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有汗牛充栋的研究证明,游戏活动对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6][7]因而,对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量表》第三版中的子量表“游戏活动”作为评价工具,对全国东、中、西部8个省市428个幼儿园班级的区角游戏活动进行了观察评价;基于这些评价数据,本研究对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下面,研究者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逐一进行讨论,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质量提升建议。
(一)讨论
1.全国的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很低,问题集中且明显
在整个研究中,所评价的幼儿园教育七个方面的质量中,游戏活动质量得分最低(见第七章)。从游戏活动子量表及10个项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游戏活动”子量表的整体得分仅处于最低要求水平,10个项目中大部分处于最低要求,“沙/水”项目甚至低于最低要求、处于不适宜水平状态。其中,角色/戏剧游戏、建构游戏、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律动、沙/水6个项目得分相对更低。
本研究发现,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水平较低,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各种游戏材料的配备不平衡,重要的游戏材料缺失,低结构、可变性材料不足,无法充分支持幼儿的高水平游戏活动。第二,区角设置规划不合理,缺乏幼儿看得懂的规则和标识,无法形成对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支持。第三,游戏机会与时间普遍不足,尤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化”现象较为严重,幼儿游戏活动的机会与时间严重匮乏。第四,在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很低,大多为“教师创设环境——幼儿享用成果”的简单化游戏模式。第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质量不高,教师普遍缺乏科学有效地观察、评价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
2.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区域差异显著
刘焱等(2014)[8]在《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中,发现我国学前一年班级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是轻视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仍难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尤其是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中处于偏远地带,农村幼儿园仍然延续着识字、拼音、算术为代表的学业知识技能的灌输传统,很少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部地区,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得分处于合格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等级,远高于中、西部。中、西部地区游戏活动质量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总体处于最低要求水平,西部地区处于总体处于不适宜水平。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总体质量上差异显著,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中部显著优于西部。在项目层面,东部在所有项目上均优于中、西部;但中、西部之间在部分项目上无显著差异,部分项目上中部优于西部,部分项目上西部优于中部。
3.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城乡差异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城镇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明显高于乡村。t检验结果显示,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城乡差异显著;在控制东、中、西部区域变量的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城乡之间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差异依然显著。这一发现与已有的实证调查结果基本一致。[9]众所周知,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如城乡居民收入、人口素质、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等)是造成幼儿园教育质量(包括游戏活动质量)差距的根本原因。另外,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配置政策上过去长期实际上是向城市倾斜的,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4.民办园与小学附设园游戏活动质量堪忧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游戏活动质量相对较高,显著高于民办园和小学附设园。相对而言,民办园和小学附设园游戏活动质量堪忧,尤其是小学附设园游戏活动质量总体上处于不适宜水平,这意味着小学附设园的儿童基本没有游戏活动的空间、材料和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观察过程中发现,中、西部小学附设园往往办园条件极其简陋,教室生均面积严重不足,区角活动空间和材料极为匮乏,班级规模超大、生师比过高、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低下,在课程教学上“小学化”程度严重,大量的上课、以读写算内容为主。游戏活动的极度匮乏,对这些低质量民办园和小学附设园在园儿童的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的长期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调研,研究者认为,制约民办园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举办者对营利的追求大大超越对儿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追求,而民办园面广量大,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制约小学附设园质量的根本原因是办园不自主,办园经费流失,办园条件差,班级规模大,师资不专业(多为转岗教师或无证教师)。
(二)建议
基于调研过程中的班级观察,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幼儿园教育实际,研究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缩小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上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办园性质差距。
第一,幼儿园应树立以班级为本位的区角游戏活动环境创设观念,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与空间,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在游戏价值上认识不足,或者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极少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材料与时间。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幼儿园开辟了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室(比如角色游戏室、建构游戏室、科学发现室、美工活动室等),但班级内部游戏活动空间和材料极为匮乏;由于幼儿园班级数量多,各班儿童可获得的游戏活动机会非常有限。基于此,研究者建议,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提高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认识,用科学的知识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让“以游戏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的理念真正落地。同时,应当认识到班级内部游戏活动区域的创设与班级的课程教学以及儿童的一日生活的整合价值,以班级为本位考虑游戏活动空间的设置与材料的提供;游戏区域的数量应该能够满足全部幼儿同时开展游戏活动的需要;游戏材料丰富,能够满足多种功能性游戏活动、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设计和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和活动,提供一定比例的低结构、可变性强、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使之成为游戏本身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活动——这是游戏能够带来有益的发展的根本前提。为提升游戏活动的质量,保证幼儿每天有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充分的专注的游戏,从游戏的计划到实施到总结与交流;把区域游戏活动与班级的课程教学主题、幼儿的一日生活高度整合,帮助幼儿建立知识和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二,幼儿园教师应加强以游戏为核心的专题研修与培训,提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评价与指导的专业能力。
在观察和调查中发现,随着《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推行,幼儿园教师们对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开始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游戏活动时间逐步增加;但同时,如何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评价和指导,成为教师们的普遍焦虑。因此,研究者建议,各地的幼儿教育教研部门应关注幼儿园的游戏,组织和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开展聚焦游戏的教研活动;幼儿园应加强以游戏为核心的专题研修和培训,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能力,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或个别化互动,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究与问题解决、创造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研部门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释放焦虑,正如儿童从“不会游戏”到“高水平游戏”有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评价和指导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重要的是认准方向、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聚焦式的研修,相互观摩与研讨,对于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中央政府加大对中、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在区域差距问题上,需要中央政府在致力于推进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框架下,逐步加以解决。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扶持力度,设立中、西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其中,设立专门项目,改善中、西部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水平。在国培项目中,加强对中、西部教师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协调建立东部对中、西部的对口帮扶机制,尤其在幼儿园课程管理、游戏观察与指导方面,给予专门的关注和技术支持。
第四,各级政府应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倾斜农村的资源配置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涉及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现阶段应实施补偿性公平政策,在各类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玩教具配备水平,提升经费水平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农村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乡土资源优势,开展适合儿童自主探索与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游戏活动。在这方面,浙江省安吉县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各级政府协调下,建立城乡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幼儿园游戏质量提升。
第五,加强对民办园的质量监管和游戏指导,推进小学附设园独立建制,加快小学附设园师资专业化改造。
针对民办园质量低下的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在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下,建立对非营利性/普惠性民办园进行扶持、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的一系列政策机制,引导民办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加强对民办园的游戏活动开展的专项指导,不断提升游戏活动质量。对于小学附设园,应加快独立建制和剥离,逐步减少小学附设园的数量和比重;同时,建立并规范教师转岗管理制度,加快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化改造进程,尤其关注教师游戏环境创设能力与观察指导能力的培养培训;通过基本办园质量评估,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生师比,改善办园条件,督促其开辟游戏活动的空间,配备玩具材料;针对小学附设园开展“小学化”专项督查和动态监管,确保幼儿的游戏活动机会与时间,提升小学附设园游戏活动质量。
[1] Frost,J.L.,Wortham,S.C.,& Reifel,S.C..Play and Child Development (4th edition)[M].Pearson,2011.
[2] 陈佳艺,李克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探索[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5,(1-2):7-11.
[3] 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
[4]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Z].2001.
[5]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6] Frost,J.L.,Wortham,S.C.,& Reifel,S.C..Play and Child Development (4th edition)[M].Pearson,2011.
[7] 陈佳艺,李克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探索[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5,(1-2):7-11.
[8] 刘焱.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 刘焱.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