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办学功能上具有普职融通性(1 / 1)

从内涵上看,综合高中的“综合”指混合式的高中教育。混合的体现是立体的,包括课程供给的混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混合、毕业生出口的混合、管理评价的混合,但首先指向的是办学功能的混合,即实现普职融通。

融通,从中文释义看,可以理解为融会、融合、交通、贯通。从英文上看,尤其在涉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时,人们常常使用integrate或integration来表达。这两个英文单词意义接近,都有结合、综合、完整的意思,不同处在于integrate为动词,更偏重“使完整,使结合,使成为一体”的过程,是动态性的表达;integration是名词,意为事物结合、综合之后的状态,是静态性的。因此,对融通的全面理解,即它既是一种融会、融合的现实状态,也是一种不断继续融会与融合的动态过程。

普职融通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贯通。基于综合高中的内涵设定,普职融通是综合高中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综合高中强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会贯通,针对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所普遍采用的双轨制模式。双轨制模式造成普通高中主要面向升学,出现单纯的学术化和应试教育的倾向,而职业高中则主要面向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一味地追求“就业至上”。综合高中之所以成为高中阶段的“第三条道路”,在于它不满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办学功能上的单一,力图打破二者办学功能之间的壁垒坚冰,实现升学与就业兼备、学术与技能并行的新模式。

综合高中的普职融通性,可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横向的角度看,普职融通要求把分化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可以是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整合,也可以是在一个机构内进行普职两种教育方式的整合,综合高中走的路向是后者;二是从纵向角度看,普职融合是一个绵延的教育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环环相接,综合高中更好地建立了高中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之间普职融通的联系通道,方便二者衔接;三是从综合高中自身来看,普职融通强调在学校办学的各方面,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打通的全面变革,如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评价等方面。

普职融通是综合高中内涵与定位中的应有之义,但是基于长期以来我国普职关系基本处于一种“普职分离”的现状,综合高中要实现普职融合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鲜明的指向性和特点,彼此差异较大。其次,此前不论在教育政策上还是社会传统价值观上,我国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重学轻术”的现象,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差距,普通教育比职业教育的地位更高。普职教育的差异和政策导向、价值观对普通教育的看重,对综合高中的普职融通构成了挑战,也意味着综合高中的普职融通需要一个长时间追求的过程。

其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存在泾渭分明、难以逾越的天然鸿沟。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普通教育的观念必须显著地加以扩大,使它明确地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和实践方面的普通知识。”有学者对《2004年世界银行中等教育报告》进行解读后认为,“21世纪基于课程的中等教育改革把能力和技能作为优先发展项目,超越并打破了传统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分法。因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的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和淡化,迄今为止中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很难达到的平衡开始走向妥协”[14]。当我们把视野转向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国时,现实和历史都告诉我们,综合高中的普职融合可以非常成功,而且已经成为各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