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则和信念来引导行动,说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明确其中的定义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即什么是可用的规则,如何才能中和彼此的信念,并让对方的行动跟从你的指引?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于你自身的要求也非常高。
首先,你要确定他对你的观点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对你是否足够了解。最重要的是,他对此有什么意见?
说服的对象所产生的意见很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收入、种族、民族以及商业或者职业身份——这些会决定他们信奉什么规则,以及怀着怎样的信念。如果你不能了解所有的细节,那么就要尽可能地去知道更多的信息。如此,你才有条件思考他们可能对你的想法持有的各种反对意见,从而预测哪些意见最有可能出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在规则和信念的判断中,你要思考下述的一些问题:
1.对方是否一直受到了公众判断标准的影响?
有一些规则和信念是属于公众领域的,比如大家都盲从的一些思维、原则和信仰。这并非指公众愚蠢无知,而是现在人们对于诸如自由意志、真理、知识、意见和道德一类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你要了解到他们各自的信仰、遵从的规则,才能清楚地定位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判断出他们与你的规则和信仰有多大的距离。
换句话说,当你可以确定他们的规则定位和信念的领域时,你就能准备一些既定的想法和态度,使他们对你的批判性的本领失去用武之地,让他们成为这种规则和信念的服从者。
2.对方的见解是否过于狭隘,你应如何引导?
明白这个问题将引导你正确地思考,因为清楚了对方的具体见解,你就知道该从哪个地方下手,既不伤到对方的自尊心,又可回避对方的心理雷区,解开他“自我欺骗”的倾向,从而使他无法拒绝你的观点。
你要让对方产生这样的信念和动力:“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就应该风雨兼程。”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决定为了某一个理想或动机“献身”,以最顽强的意志坚持到最后,那么你的说服就会达到最大的效果。同时这也是说服结束之后,被说服者最理想的状态。
最后,我们都应明白,我们自己的行为比语言更使人信服。在说服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体现自己最大的魅力?重要的是不要做太多的承诺,而是拿出实际的行动,使对方尊重你的人格,敬佩你的作为,进而愿意接受你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人,仅仅用华丽的语言是不够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并不够,你必须通过自身切实的行动让对方了解你的信念和情感。因此,你过去的所有记录和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是别人判断你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