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大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就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矫正不良的性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要培养良好的性格非一日之功,而矫正不良的性格更非易事。但是,困难并非不能改变,只要人们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性格还是可以改的。
那么,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矫正不良性格特征呢?
(一)充分认识性格修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性格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未来事业的成就关系重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生活决定性格,性格也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古今中外无数杰出的人物既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的,也是由本身的性格造就的。
华罗庚通过自学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同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性格分不开;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为中国大片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同他热爱祖国、务实创新的性格分不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使他成为我国现代史上最有民族骨气的作家。
楚汉相争,项羽拥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兵力,但结局是项羽自刎于乌江。战败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也与项羽骄横自负、杀戮成性的性格特征有关。
京剧《空城计》就描绘了一场性格上的决战: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不敢贸然攻城,才敢于布下没有兵将设防的“空城”;而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生谨慎,决不会冒险用兵,才退兵而去,失去了战机。正是一方的性格谨慎、机智勇敢,一方的多疑犹豫,决定了这场战局的胜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有的大学生却屡遭失败和挫折。究其原因,各人的性格特征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坚持奋斗、能团结人是导致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格因素;胸无大志、贪图小利、害怕困难、不能容人,则不论干什么都难以成功。
(二)确立性格修养的动机和信心
认识到性格修养的重要性,并不等于确立了性格修养的动机,只有当个人认识到性格修养的重要性,又获得了良好性格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品尝到了不良性格带来的苦头,才会产生认真培养性格的意向。
有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但学习成绩却平平,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相比,有自卑情绪。老师发现后,肯定他在学习上的优点。同时指出他成绩不太好的原因是没有把书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通过思考加以消化,只是死记书本上的现成结论,没有独立思考,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特点也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经过老师的帮助,这个同学后来学习果然进步了,不但成绩提高了,自卑情绪也消失了,因为他已经从实践中提高了对自我的信心。
另一个学生性情很急躁,很容易冲动,稍不如意就发火,事后又很后悔。他自己认为这是生来的脾气,难以改变。后来,老师告诉他人的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并教他自我控制的方法:每当刚刚生气的时候就赶快走开,并用手按压虎口。经过几次试验,他认为很有效。实际上,这是他提高了对自我发怒进行控制的信心,从而也就确立了改变不良性格的动机。
(三)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大学生在确立“理想的我”的目标时,其中包括了一些良好的性格榜样在内,特别是同时代一些杰出大学生和青年的性格特征,往往成为直接效法的楷模。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保尔、吴运铎和60年代的雷锋、80年代的张华都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他们学习保尔和吴运铎在战争年代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为革命奉献的精神和性格,学习雷锋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优秀品格,学习张华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这些青年英雄人物的性格感染了一代大学生,也塑造了一代大学生的性格。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青年英雄,像高建成、李建群、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这样一些坚持正义、临危不惧、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努力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优秀性格,有助于铸造新一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四)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磨炼
人的性格是在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也只能在实践中求得矫正和完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困难与挫折的磨炼,不可能形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性格。
磨炼性格,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知道有哪些好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不好的性格特征,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克制弱点。其次,在每次实践活动之前,要提醒自己克服性格上的弱点。比如,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在做每件事之前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准备工作,要周密地制订行动计划,事后要仔细地总结和检查。久而久之,就能逐渐矫正粗心大意的性格。
不论是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还是矫正不良的性格特征,都需要人们具有远大的志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统率和指导。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鼓舞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进行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培养,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得失的人不可能培养出健康而积极的性格特征。