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1 / 1)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进入奴隶社会,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分别经历了早期王国、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在早期王国时期,开始形成专制统治机构。因地处尼罗河流域,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王权的统治,使得其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和实践中,人们在预防河水泛滥和进行灌溉时积累了天文学和水利学的知识,在测量土地和建造庙宇、房舍的过程中创立了数学和几何学,在进行海外贸易和军事作战中开始了航海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在制作木乃伊和预防、医治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医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需要的,同时也是普通职业家庭子弟所要掌握的。古埃及的教育与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统治阶级地位的维护以及文字的出现,又促使古埃及的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统治需要,古埃及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据文献记载,为了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建立了宫廷学校。随着王权的加强,为培养官吏,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建立了专门的职官学校。同时,建立寺庙学校用于培养僧侣,建立文士学校用于培养一般文秘人员。古埃及时期虽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各种学校,但这些学校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明显的等级性。

一、家庭教育

在学校诞生以前,古埃及的教育都是由家庭负责,家庭是教育子女的重要场所。4岁以前的幼儿,由母亲教养,4岁以后,女孩跟母亲学做家务或农活,男孩则子承父业,由父亲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宗教歌曲、初步的社交礼仪等各类知识,且是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据史料记载,“他们从儿童期起就被父亲或亲属传授各种生活所需的实际知识和能力,谈到读和写,埃及人至多只对他们做肤浅的教授,并且不是所有埃及儿童都学习它们……只有以读写为职业的人才学习它们。”[1]可见,一般家庭的子女是享受不到文化教育的。古埃及的僧侣、文士、建筑师等都是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后代,书写和计算知识是这些家庭教授的内容。在古埃及,家庭在学校教育产生后仍担负着教育子女的任务。

古埃及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从属感,要求个体在日常的行为中注重家族的荣誉。为此,家庭在承担一般儿童生产生活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融洽相处和服从社会等意识。

二、宫廷学校

古王国时期,埃及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法老(即皇帝)、贵族、僧侣居于统治地位,占有大量的土地,过着奢华的生活。为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以维护其统治地位,古埃及在宫廷中设立了学校,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学校。皇族子弟除了年幼时专有乳母、奶娘、保姆等精心喂养外,稍一懂事,就要进入宫廷学校。在这类学校里,聚集了古埃及的文人学者,他们传授给皇室子弟书写、计算、天文等基础知识,以及军事知识、司法知识、思想控制等统治经验。此外,儿童从小还要被灌输敬畏日神、忠诚国君的说教,还要模仿成人试行宫廷的习俗和礼仪,以便养成未来统治者所应具备的言行举止。学生完成学业后还要到政府部门去接受一段时间的业务锻炼,然后再被分派到各个政府部门担任官吏。这类宫廷学校的教育十分严格,经常对儿童进行惩戒和鞭打。

中王国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力强盛,古埃及又恢复了对外扩张政策。同时,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埃及出现了铜匠、织工等行业的社会分工,商业和海上运输业也开始得到了发展。政治的繁荣、国力的强盛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古埃及需要大批的官吏,宫廷学校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于是政府开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

古埃及时期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但其学前教育仍处于萌芽阶段,尽管表现出来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但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