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也逐步纳入了市场运行机制。高等院校在改革学生管理与培养机制的同时,进行了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变毕业分配为学生自主择业,变学生被动服从为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统包分配的旧人才输送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使人才和岗位之间能够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在长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指导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受其就业动机支配,而就业动机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大学生比较而言,就业动机明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发生的变化。
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受就业意识支配,它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意识的核心是就业动机,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一个人在上大学之前,由于就业目标主要受社会宣传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其就业动机表现出明显的受暗示性和不稳定性。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识已趋于成熟,就业动机已比较明确,他们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已能做出评价和选择。
具体来讲,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可以归纳为谋生型、创业型和贡献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就业动机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1.谋生型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劳动依然是人的谋生手段,通过从事某种职业而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这是最普遍的就业动机。这种就业动机使学生树立了自食其力的观念。在这种就业动机支配下,学生择业考虑的第一因素就是经济收入水平和福利的高低。
2.创业型
大学生希望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创业中展示才华,取得成就。在这种就业动机支配下,大学生择业考虑的第一因素是职业是否具备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各种条件。
3.贡献型
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在这种就业动机支配下,大学生择业考虑的第一因素是社会的需要,当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
价值观是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所看重的原则和标准,是人们内在的驱动力。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涯发展中往往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能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个人的影响。比如,著名歌星席琳·迪翁在其歌唱事业的顶峰时期退出乐坛相夫教子,就是由于她在丈夫生病住院后深刻地认识到,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是有限的,而且比事业更宝贵,这成为她的价值观,并导致她做出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选择。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被业界尊称为“中国咨询业第一人”的潘望博,放弃名利,做没有酬劳的传教人,同样也是出于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信仰是一个人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了价值观对一个人职业选择的深刻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价值观对我们的巨大影响。比如,你的父母是不是常常用他们的价值标准来影响你进行专业、职业方面的选择?而当你的观点与他们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这种冲突是否也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矛盾冲突的体现?
练习5-2 价值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请你回顾在以往生活中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以及决策之前围绕这一事件所产生的不同意见(自己的父母、师长、朋友或其他重要他人的)。想一想:在这些意见的背后,是否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试着把这些价值观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个人的价值观,文化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职业发展。著名的职业辅导理论家高特弗莱德森(Kttfredson,1981)提出了职业选择上的“限制与妥协”理论。她认为,人们在遇到环境限制时,在职业选择上通常最先放弃的是兴趣,其次是社会地位,最后是性别角色(即人们传统上认为适合男性或女性担任的职业,例如,男性很少会从事护理专业)。但事实上,对美籍华人和中国人的调查都表明,他们最后放弃的是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兴趣”或“性别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体现了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由于个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的,所以文化价值观很容易为个人所采纳,从而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