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外界的诱惑,关注内在的提升(1 / 1)

一个善于隐忍和积累实力的人,当他缩起脑袋向外观望时,往往表现得像一只弱小的乌龟。对于人们的鄙视和不屑,他们会呈现出一种近乎麻木的姿态,毫不在乎外界的种种非议和**,也不计较一时的输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躲在壳里面等待时机。即使有再大的**,他也不会伸出脑袋,因为他期待的时机还未真正到来。

只要他的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一鸣惊人,他就会耐心地做一名等待者。在此时期内,用充足的时间,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能力变得更加突出。

经过了长时间的观望和潜心修炼,他慢慢地变得成熟,然后一旦有机会,他就将破壳而出、一鸣惊人了。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无聊和枯燥,其实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提升内在的人生阶段。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践,就是一名著名的蛰伏者。作为一个失败的诸侯国君主,为了复国,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甚至不惜屈尊去服侍强大的吴王,还进献了美女西施。勾践抵达吴都后,吴王夫差有意羞辱他,将这位一国之主囚禁在一个石室里,更让他住在自己的父亲阖闾的坟前,为其守墓喂?马。

夫差骑马出门时,故意让勾践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这无疑是更大的羞辱。遇到这样的侮辱,十个国君会有九个选择自杀,但是勾践表现得与众不同,他就像一只恭顺的乌龟那样对此毫无怨言。他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表现得甚至超过了夫差手下的仆役。

当夫差生病时,勾践毕恭毕敬地前去问候,还俯身去品尝吴王的粪便,以诊断吴王的病情,没有任何的抱怨。凭借着强大的隐忍力,勾践将自己的一切欲望降到了最低点,使得夫差相信他确实已经真心臣服。

最后,夫差大发善心,力排众议,释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了。

逃出生天,是勾践达到的第一个目的,这是极限的隐忍带给他的第一个回报。回国后,他就发誓复国,报仇雪恨。但第二个问题来了:越国的实力太弱,还不是吴国的对手。为了防止自己再度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斗志,勾践将干柴草当作被褥,在饭桌上方悬挂了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先尝尝苦胆的味道,时刻提醒自己莫忘国耻。

过了几年,越国的实力变得空前强大,机会终于来临。勾践果断地发兵伐吴,一举灭掉了吴国,称霸东南。

在漫长的蛰伏过程中,勾践展现出了超强的忍耐力和深远的谋略能力。他的隐忍并不单纯体现在忍辱负重的举动上,而是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冷静地等待时机,修炼自己的毅力,观察时机,判断形势,客观分析当前的局面。

他知道,现实条件还不允许他有任何作为,当时越国的国力也不容许他采取任何激进和冒险的策略。因此,他唯一的选择就是伏下头来,跪在地上,“先做奴隶,再做主人”。

这是蛰伏者最重要的任务,也往往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抵拒外界的**,关注内在的提升,充实心灵,储备潜能。一个现实的“弱者”只有经过了这一个阶段,才有向强者挑战的资格,否则根本没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