源。我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识别机会的能力。我们与成功者的机会基本上是均等的,和成功者相比,我们缺乏的是识别与判断机会的能力,而非机会。机会只拥抱那些认识它们的人。
其二,情商。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具有惊人的眼力,他们知道如何与不同的人交流,该怎样对话。成功者的眼界开阔,他们具有极强的领悟能力,通过一个微小的细节,就能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他们的现实经验丰富,无论是茶文化、酒文化,还是各种时尚的体育运动等,都有所涉猎,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自来熟的本领也远超一般人,成功者懂得各种礼仪规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如沐春风。而这些能力,都是高情商的表现。
其三,十足的冒险精神。大多数读完MBA回国的白领,手中已握有一份令绝大多数人羡慕的薪水,另一方面却又艳羡薪水比自己高的人。当他们想超越当下,冲出去搏一把时,却又患得患失,缺乏锐意进取的勇气。他们担心自己的失败,会使自己失去房子、车子甚至老婆孩子。他们想获得更高薪水的工作,又担心新工作太累,环境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如现在娴熟。总之,他们的才华被瞻前顾后的想法埋没了。说到底,还是缺乏冒险精神,缺乏弄潮的勇?气。
无论是海归,还是土产的MBA,敢于创业并且付诸行动的人数比例不超过10%。如果没有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存在,这个比例还将更低。三十年前的国内,基本上都是一无所有的人才敢去创业。
我认识的那些创业成功的朋友,无一不是白手起家的,而且他们都不具备高学历。也许正因为他们原本就一无所有,所以没有冒险的顾虑。搏一回,成功了就发财,失败了也就是回到原来的样子而已,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充满胆量,敢于承担风险。
我们只有找出、承认并正视差距,把改变的愿望变成实际的行动,方能缩小差距,走向成功。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花时间来反省自己的缺点,从他们狭隘的视野里看出去,自己跟他人没什么区别。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一般人视野的狭隘,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很微小的,且更多体现在思路上。刚开始时差距不大,但日积月累后便越拉越大。
吉姆和杰克几乎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他们的职位一样,从最低层的销售员干起。可不久之后,杰克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销售员直到部门经理。吉姆则停留在底层,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终于,忍无可忍的吉姆向总经理提交辞呈,并当面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总经理没有恼怒,而是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他了解吉姆,这个小伙子跟杰克一样工作一直很卖力,不过却缺少了点什么。到底缺少什么呢?
忽然,总经理想出了一个主意。“吉姆先生,”总经理说,“现在请你马上到集市上,看看今天都卖些什么。”吉姆很快从集市上回来,告诉总经理,集市上只有一车土豆。“一车大约有多少袋,重量是多少?”总经理问道。吉姆无法回答,他又跑去,回来告诉总经理刚好十袋。“价格是多少?”当经理抛出这个问题时,吉姆准备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疲惫不堪的吉姆说:“你先休息一会儿吧,我们一起看看杰克是怎么做的。”
总经理把杰克叫来,并吩咐道:“杰克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看看今天都卖些什么。”杰克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总经理,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十袋,不贵,质量不错。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土豆,让总经理看。杰克说,这个农民过会儿还会拉几筐西红柿来卖,价格也不算贵。杰克认为有必要买他的西红柿,所以他还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同时让那个农民将车拉到超市门口,等着回话。吉姆看到这里,不由得红了脸。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能否看到自己与强者的差距,最大的危机是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危机。而找到差距并且努力缩短与强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一步步迈向成功的秘密。
1.永远都要记住别人的名字
人际交往中,我们都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而记住对方的名字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智慧的人喜欢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却希望自己的名字被记住。
我们平时外出旅游,经常会在景点处看到有人刻下的“××到此一游”,科学家喜欢用自己的名字为研究发明命名,名人也乐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某款商品……
聪明的人洞察到人们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日常交往中便特别注重记住别人的名字。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问题,如果你能够记住每一个见过面的人的名字并能在再次见面时轻松地叫出来,得到的效果相当于说了一句恭维对方的话。对方会觉得你把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自然会很乐意与你交往。
2.让他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去做某些事
被称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其实对钢铁的生产了解很少,他手下的上百名员工,每一个人对钢铁的了解都比他多得多。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大富翁,秘密就在于他深知如何与他人交往,并让他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服务。十岁的时候,卡内基发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名字很重视,于是,他便利用这一点来与人合作。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只怀孕的兔子,没多久,母兔便产下了一窝小兔。但是,让卡内基犯愁的是,他没有食物可以喂养它们。卡内基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附近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去替自己弄食物。而给小朋友们的好处就是,谁能采集到最多的苜蓿叶来喂兔子,他就用这个人的名字来给小兔子命名。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出去为小兔子找吃的,而他自己只需要看着小兔子就行了。
当你打算让他人帮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开口之前,最好能够考虑一下:“怎样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呢?”我们要懂得向对方提供所需的好处,而不是像冒失鬼一样,费尽口舌却毫无意义地去恳求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3.抓住并且善用他人的心理
周末的时候,广场上总有很多人伫立在街头,焦急却又无可奈何地等人。这时候,出现了两个擦鞋童,争相招徕顾客。
其中一个说:“先生,让我为您擦擦皮鞋吧!我的手艺能保证您的皮鞋变得又光又亮。”
另一个却说:“先生,在约会之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后一个擦鞋童的生意源源不断,前一个擦鞋童的顾客却寥寥无几。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尽管前一个擦鞋童的言语礼貌、热情,但是与青年男女们真实的心理活动没有任何关系。人们会感到,这个擦鞋童是想赚自己的钱,我才不愿意花钱给自己的鞋买个“又光又亮”呢!况且,擦不擦鞋又有什么关系呢?后一个擦鞋童却利用了人们“爱美”的心理——约会的男女一定会想要给对方留下干净整洁的印象。听他这样说,人们会觉得很有道理,从而心甘情愿地来他这里擦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