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世界观及著作
(一)生平
约翰·洛克于1632年出生在一个律师的家庭,幼年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进入名校威斯敏斯特公学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洛克又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65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他在36岁时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1665年,洛克离开了牛津大学。第二年,他结识了当时英国有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伯爵。此后,先后担任伯爵的秘书、医生、家庭教师。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沙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待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爆发。翌年洛克返回伦敦,在新政府担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著作。
(二)世界观与著作
洛克在社会政治观上,竭力为资产阶级专政进行辩护,力图证明英国废除王权、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必要性。在哲学观上,他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在人的意识内没有天赋观念,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或从感觉中获得的。他认为,理性和知识方面所有的一切材料,“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源于经验的。我们因为能观察所知觉到的外面的可感物,能观察所知觉、所反省到的内面的心理活动。”因此,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系由于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他认为“凡是存在于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先已存在于感觉中的。”[1]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年)、《人类理解论》(1690年)、《教育漫话》(1693年)等。
二、论教育的作用及目的
(一)教育作用
洛克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首先,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教育之故”。[2]他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儿童的教育。依据“白板说”观念,在他看来,幼儿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他认为,人在幼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都有极重大和极长久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使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其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错误的早期教育会给儿童日后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另外,教育对国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强**育不只是父母关心的事情,“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3]
(二)教育目的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绅士就是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既具有封建贵族遗风,又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特点。这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专政所需要的一种典型的统治阶层人物。而且他指出绅士的培养应在家中进行,教育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场所并不在学校。他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教育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教师也不可能认真顾及每一个儿童。因此,为了培养绅士,只能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在自己的家庭中接受教育,才能避免“恶心熏染”,做到因材施教。
三、早期教育体系
为了培养绅士,洛克主张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对其进行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的教育。
(一)体育与养护
洛克把体育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事业的保证。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4]因此,洛克从医学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身体保健及运动锻炼等一系列问题。
1.反对娇生惯养
由于当时许多贵族家庭对子女教育有溺爱的风气,洛克极为反对孩子娇生惯养。他认为儿童应养成适应冷热变化的习惯。因此,无论什么季节,孩子的衣着都不可过暖。他主张孩子每天(即使寒冬)用冷水洗脚,穿薄的靴子,在外行走时有水浸进靴内也无妨;孩子应多过露天生活,即使冬天也应尽量少烤火,衣被要轻薄,睡卧用硬床,避免孩子娇生惯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洛克主张儿童应过有节制的生活,饮食应“极清淡、极简单”,二三岁前最好禁吃油腻的肉食和各种调味品。在洛克看来,养成“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儿童的生活应该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并且要养成早睡早起、睡醒即起的好习惯。当儿童生病时,他主张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给儿童吃药。
3.加强体育锻炼
洛克要求儿童除了每天的户外生活外,还要学习游泳。他认为,户外锻炼时可呼吸新鲜空气,磨炼肌肤;学会游泳既有益于健康,还是应付特殊场合急需的护身技能。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德育
1.德育的内容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中,道德的培养占首要地位。他说:“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5]在他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这些品德都要在儿童极小的时候加以教育。他指出,幼年德育的任务是要在儿童身上打好德行的最初基础:敬仰上帝、说真话和善以待人。要及早教儿童爱别人,善良地对待别人。
2.德育的方法
洛克主张及早对儿童进行德育。他认为儿童幼年时父母教育不当,等于“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把邪恶的种子向儿童注送”,使儿童们“实际上离开了道德的大道”。因此,必须谨慎地对儿童进行德育。他提出父母要区别对待儿童的需要,“自然的需要”可以设法满足,但“嗜好的需要”则绝不可满足。
在德育方法上,他认为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考虑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他认为在各种教导和培养儿童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跟榜样学习。三是实际练习。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给儿童创造练习的机会,并使儿童养成习惯。但是,同一时间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儿童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但方法应得当。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儿童的德行,颠倒了儿童的教育。洛克声明他反对物质奖励,提倡采用“称誉”的奖励方法。他认为儿童“对于称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及自己依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6]
另外,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奴隶式的管教,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体罚只能使儿童遭受皮肉之苦,不能消除儿童错误的思想,还可能会使儿童心情沮丧。他认为责骂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他指出,当儿童犯了一般性的错误需要责备时,“责备的话语也应当严肃、和蔼而庄重”,并耐心讲明道理,而“不可匆匆骂他几句了事。”
(三)智育
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
1.智育的目的和内容
智育的目的不在于向儿童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儿童热爱知识。他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精通任何一门科学和获得知识,而是‘增加心智能力’。”[7]智育的目标一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
为了实现智育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儿童应学习那些对培养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实际有用的、多样性的知识。他认为儿童适宜学习写字、图画、阅读、语言、舞蹈和游戏等。另外,他主张儿童学习一种手工艺或园艺,这既可以增进儿童的健康,还可以使其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他还认为学习的内容要经常变化,不断更新。
2.智育的方法
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提倡诱导儿童学习。他告诫教师,强迫会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他主张,宁可让学生迟一年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他希望教师能设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能进一步学习。他主张:“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另外,他还主张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他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为此,洛克建议:第一,儿童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你不可制止他、不可羞他,也不可使他受到讥笑;你应答复他的一切问题,解释他所要明白的事物,按照他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使他尽量懂得。第二,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赞方法。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可忽视,同时也应格外注意,不可使他们得到虚妄的答复。
洛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他认为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洛克建议教师应该使儿童尽量明白他所教授的东西的用处;让儿童知道利用其所学过的东西,他就能够做出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了。洛克主张教学应由浅入深,分量适中,即教学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学的内容越少越好,等儿童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新的材料。
四、评价
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个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他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并在幼儿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他的“白板说”和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