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保健管理
1.眼保健管理的意义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用眼过度,如看书、看电视、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等,都可能引起眼睛的疲劳以及全身疲乏。营养不良也可能使视力下降,对幼儿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如活动反应不敏捷、学习成绩不好等。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应当注意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幼儿,及时进行矫治,降低幼儿弱视发生率,提高弱视治愈率。
2.预防与管理内容
(1)预防保健措施
早期发现,及时就诊。幼儿应当定期接受视力筛查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包括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下读书和游戏。
幼儿持续近距离注视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经常到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
防止眼外伤。幼儿应当远离烟花爆竹、锐利器械及其他有害物质,不在具有危险的场所活动,防范宠物对眼的伤害。
预防传染性眼病。教育和督促幼儿经常洗手,不揉眼睛。注意隔离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幼儿,防止疾病传播蔓延。定期对玩具、毛巾等进行消毒,以预防传染性眼病的发生和流行。
(2)管理内容
每年对4岁以上幼儿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通知家长带领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对其进行登记管理,每3个月复查一次视力并将测查结果记录在“视力矫治登记册”上。定期开展视力保护的宣教工作,对幼儿传授爱护眼睛的相关知识,在班级内张贴爱护眼睛的墙饰等。
(二)耳保健管理
1.耳保健管理的意义
1~5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令幼儿无法获得正常语言刺激,引起语言障碍。科学研究显示,听力障碍幼儿的成绩较差,自我形象不佳,有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很容易将自己孤立起来,减少与人沟通及接触,因而阻碍正常的社交。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应当注意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幼儿,早期诊断、治疗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预防与管理内容
(1)预防保健措施
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脑膜炎、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积极治疗中耳炎,避免头部外伤,慎用耳毒性药物,远离噪声环境。
定期开展听力保护的宣教工作,在日常一日生活中应关注幼儿生活环境中分贝过高的声音,以免引起听力减退。在设置区角时,音乐区不和图书区在一起。幼儿午睡时不要有过大的声音出现。
(2)管理内容
每年对在园幼儿以及新生进行听力筛查。检查中发现听力异常者及时通知家长带领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保健医对其进行登记管理,每半年监测1次,测查2次正常,转入正常管理。
听力筛查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录入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模块中,定期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按要求汇总上报。及时通知听力筛查未通过幼儿的家长持“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报告单”带幼儿转诊到六家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听力诊断检测。
追访听力筛查未通过幼儿的听力诊断结果,并将诊断时间抄写在留存的幼儿听力筛查报告单背面。同时将追访过程及结果录入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追访”模块中。
(三)口腔保健管理
1.口腔保健管理的意义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并制定出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我国政府对口腔保健问题也十分关注,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乳牙的保护对恒牙的萌出有重要影响。若不注意保护乳牙,会直接影响将来恒牙的生长发育。龋齿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很多,可影响生长发育,引起感染性疾病,引起根端肉芽肿、囊肿、牙髓感染,造成心理障碍、面部发育不对称、恒牙发育不良、颌面部畸形,助长口腔不良习惯等。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降低龋齿发生率,提高幼儿口腔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2.预防与管理内容
由专业口腔医生进行专科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无条件的单位由保健医进行目测检查并准确记录登记。对发现有龋齿等问题的幼儿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领患病幼儿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
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引起各种牙颌面畸形的不良习惯。开展口腔卫生宣教,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幼儿、家长及保教人员的口腔卫生教育活动。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幼儿机体维生素D的形成,保证钙的吸收。提供合理平衡的膳食,限制吃糖量和次数。幼儿食用甜食后应立即漱口或刷牙。局部用氟防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