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彩谈资?就是他喜欢的事情(1 / 1)

前段时间,我在《罗辑思维》节目中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还要贵的社会。

节目中,主持人设定了一个题目—在某次聚会上,你遇到两位女士,其中一位女士拿着一个平民包,但是谈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经济学人》杂志对英国大选的分析。第二位女士则拿着一个名牌包,但她言谈之中更关心电视剧里某个人物的命运。据此,主持人让大家判断,这两位女士谁的社会地位更高。

要是放在十年前,我会推断,谁的包贵谁的社会地位就高。但如今我深知谈资的重要性,自然会根据谈论内容判断一个人的水平高低。一个名牌包,小白领一咬牙一跺脚,拼着半年工资,总归是能买到的;而能看懂《经济学人》杂志的人,必定懂得高级的英文词汇,还需要时刻关注时事热点,这些内在的东西可不是金钱能随便买来的。

谈资是什么?就是谈话的资料。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吃饭,需要有饭可吃;渴了想要喝水,需要有水可喝。沟通,则需要有话可谈。

与人谈天说地,最怕的就是遭遇尴尬的沉默。如果两个人只是干瘪地坐着,那么就算坐上十年,你们也不一定成为朋友。

我第一次认识到谈资的重要性,还是在十年前。

十年前,美剧《越狱》风靡大江南北,从莘莘学子到商界精英,从打工一族到霸道总裁,可以说得上是无人不知。微博里,日常生活中,你不了解点最新的剧情,就稍显得落伍于潮流。而那段时间我正忙着备考“高级演讲培训师”,一直没有时间追剧,于是我便成了一个落伍的人。

那几个月里,面对微博里的热烈讨论,甚至在课堂上连培训老师也能就着《越狱》的话题谈笑风生,我只能眼观旁听,想插嘴都插不上,多么郁闷。

沟通是需要用语言来做支撑的。要做一个会沟通的人,我们要像准备弹药一样,让自己的谈资丰富起来。当你的谈资足够丰富的时候,你才能在沟通中通过观察谈话对象的反应,灵活选择对方感兴趣的东西,进而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博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使沟通变得愉快而简单。

陈晓,我的大学同学,某知名IT企业优秀的销售员。几年的时间里,她的业绩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名。很多人都在疑惑:是不是陈晓长得很漂亮?一般漂亮的女孩做销售比较有优势。有这样想法的人一般都有些鄙视心理,认为女性做销售成绩好,大多是靠姿色。但据我所知,陈晓长相普普通通,家庭条件也一般,她的成功源自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她一定要看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而且坚持认真记录那些重要内容。在她看来,《新闻联播》包含国家政策、国内国际等重要事件,这些东西虽然与销售关系不大,却能够成为与客户谈话的话题,不至于无话可说。

事实上,这些内容也确实成了陈晓的谈资,为她和客户的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总是能够同客户很聊得来,因为无论国内国际上的大事,我都知道很多。其实,有时候不是客户太过固执,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引起客户喜欢的谈资罢了!”陈晓坦言道。

“你是如何发现这一奥秘的?”我好奇地追问。

陈晓的脸微微地红了,回答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在人际关系里无所适从,别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欢,我却总是不知道说什么。在客户面前更是如此,常常因为无话可说而陷入拘谨难堪的境地,可想而知,我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状态。”

陈晓长吁一口气,接着说道:“后来,一次拜访客户时,我无意间发现,该客户正在观看奥运会的游泳比赛,而我本人很喜欢游泳,于是我们聊起了游泳。我对游泳知识的了解让那位客户迅速刮目相看,我们相谈甚欢。我绞尽脑汁想做成的一笔买卖,最后通过对方喜欢的话题轻松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明白,关键是把握住别人的心理和情感,随着他们的感情线索来选择谈话内容。而《新闻联播》上的新闻大多是当日国内外的重要新闻,是大众比较关心的焦点问题,对谁都适用。”

谈资是一个人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而且内容越深入越好,涉及面越广泛越好。获取谈资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像陈晓一样,从电视中获取,可以从网上获取,也可以从书上获取,甚至可以从与别人的聊天中获取。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你都必须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谈资,而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

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说不同的话题。比如年轻人,可以谈的话题有时尚潮流、娱乐新闻等;如果是年岁大的,可以谈保健、养生等话题;对有知识的人,谈一谈图书、电影类话题,对方会受用;而对于街头小贩,聊聊最近的菜价行情,必定能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能衍生出更多可以讨论的话题。平时,可以多观察哪些话题可以引起哪类人的注意,进行总结和分类。据我观察,那些能在沟通中主导话题的人,大多是平时重视“谈资”并舍得投入的人,他们永远不会让自己外表光鲜,头脑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