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复锻炼法
重复锻炼法是对某一锻炼方法按照一定负荷要求,多次重复同一动作进行锻炼的方法。在重复刺激机体的过程中,加速新陈代谢,以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重复锻炼法要合理掌握重复次数和时间。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原则上应使机体得到较充分的恢复。强度可达极限强度的90%~100%,使其达到锻炼负荷的有效价值范围(最有锻炼价值负荷量下的心率)并据此调节重复次数。在重复锻炼中,对负荷量如何控制和怎样去重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负荷强度,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通常认为,普通学生的负荷心率在130~170次/min范围内是较适宜的。在这个范围内,心室血液充盈,每搏输出量以及氧气的运输量等均达到最佳状态,并可以持续地运动;心率低于130次/min则锻炼效果不明显,应增加重复次数;心率超过170次/min则需减少重复次数或安排足够的间歇时间。
2. 间歇锻炼法
间歇锻炼法是指在锻炼过程中,对安排的多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而反复进行锻炼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间歇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必须掌握在机体尚处于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即进行下一组的练习。该方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适中。该方法可使锻炼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种机能产生与锻炼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人们认为,体质增强的过程是在运动中实现的,其实体质内部的增强过程主要是在间歇中实现的,是在休息过程中取得了“超量恢复”的结果。
同重复锻炼一样,间歇的时间也要依据负荷的有效价值标准去调节。一般来说,当负荷反应(心率)指标低于有效价值标准时,应缩短间歇时间,而在高于价值标准时则可延长间歇时间。总之,通过适当的间歇,把负荷量调节到负荷有效价值范围以追求良好的锻炼效果。实践中,一般心率在40次/min左右时,就应再次开始锻炼。间歇时,不要做静止休息,而应当边活动边休息,如慢速走步、放松手脚、伸伸腰或做深而慢的呼吸等。因为轻微活动可使肌肉对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以帮助血液回流、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除。
3. 连续锻炼法
连续锻炼法是按一定要求,持续进行规定动作的身体锻炼方法。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该方法要求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连续的作用在于持续负荷量不下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身体充分地受到运动的作用。
连续锻炼时间的长短,同样要根据负荷价值有效范围而确定,通常认为在140次/min左右心率下连续锻炼20~30min,可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长时间地获得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应,因而能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发展耐力素质。实践中,用于连续锻炼的内容主要是那些比较容易并已为锻炼者所熟悉的运动,如跑步、游泳,也可以是跳健美操或迪斯科舞等。
4. 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指用几个不同的练习内容联合成练习组合的方法。该方法要求练习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练习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的练习任务。一般的组织形式是锻炼者在完成一个练习站上的任务后,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练习站继续练习,同时下一个锻炼者依次跟上。锻炼者完成了各个练习站上的练习内容时,就算完成了一次循环。其结构因素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站点之间的间歇形式和时间,每一循环之间的间歇,设置练习站点的数目与循环的组数等。
循环锻炼法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且各项目都采用比较轻度的负荷练习,因此练习起来简单有趣,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练习者的运动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锻炼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的产生,交替刺激不同体位,有利于综合锻炼,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5. 变换锻炼法
通过不断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等,以提高锻炼者的积极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方法称为变换锻炼法。此方法可有效地调节锻炼者的生理负荷,提高兴奋性,强化锻炼意识,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以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
如刚参加锻炼时,可多做些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应加大练习的难度,如用越野跑代替在田径场的长跑等。由于锻炼条件的变化,可使锻炼者的大脑皮层不断地产生新异的刺激,提高兴奋性,激发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提高锻炼效果。另外,不断地对锻炼内容、时间、动作速率等提出新的要求,可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使机体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达到更好地锻炼身体的目的。
6. 负重锻炼法
负重锻炼法是指利用哑铃、杠铃、沙袋等重物进行身体运动,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种锻炼方法。负重锻炼法既适用于普通人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锻炼,又适用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还适用于身体疾患者的康复锻炼。
一般人增强体质进行负重锻炼,应该采用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血输出量以下的负荷。因为过大的负荷可能给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保证这种锻炼方法对身体的良好作用,在运动负荷价值域范围内可以多次重复或连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