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遵守双赢的思维,才能赢得尊重和服从。
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思维,却经常在实际执行中被人们抛诸脑后,从而导致了他们无法摆脱的困局。共赢的公式是什么?我在华盛顿大学讲到这个问题时,列举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1.价值认同(目标一致)2.利益捆绑(利益一致)3.情感交流(理解一致)1+2+3=共赢与对等
与此相反的是,人们大多在潜意识和实际操作中遵循着“零和游戏原理”:就像对弈,总会有一个赢家,但也注定会有一个输家。他们与自己的合作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他们之间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如果你相信了零和原理并且也这样去做,那么我告诉你,你一定是输的一方,最起码你不会一直赢下去。即便你拥有绝佳的运气,总有一天也会突然倒下,然后你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而不是你这种错误的“信仰”。
共赢公式追求的是双方或多方都可从一种游戏中获益。你不需要打倒对方,而他也不追求吃掉你。你们之间和谐共生,一起生存壮大。这其中包含了神奇的生存博弈之道,同时还是双方建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感召力的最好方式。
我们都要利己,但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合作,双方都能够皆大欢喜,实现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过,从“零和游戏”走向共赢,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和勇气,杜绝小聪明,不要总想着占便宜,更不能推崇阴谋诡计。每个人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共赢,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庙里有七个和尚,因为香火不旺,人又多,所以庙里的粮食分配很紧张。大家吃不饱喝不好,每天都为分粥而争吵不休。为了能公平地分得食物,他们制定了很多规则。
开始的规则是每人每周轮流分一次粥,结果是只有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饱肚子,其他人纷纷抱怨。之后规则又改成三个人分粥,四个人作为监督员,结果他们相互指责,不停争吵,粥都凉了也没讨论出个结果。没有办法,他们只好继续调整规则,改为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分粥。
新规则实行的初期还好,但是时间一长,又产生了特权腐败。有人为了能多分粥,就去巴结讨好那个分粥的人,慢慢地食物又开始分配得不均匀。最后,有人想出了这样一个规则:每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这个人必须先让别人挑完,自己再去喝剩下的那碗粥。
于是,每个分粥的人都很仔细地把粥分均匀,因为他们清楚,如果粥分得不匀,最少的那碗一定是自己的。这样一来,他们再也没有争论过,每个人分的粥也都一样多。
你一定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种公平规则的力量。这个公平的规则恰好是基于共赢的原则,如果想让所有人都取得好处,也就是达到共赢的境界,你所遵守的规则就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执于一端的人经受了失败,却不喜欢反思自己的错误。就像分粥一样,人们情愿去抢夺最大的一份,然后被人排挤得可能连一口稀粥都喝不到,却还在抱怨环境的黑暗、别人的无礼。其实,当你失意的时候,只要换一换角度,就能想到最佳方案在哪里了。你要懂得分享,而不是独占;你要做一名与大家和谐共处的绅士,而不是想着“杀死”每一名对手。
作为一名规则的制定者——如果你是一位承担重任的领导,或者某个部门的管理者,此公式对你来说就更加重要了。你需要明白,现在已经是一个共赢的社会,若你只想自己多占便宜,让对方多吃亏,那么这样的规则和生存理念是无法长久的。即便你赢了,你也得不到对手的尊重,仍旧是孤家寡人一个。只有互利双赢,大家才会加入你的游戏并且遵守规则,服从你的引导。
符合众人利益的规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够建立并执行这样一种规则,你将拥有使人信服和尊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