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国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评价研究(1 / 1)

本章概要

研究背景: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频繁的人,与幼儿发展关系密切;家园沟通与合作系统、对教师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是幼儿教育质量重要的外部支持和内部支持系统。因而,对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的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基于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班级观察评价数据,本研究致力于全面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对家长与教师的支持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科学实证依据。

研究设计与方法:本研究在全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构架下,聚焦幼儿园对家长与教师的支持质量;评价工具采用《量表》第三版中的子量表“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是对家长、教师或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访谈,并结合现场观察进行评分;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样本幼儿园班级的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研究结果:(1)我国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总体不高,尤其在满足教师需求、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质量偏低。(2)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中、西部和农村幼儿园对家长与教师的支持质量偏低。(3)不同性质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差距大,公办园显著优于民办园,民办园对家长与教师支持的质量偏低。

讨论与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在对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的制约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1)幼儿园应关注并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与工作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有效的内部支持系统。(2)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园长队伍建设;园长自身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幼儿园内部自我评价和改进机制,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统筹和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4)民办园应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5)政府部门应重视民办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妥善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对民办园的质量监管。

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频繁的人,与幼儿发展关系密切;因而,家长与教师合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会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影响幼儿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1]由此可见,家园沟通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期望,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需求也逐渐趋于多元化。[2]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家长对幼儿园的膳食基本满意,但是对其他方面不甚了解。[3]另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环境与设备、师资队伍、费用、幼儿园形象、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个别需求、方便性、幼儿园性质、信息来源。[4]研究也表明,不同性质、不同级别幼儿园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需求有所不同。[5]面对来自家长群体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幼儿园也应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多元化服务与支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服务是否满足了家长的相关合理需求?什么样的教育支持既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又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呢?幼儿园对家长的支持质量现状如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素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一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但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与小学教师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7]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及时地感知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创设并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有效支持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家园沟通与合作系统、对教师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是幼儿教育质量重要的外部支持和内部支持系统,因此幼儿园的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的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在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如何?能否满足家长与教师的合理需求?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亟待实证研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